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啤酒灌裝機械多數企業主要是通過測繪仿制來研發和生產產品,新產品研發力量薄弱,在經營管理上也缺乏創新。此外,還有為數不少的私營企業受市場利益驅動進入行業,企業規模小,缺乏專業技術和經驗。更有甚者,是直接從機械制造行業以外跳入灌裝機械制造行業的,其技術水平和研發能力就更為薄弱了。目前,行業內大多數企業還停留在測繪仿制的階段,稍好的企業也只是簡單的消化吸收國外八、九十年代的灌裝機械制造技術。
灌裝啤酒距今80余年
美國一家公司發明全球第一款罐裝啤酒包裝至今,啤酒罐已經有80年的歷史了。如今,啤酒罐早已成為超市里隨處可見的飲品包裝了。
易拉罐啤酒的包裝,由于密封性能優越,能更大程度地保持啤酒的固有風味,具有安全系數高、易于運輸等特點,便于攜帶和開啟方便,適合于旅游、野外聚餐、走親訪友等場合,吸引著越來越大的城市中青年消費群體,有望成為啤酒消費市場的主流產品。美國銷量排名前10位的啤酒品牌中有6個是罐裝產品,占全國總產量的54%。我國的易拉罐裝啤酒產量雖然不足全部產量的5%,但近年來保持著10%-15%的增速,遠高于啤酒行業整體約5%的增速,由此可見,罐裝啤酒正在逐步成為市場的主流產品。
1935年1月,美國克魯格啤酒廠成為了全球首家出售罐裝啤酒的啤酒廠。使用罐頭的方式包裝食物能夠長期儲存食物使其更不易變質,啤酒罐的發明在啤酒業發展歷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啤酒罐的使用不僅實現了單次啤酒運送量的突破,還把啤酒的長途運輸變為可能。
據悉,早期的啤酒罐廠商主要關注的是啤酒罐的耐熱性和抗壓性,以確保在高溫殺菌處理過程中不會爆裂以及出產上架后不會出現泄漏。在持久耐用的啤酒罐研發成功后,消費者和收藏者開始對這些豐富多彩的罐子感興趣起來。啤酒罐制造商開始在外觀上下功夫,推出擁有美麗配色和生動圖案的特別版新啤酒罐,以吸引消費者。
向易拉罐挺進順應市場發展
自80年代以來,不少國有、集體機械制造企業陸續轉行進入灌裝機械制造行業,他們具備較強的機械制造、設計能力,但缺乏灌裝機械制造行業的專業技術和經驗。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只有從消費者的需求出發,積極順應市場變化,才能在競爭中占據優勢地位。
行業內也有少數發展得不錯的企業。如:啤酒灌裝機械制造行業的南京輕工,在國家的支持下,幾十年來多次引進德國啤酒灌裝技術,自身積極消化吸收并研發創新,在一些核心技術上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飲料灌裝機械制造行業的達意隆,1999年成立,現已成為國內飲料灌裝機械制造行業的領頭企業,重科研、重營銷、簡化生產的“啞鈴式”經營管理模式,使達意隆成為我國飲料灌裝機械制造行業的一個奇跡。
雖如此,但就總體而論,各企業資金、技術、裝備力量相差懸殊,經營管理水平更是相去甚遠。除少數企業外,多數處于一個較低的發展水平。
產品線不夠完善,成套設備供應能力差
當前,國內啤酒灌裝機械制造行業和飲料灌裝機械制造行業上規模的企業不多,行業產品雖比較豐富,但具體制造廠商受發展水平所限,產品線不夠完善。多數企業主要是以部件或小型灌裝設備的形式供給產品,能夠承接整條生產線工程的企業為數不多。
由于技術水平的原因,成套設備的整體性能欠佳。灌裝機械制造廠商在整線的研發上,綜合實力有限,部分單機發展不錯,但配套設備發展得不完善,導致整線性能大打折扣。在高端市場,多數企業僅個別設備達到用戶需求;在承接工程時,多是以配套設備供應商的角色出現,市場競爭力較差。
知識產權意識淡薄,研發創新能力差
我國灌裝機械制造行業缺乏知識產權意識。一是表現為對自主研發的新技術、新產品缺乏專利權保護意識;一是表現為肆意仿造抄襲他人產品技術。很多時候,某個企業千辛萬苦開發出新產品,并不是先申請知識產權保護,而是急急忙忙投放市場,回收資金。投放市場不久,很快就有仿制的設備出現,在短時間內市場上就變化出很多的版本,令用戶難辨真偽。開發者遭受巨大損失,想追究其他仿制廠家的責任,也由于沒有申請知識產權保護最終只好不了了之。在這種情況下,一些堅持自主開發的企業也步入抄襲的行列,整個行業就演變成互相抄襲的混亂局面。
我國灌裝機械制造行業主要是通過技術引進和測繪、仿制國外設備發展起來的。幾十年來,一直重復著這樣一個過程:落后-引進-仿制-落后。目前,具備自主研發能力的企業寥寥無幾,而真正掌握具備國際先進水平的自主知識產權核心技術的更是鳳毛麟角。
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不在于是否應該引進技術、是否應該仿制,而是在于如何正確地看待技術研發。我國灌裝機械制造行業有待建立科學技術是核心競爭力的發展觀念,不在乎今天能夠賺取多少利潤,而應該在乎如何能更好地滿足用戶。當把滿足用戶需求放在第一位,用戶自然會慢慢變多,企業自然會慢慢變大、變強。我國灌裝機械制造行業應緊緊把握市場的需求,積極研發適應市場需求的技術和產品,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