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統計局披露了2023年12月工業主要產品的產量及增速情況。數據顯示,2023年1-12月,規上白酒企業產量為449.2萬千升,同比減少2.8%。這是規上白酒企業產量連續第七年下降。
若將時間線拉長,近十年規上白酒企業(按相關部門標準:規上白酒企業是指年銷售收入2000萬元以上的白酒企業)產量峰值出現在2016年,彼時白酒年產量為1358萬千升。此后,白酒產量逐年下降,若以去年449.2萬千升的白酒產量進行計算,這意味著相比2016年白酒產量峰值已下降接近70%。
那么,白酒產量為何出現連續七年下降?白酒行業真的不行了嗎?
首先,從國家政策層面看。2015年國家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此后隨著國家加速推進這一政策改革,白酒企業逐漸進行深化“去產能”和“調結構”轉向,這是酒企在供給側方面的主動調整。此外,白酒“新國標”的實施,修改了“白酒”定義,要求白酒必須以糧谷為主要原料,不得含有食品添加劑,由此,此前部分納入統計范圍內的“白酒”(使用非谷物食用酒精和食品添加劑的“白酒”已劃入“配制酒”分類)剔除在統計之外,這對白酒整體產量規模也造成了一定影響。
其次,從市場需求角度看。據公開數據顯示,白酒年度銷量已從2016年的1305萬千升下滑至2021年的700萬千升,短短六年時間,白酒銷量下滑超過46%。究其原因,一方面受白酒消費群體迭代影響,當前新生代消費者正在成為白酒消費主力軍,他們更注重高性價比的悅己型消費,這也是“少喝酒、喝好酒”成為白酒主流消費趨勢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近年來受疫情等外部市場不利影響,導致白酒消費頻次減少,從而也直接造成白酒實際需求量走低。
白酒銷量銳減傳導到上游必然促使不少廠家縮減產量,以便應對市場變化,畢竟產銷平衡是企業維持良性發展的根本。從這個角度來看,白酒銷量下行應該是本輪白酒產量下滑的主要原因。
此外,白酒產量下滑與規上白酒企業數量減少,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據中國酒業協會數據顯示,2017-2022年,規上白酒企業數量分別為1593家、1445家、1176家、1040家、965家及963家?梢姡幧习拙破髽I數量已“六連降”,2023年是否延續這一下降勢頭,相關數據未公布,目前尚不得而知。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在一二線名酒甚至是三四線區域強勢酒企降維打擊下,不少此前納入統計范圍的規上白酒企業目前發展陷入瓶頸或倒退成為不爭的事實。
白酒產量連續7年下降,規上白酒企業數量連續6年減少,白酒消費量連年萎縮,是不是意味著白酒行業就已經成為夕陽產業了呢?
其實,觀察一個行業發展是否穩健,不能只關注數據波動,更應關注行業發展的基本面,尤其是行業頭部企業的發展現狀及未來走勢。在佳釀網看來,目前白酒行業產銷量及規上企業數量雖然呈現下降趨勢,但已經明顯收窄,這體現出市場供需關系和消費需求正在發生轉變。“當前白酒行業正面臨‘由量到質’的消費轉變,白酒品質消費升級將持續。同時在消費分級催化下,行業馬太效應將進一步加劇,酒企之間的分化發展態勢也將持續加速。”
需要指出的是,在過去七年時間里,雖然白酒產銷量下降與規上企業數量減少同步存在,但白酒行業在名酒引領下依舊呈現出穩健的發展節奏。數據顯示,規上白酒企業整體營收總額由2017年的5654.42億升至2022年的6626.5億,增幅達到17.19%;凈利總額更是實現了翻番,從2017年的1028.48億暴漲至2022年的2201.7億。
正如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宋書玉此前所言,“中國酒業進入新一輪產業結構調整,產業結構、產品結構、市場消費結構均面臨變革與調整。其中,在名酒引領下,競合發展理念越發彰顯,名酒產區呈現出產量、銷量總體穩定,收入、利潤穩定增長的良好局面。”
事實上,在白酒產量“七連降”背后,以下這些數據的變化同樣值得關注。2023年9-12月,規上白酒企業產量分別為42萬千升、41.1萬千升、46.9萬千升及54.9萬千升,同比增幅分別為12.6%、2.5%、7.1%及4%。2023年下半年,白酒產量連續四個月保持正向增長,這也從側面一定程度上說明,行業馬太效應逐漸增強,行業整體發展結構正在優化。
近期中國酒業協會發布的《2023中國白酒產業發展年度報告》也顯示,遵義、宜賓、瀘州、呂梁、亳州五大產區均規劃了產能目標,到2025年這五大白酒產區年產量就將超過430萬千升。據此測算,屆時這五大產區白酒產量,與2023年規上白酒企業整體產量幾乎持平。
白酒產量呈現止跌回升之勢,主要得益于部分名酒在本輪的完成技改擴產。而從各大名酒規劃來看,未來2-3年,名酒在本輪的擴產潮將接近尾聲,未來一段時期內,白酒行業大概率將保持一個較為穩定的產量格局。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數據是,規上白酒企業虧損面呈現擴大之勢。2022年的963家規上白酒企業中,虧損企業為169家,企業虧損面為17.6%,累計虧損額18.8億。而在2023年上半年,規上白酒企業虧損面升至33.8%,虧損額超過20億,這已超過2022年全年虧損額。
2023年規上白酒企業虧損面進一步擴大,其實并不令行業感到意外。畢竟,剛剛過去的2023年,高庫存、價格倒掛、消費預期降低等對行業發展產生了極大影響,這在白酒上市公司的財報中表現的較為直觀。
綜合2023年三季報來看,除了頭部酒企發展較為穩健外,不少排位中下游的白酒上市公司發展已陷入停滯或虧損。在2023年10月舉行的第十九屆中國國際酒業博覽會期間,五糧液集團(股份)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曾從欽也曾用三個“前所末有”對行業競爭格局進行了闡釋,“白酒行業‘三個優勢集中’的力度前所未有,內外部環境的復雜性、不確定性前所未有,白酒行業競爭格局的顯著變化前所未有。”
展望2024年,白酒行業存量競爭態勢將持續演進,強集中、強分化、強擠壓的走勢將更加明顯,結構性分化也將進一步加劇。在佳釀網看來,隨著行業集中度的持續提升,一二線名酒的話語權和盈利能力將越來越強,同時結合名酒對中低端白酒市場的滲透來看,2024年不少規上白酒企業的發展依舊難言樂觀,未來這些酒企的生存空間也將進一步收窄。
近期舉行的2023中國國際名酒博覽會開幕式上,中國酒業協會副秘書長劉振國也曾表示,2024年白酒產業將迎來市場供需結構調整,市場競爭和區域競爭加劇,產業發展基礎條件變化和產業發展深化等變化。面對產業發展的新周期,市場消費的新格局,中國酒業只有全方位變革,才能適應新的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