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面就是幾十元一斤的酒,我以每瓶1080元賣出去!”近日,某酒企董事長周艷(化名)的一席話,折射出一些酒企尋求暴利的心態仍在延續,他們始終不愿意徹底放棄過去白酒黃金10年內暴利思維。而近期,相關人士表示,當下白酒市場競爭已回歸到產品本身,性價比高且讓消費者接受的產品,才應是酒企經營管理的重點。
1.暴利陰影籠罩中小酒商
實際上,還想繼續從暴利上謀出路的不僅是周艷。
“如果一瓶酒賣出去不賺產品成本價的一倍以上,那我寧愿不賣!”另一在省內某酒廠做貼牌的張先生坦言,如果產品賣出去利潤薄了,根本賺不了錢。因此,在與張先生有相似心態的酒商們心中,傳統中一句“百年不開張,開張吃半年”始終影響著他們一夜暴富的心態。
記者問周艷,如果一個月一瓶都賣不出去怎么辦?周艷說,一個月都賣不出一瓶基本上不可能,公司招聘了幾十個營銷員和在全國各地發展經銷商,通過高利潤促使員工和經銷商闖市場的拼勁。她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公司60個銷售人員,如果每個銷售人員一個月只賣出去一件酒,按照市場價1080元計算,除去中間物流、人際等成本,銷售人員可以賺2000元以上,公司至少也可以賺2000元,60名銷售人員一個月能夠給公司帶來十萬以上的收入,除去辦公、公關等相關成本,照樣可以盈利,這點還可以不算上代理商每個月帶來的銷售利潤。
不過,在周艷等酒商的心態中,她或多或少還是為越來越被壓縮的客戶群體所擔憂。“60個員工每個月銷售一件產品,只是一種理想狀態,幾年前基本上可以實現,但如今的銷售業績在越來越少的客戶群眾被壓縮!”周艷說,如果真到了做不走的地步,就徹底轉行做別的生意“反正船小好調頭!”
2.暴利小品牌市場推廣陷入僵局
記者查看周艷公司陳列的產品,除了極少數做公交廣告推廣的產品之外,市場上基本上見不到。周艷稱,酒商都是點對點式的營銷,或通過關系去維護銷量,投放市場的產品,根本賣不動,“2013年開始陸續把產品收回來了!”
也就是說,暴利心態始終會被越來越多的白酒消費者所識破。一旦更多的消費者識破自己花幾百元甚至上千元買來的一瓶酒,里面的酒體僅值幾十元時,他們自然對酒商產生不信任甚至怨恨。
“花八九百買來的酒,喝起來還不如一百多的。”市民王先生說,之前某品牌白酒希望在他的餐館陳列推銷,酒老板承諾幫助做門頭,“進10件產品贈送兩件!”但從2012年至2014年兩年多時間,陳列在餐館的十多瓶酒一瓶都沒有賣出去而只有自己喝掉。
2015年初,王先生酒店再也沒有接到該酒商的配送電話,他上網查看時發現,這個品牌的酒廠正在網上掛牌出讓。記者了解到,不少從頭到尾始終尋求高利潤的品牌,市場空間逐步被壓縮,甚至被供應商逼到發展的“懸崖”上。
某酒業公司市場負責人李先生表示,源于公司之前高利潤的趨勢,2014年初拿到第一筆貸款后盲目擴大生產,當第二筆貸款被銀行停發后投放的糧食在窖池中爛掉了,供應商款項無法支付而引發廠里面搶運財物糾紛。目前,該公司已處于關閉狀態。
3.大牌酒商憑性價比搶占市場份額
在不少中小酒企尋求暴利而陷入市場僵局時,一些稍具市場影響力的精明酒商,趁此機會推出性價比高且迎合大眾消費的產品,迅速占據市場,保持企業穩步發展。
作為貴州家喻戶曉的品牌習酒,自2010年至今,每年40%的增速前進。習酒公司董事長張德芹表示,習酒遵循著復雜的釀造工藝,釀酒師強調天人合一,陰陽調合,講究端午踩曲,重陽下沙,發酵時要前緩、中挺、后緩落。在整整一年的生產制造周期里,基酒得經過九次蒸煮,八次加曲,八次堆積糖化,八次入池發酵,七次取酒,三年陳儲,才能勾兌出廠。
習酒產品提質不提價,生產性價比高的產品,成為習酒保持穩步發展的法寶。剛過去的2014年,在全國二線白酒品牌陷入發展困境的時候,習酒卻老樹新枝,散發著強勁的活力。其經銷商在增長,經銷網絡迅速擴張,僅北京地區經銷網點就超過3000個。
經銷商網絡的迅速擴張,習酒市場份額逐步增加。業內人士表示,習酒在保證品質的基礎上,憑借性價比產品而快速擴張,為貴州白酒產業發展樹立起一個榜樣。
省內近年來快速發展的金沙酒業、國臺等產品以品質和高性價比贏得消費者信賴,因此市場擴張成為這些品牌發展的重要基礎。
4.白酒市場競爭回歸產品本身
產業的深度調整,必然有企業被淘汰,而那些崛起的企業,他們精準走大眾路線,迎合大眾消費。
對此,業內人士表示,在產業寒冬期乃至今后的發展中,提高性價比是白酒的正道。
近期召開的兩會上,白酒產業也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全國人大代表、安徽迎駕集團董事局主席倪永培表示,中國白酒市場競爭已回歸到產品本身。研發、生產出讓消費者接受的性價比高的合適產品,才是經營與管理的王道。
全國人大代表、華澤集團董事長吳向東認為,2015年白酒行業將迎來“并購”和“混改”雙重機遇,建議取消200元/瓶以下白酒的消費稅,刺激大眾消費,讓中端酒企為老百姓提供喝得起的高品質酒。
新常態下的白酒業,性價比成為白酒產品搶占先機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