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產業深度調整的2014年已然過去了,面臨更具挑戰性的2015年,正在邁入“觸底反彈”的白酒行業,依然面臨調整、變革的重奏,而處在風口浪尖的區域地產酒又應該如何“變亦有道”?就在5月18日,南陽新野縣迎來了漢華酒業發展戰略研討會,業內精英從生產、流通、管理、智業等方面提綱挈領、論道酒業,展望區域地產酒今后走勢以及發展之路。
區域地產酒的發展圖景
保證30%的根據地市場份額是紅線
2015年的白酒行業,變革的振蕩,成為了主旋律,其律動的波長,刺激了每一家酒類生產企業主動求變,即使名酒企業也概莫能外。
面對這樣的變革之年,有人認為是危機,有人感覺是挑戰,有人認為是機遇,也有人看到了希望。但有一點是達成共識的:在這樣一種背景下,企業必須完成轉變,而轉變的力量則依賴于變革。
觀峰智業集團董事長楊永華在漢華酒業發展戰略研討會分析到,從白酒發展的格局來看,酒企里絕大多數是中小型地產酒,漢華酒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說是中國地產酒發展的縮影。那么,面對行業大勢,區域地產酒應該考慮自己賣多少酒能存活下來?低于這個量就等于安全邊界失守!區域地產酒該如何謀局發展?抓住機會實現區域霸主地位!
針對漢華酒業的態勢及現狀,楊永華指出,謀局決定格局,要確定漢華酒的市場定位,它在新野縣的地位,實施一三五規劃。一是10%的市場份額能夠保證漢華酒在區域的生存,三是30%的份額能夠保證區域市場的主導地位,五是50%的份額能夠保證區域市場的壟斷地位。從新野縣目前的酒類市場來看,約1.8億,漢華酒能占到30%,約6000萬,在區域已經是很好的發展格局了。
區域地產酒要回歸消費者
通過感情來塑造本地特色名片是關鍵
發展的重點應該是關注消費者的需求,以消費者的需求為導向;過去很多酒廠都陷入了做偽文化的怪圈子。要思考一下全國共有一萬多家酒類企業,消費者為什么要買你的產品?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室副主任漆云蘭表示,因為酒類不是生活必須品,是一種嗜好品,所以應該抓住消費者的需求,培養消費者的偏好,這比企業把精力放在渠道上更為重要。
還有就是品牌的問題?品牌是什么?戶外?展示?品牌就是情感,喚醒本地消費者的擁護,是消費者提高消費忠誠度的理由。“從觀峰服務的100多家企業來分析,就是這樣,你不做情感,你去做高大上?隙ú恍,做捐贈,做責任。”楊永華講到,“要成為本地特色名片,我在太原接待中發現,除非你特殊規定,否則就是清一色的用汾酒”。
那么,區域地產酒要爭的是品牌基因特色,通過感情來做,打造成本地特色特產。另外,人們喝酒的方式跟以前不同了,變得越來越理性,越來越個性,人們不再滿足于酒所帶來的感官刺激,而是去體會酒的內涵。
這里就需要區域地產酒更要放下“身段”去服務你的市場,由于服務市場小,消費群體集中,產品品質可以高度定制化,這是大企業所做不到的。
區域地產酒需深耕根據地
打造家門口“地頭蛇”式企業是核心
眾所周知,根據地市場是區域地產酒的生存根本,更是重中之重。如果區域地產酒要想以小博大,進行快速發展,首先要在根據地創造相對優勢,根據地市場的構建和根據地市場的復制,將是企業發展成為“地頭蛇式”企業的必然路徑。
亮劍營銷咨詢公司總經理牛恩坤曾經表示,區域地產酒要在局部市場占據強大優勢,建立屬于自已的戰略根據地市場,然后到周邊或異地復制更多的根據地市場,實現從一到多個強勢區域市場支撐,實現區域為王、塊板聯動效應,才能實現彎道超車的現實。
與此同時,從模式上看,區域地產酒基本離不開直分銷,但不能過分依賴直分銷,一定要把直營抓起來。直營起不來,營銷就缺鈣,直不起腰,只能靠政策換。直營是擠出渠道水分,分銷是扶助市場布局,直營是市場孵化器,直營做起來了,經銷商自然來了。
就拿漢華酒業為例,在根據地市場占據絕對優勢。有了自己的根據地,才有了立身之本和成長之源。根據地市場是漢華酒業積蓄力量、實現擴張的基礎,是形成板塊組合效應,以點連線,以線連面,角逐全省市場的先決條件。
此外,河南省酒業協會會長熊玉亮表示,任何酒企如果想去謀取全省乃至全國市場,都必須以區域市場為基礎,先在根據地市場壯大自我,才是發展的核心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