(三)產業升級階段。
經歷過輝煌到低谷,該產區的一些地方政府和企業充分認識到,要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就必須制定長期的發展戰略,采取各種方式促進產業升級,提高核心競爭力。為此,吉林省的通化市東昌區和柳河縣等先后成立了葡萄酒行業自律性組織,吉林省柳河縣、集安市和遼寧省桓仁縣還專門成立了葡萄與葡萄酒發展局,同時當地政府還制定了葡萄酒產業發展規劃并出臺了相關產業扶持政策,提高了生產準入和市場準入門檻。
市場總是有起有伏,雖然困難重重,但經過多年的行業整頓、結構調整、產業重組和技術進步,東北產區葡萄酒行業已表現出較為穩定的發展態勢。
一是資本結構得到優化,部分優勢企業嶄露頭角。通過資源整合、破產兼并、資產重組,整個葡萄酒行業已經大洗牌。2000年,浙江臺州野山葡萄酒公司一次性收購了原吉林市長白山山葡萄酒廠并組建了吉林省長白山酒業集團;2005年和2006年,吉林天池葡萄酒公司在山東高密和遼寧朝陽分別新建兩個年生產能力1萬千升的葡萄酒廠;2006年9月,遼寧桓仁縣成功引進張裕公司建設冰酒生產基地;2009年11月19日,通天酒業在香港上市;2009年天津王朝在遼寧桓仁投資建設王朝五女山冰酒莊;2012年匯源集團在柳河投資建設匯源龍韻酒莊;2012年,吉祥嘉德入主通葡股份;2013年江蘇錢旺集團整體收購柳河縣的紫隆山冰谷等等。
二是機制轉軌態勢良好。至2003年以來,產區內大部分葡萄酒企業開始重視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逐漸改變原來家族式管理模式,走上了現代民營企業和股份制企業之路,企業內部顯示出前所未有的生機與活力。
三是科技進步、技改投入、新產品研發取得實效。
東北產區部分葡萄酒企業近年來越來越重視科技研發,投入了大量資金進行廠房、車間、設備等改造,不斷研發適應消費市場需求的產品。以中國通天酒業集團為例,除了原有甜酒、干紅等產品外,還與相關科研院所合作,研發出了冰酒、葡香型雅羅白酒、利口酒、白蘭地等一系列深受市場歡迎的新產品。
四是貿工農一體化初具規模,產業鏈條基本成型。“公司+農戶”、“公司+基地+農戶”等類型的產供銷、貿工農一體化的運行模式,已在東北產區的各縣(市、區)大面積地推開。吉林的集安、通化縣、通化市、柳河縣、蛟河市等,遼寧的沈陽市、瓦房店市、普蘭店市、桓仁縣、朝陽縣、喀左縣等,黑龍江省的牡丹江市、樺南縣、密山市、雞西市等,這些地區通過葡萄酒龍頭企業近幾年的探索、實踐,逐步摸索出緊密聯系果農和市場的產業化經營模式。企業與果農形成了利益共同體,加大對基地建設的投入,加強推廣葡萄栽植技術和產前、產中、產后服務,大幅度提高了葡萄質量,果農收入得到保障,這些區域現已成為主要優質釀酒葡萄生產區。
東北產區葡萄酒行業發展所存在的問題
(一)服務管理體制不順。
東北產區除了吉林通化地區、遼寧桓仁縣葡萄酒產業發展比較集中外,其它地區葡萄基地和葡萄酒企業比較分散,群聚效應不明顯。但是,即便是葡萄酒企業比較集中的通化,盡管當地政府把葡萄酒作為重要的支柱產業來抓,但是除了吉林柳河縣、集安市和遼寧的桓仁縣以外,還沒有象甘肅、寧夏以及河北昌黎、山東蓬萊那樣的統一的行業管理部門,來組織、協調、管理葡萄與葡萄酒產業。從管理現狀看,農業、科技、質監、工商、稅務、衛生、商務、食品、公安等多個部門依據職能分頭管理。葡萄的種苗、栽植和葡萄酒生產、加工、貿易同一個產業鏈條,相互關聯度極強,可貿、工、農分開多頭管理,互不通氣、互不知情。沒有行業發展總體規劃、缺乏對葡萄酒產業經濟研究分析,沒有對企業進行正確引導、提供服務,生產盲目發展。
(二)缺乏公平的市場經濟環境。
產區內葡萄酒行業各企業之間規模差距較大,一些企業還存在設備不完善、技術水平低、工藝不嚴謹、技術人才匱乏、原料來源不穩定等問題,產品質量也有待進一步提高,個別企業不法經營行為依然存在,市場秩序還很不規范。葡萄酒生產實行許可證制度以來,多數企業能夠按照要求改善生產條件,通過了QS認證,但是還有個別小企業采取"打游擊戰"的辦法,無證私自生產,低劣葡萄酒依然存在。即便是通過QS認證的個別企業,也存在粗制濫造行為,偷工減料,胡亂添加違禁添加劑,以低價沖擊市場。
(三)缺乏實力雄厚、外聯國際國內市場、內結千萬葡萄農戶的產業化龍頭企業來推動產業發展。
東北產區葡萄酒企業由于受前些年因部分企業產品質量問題被暴光后,“產品質量差”的陰影還沒有完全散去,本來規模企業就少的葡萄酒行業,市場銷售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難題,而釀酒葡萄種植卻呈現出了空前的熱潮,不能不說略顯盲目。從整個東北葡萄酒行業企業的市場銷售情況上看,通天、通化、五女山、雪蘭山等少數規模企業的產品只是在全國的部分區域市場表現尚可,國際市場更是無從談起。但是這些企業都有自己的葡萄基地,足以滿足原料需求。
盡管東北葡萄酒企業眾多,但是缺乏龍頭企業,年銷售額億元以上企業屈指可數,難以形成產區集群效應。特別是一些中小企業還沒有形成一定的市場優勢,品牌競爭力也很弱,原料需求不穩且需求量也小。這種格局容易導致釀酒葡萄的生產盲目發展,出現原料過剩局面,進而產生一系列的社會矛盾和產業矛盾,產業面臨的市場風險相當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