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是中國白酒行業進一步深度調整的一年,在經歷了2012年高速發展中的急剎車、2013年行業調整初期的觀望與迷惘以后,在政策影響、產能過剩、經濟下行疊加、增長減速、消費調整、價格重塑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下,2014年中國白酒行業的變革更加劇烈,行業發展正式步入總量放緩、競爭加劇、利潤下降的“新常態”時期。對于身處其中的白酒企業及相關部門而言,誰能夠清晰認識行業發展現狀,準確把握自身發展定位,科學制定市場拓展規劃,誰就能在這個新的起點上脫穎而出、贏得未來。瀘州市商務局、國家統計局瀘州調查隊、瀘州·中國白酒商品批發價格指數辦公室以2014年瀘州·中國白酒價格指數運行數據為基礎,以產業鏈上下游價格特別是高端白酒價格變動為切入點,分析了行業走勢及發展特點,提出了2015年白酒行業及白酒價格變動趨勢預判。
一、全國白酒批發價格同比跌幅逐步收窄,環比指數小幅波動,可以說正視市場新變化、適應市場新特點已成為行業共識,且行業價格有逐步探明底部的趨勢。作為供應與需求之間的橋梁,白酒批發價格的波動反映著行業供需的變化。2014年全年,全國白酒批發價格總水平雖然繼續下跌,但價格走勢呈現出止跌趨穩傾向(見圖1)。
從同比看,全國白酒批發價格全年累計下跌3.84%,跌幅較上年同期擴大0.86個百分點,但各月同比指數前低后高,跌幅逐月收窄;從環比看,全國白酒批發價格雖然12個月均處于下跌趨勢,但走勢波動較小,月份之間的高低僅僅相差0.46個百分點;從定基看,全國白酒批發價格9—12月份的波動幅度為0.75個百分點,較1—8月份減少了1.4個百分點,價格出現趨穩傾向。結合市場動態可見,與2013年控量保價的觀望心態不同,2014年眾多白酒企業放棄了堅守的不降價原則,紛紛選擇了以價換量的銷售策略。究其原因,雖然2014年白酒行業的產量仍在慣性增長(全國白酒產量同比增長2.75%),但自白酒消費去公務化開始,原有的供需平衡已經被打破,整個白酒行業面對著完全不同于以往的市場環境。在以民間消費、大眾消費及商務消費為主的新型市場需求開發和培育起來之前,短期內行業總量供大于求的局面難以緩解,白酒行業產量與價格均處在尋找新的供需平衡的過程中,行業發展必將告別過去高利潤、高增幅的高速增長,轉而進入利潤合理、增速趨穩的中速增長。這一背景下,2014年全國白酒價格各項指數的總體走勢,正是體現了白酒行業對于市場根本性變化的正確認識。同時,在經歷了年初到年中的降價潮以后,全國白酒價格各項指數在四季度無論是跌幅還是波動幅度都有所收窄,一定程度上說明在經歷了兩年多的持續下跌以后,當前白酒行業價格調整已有逐步探明底部的趨勢。
二、全國名酒批發價格同比呈現一路下行,且跌幅較大,成為帶動白酒價格總指數下跌的主要因素,這對助推白酒行業價格體系的重塑具有積極意義。在經歷了2013年的價格倒掛、明挺暗降后,2014年眾多名酒企業在市場選擇的倒逼下正式宣布降價。2014年5月份,五糧液宣布下調核心產品普五出廠價至每瓶609元;2014年7月份,瀘州老窖宣布下調52度國窖1573經典裝市場零售價格至每瓶779元;貴州茅臺批發價格相對堅挺,全年累計跌幅也達到12.86%。反映到白酒價格指數上,2014年全國名酒價格指數呈現波動加劇、跌幅逐步收窄的走勢。從同比看,全國名酒批發價格全年累計下跌5.98%,跌幅較上年同期擴大0.9個百分點,但各月同比跌幅逐步收窄;從環比看,全國名酒批發價格連續12個月環比下跌,且全年有5個月的環比跌幅超過0.5%,價格波動程度大于全國白酒價格總指數;從定基看,年末全國名酒批發價格較基期下跌了14.85%,跌幅超過全國白酒總指數5.85個百分點(見圖2)。
從圖2可以清楚地看出,全國名酒由于原有的產品定位相對較高,在這輪行業調整過程中受到市場變化的沖擊最大,其價格下跌的幅度也遠遠超過行業平均水平,成為帶動全國白酒價格總指數下行的主要因素。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全國名酒無論是品牌效應還是市場體量,都在不同的市場層次中發揮著風向標作用。唯有當全國名酒價格趨于穩定之后,行業內自上而下的價格調整才會完成。而從實際降價效果看,幾大名酒在價格下調后均在四季度迎來積極的市場反應。因此,2014年全國名酒價格的進一步回落,對于盡快穩定行業價格具有正面意義。結合茅臺、五糧液等廠商在2015年穩定價格的經營方針可以看出,2014年名酒價格調整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行業新格局的初步成型,白酒行業價格體系的重塑將在2015年初步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