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黑牛食品準備棄用達奇(TAKI)預調雞尾酒品牌的消息在業界盛傳。有消息稱,因為開發達奇而投入過大拖累黑牛主業,因為有棄用一說。透過這則傳聞分析,雞尾酒市場風頭漸失,面臨不利局面。
雞尾酒開發潮依舊延續
2014~2015年度,諸多企業鑒于雞尾酒的熱銷而紛紛介入這一領域,其中不乏白酒一線企業。據稱,銳澳雞尾酒2015年一季度凈利已超過去年全年。前景不錯的國內預調雞尾酒市場,成為諸多企業追求市場細分的新目標。
2003年進入中國市場開始,預調雞尾酒銷量酒逐年遞增, 2014年,預調酒的市場規模已經接近40億元。中國酒業協會的數據顯示,國內2020年預調雞尾酒的銷售量將有望達到1.5億箱以上,銷售金額或超百億元。
銳澳RIO雞尾酒品牌公司上海巴斯克酒業2015年一季度營業收入7.75億元,實現營業利潤4.02億元,實現凈利潤3.02億元,凈利潤率達到39%。巴斯克酒業2014年實現銷售額9.82億元,實現凈利潤2.3億元,與此同時,巴斯克酒業2014年主營業務毛利率75.36%,比2013年的72.32%有了進一步的提升。巴斯克酒業在重組中承諾,2015年預計實現凈利潤3.83億元,這意味著僅僅是今年一季度,其凈利潤指標就已經完成大半。
預調雞尾酒增長迅速、利潤率高,這無疑吸引了諸多企業加入。五糧液集團已于去年底推出了德古拉的中式預調雞尾酒,洋河旗下預調酒滴誘也即將面世。早在2014年,古井貢酒出資3000萬元,設立安徽百味露酒有限公司,并推出了石榴、蘋果等六個口味的預調酒產品。水井坊也在同年10月設立預調雞尾酒子公司,并表示正考慮將白酒調成雞尾酒產品。
洋河也早在2013年便布局預調雞尾酒市場,耗時兩年針對國內市場口味進行調整,其配方和技術指導均來自歐洲某酒業公司。洋河方面公開表示,看好預調酒市場發展,并針對該品類提出在2015年上半年推出產品,爭取用2~3年時間使其成為行業主流品牌,并用3~5年成為該行業領導者。
業內人士認為,很多白酒企業,尤其是一線白酒企業,受到了市場調整期的重重壓力。其中,既有來自嚴控“三公消費”的壓力,也有葡萄酒等其他品類的競爭壓力。在這樣的情況下,一方面維持原有的主力品系的地位,另一方面開拓大眾化市場就成為必然選擇。而預調雞尾酒一般價位親民,符合這一特征,也符合消費年輕化的趨勢,還有就是,預調雞尾酒這幾年來呈現出爆發式增長勢頭,無疑讓白酒企業看到了另一片藍海。
實際上,不僅白酒企業紛紛進軍預調雞尾酒領域,受到銳澳啟發的企業還有很多,啤酒企業同樣有向預調雞尾酒市場發展的趨勢。
2015年3月12日,百威英博在深圳推出旗下預調雞尾酒品牌MIXXTAIL魅夜,首次推出的雞尾酒是常見莫吉托口味,酒精含量8%。該預調酒在深圳首批上市,并在高級KTV與Club率先出售。百威英博南區事業部總裁周臻表示:“未來,我們將推出更多經典的雞尾酒口味和包裝,向全國重點城市全面推廣。”
雞尾酒市場進入瓶頸期?
在一片競相擠入的熱潮之中,雞尾酒市場形勢卻悄然間發生了變化。既有黑牛舍棄雞尾酒品牌的傳言傳出,也有銳澳庫存壓力增大、調低利潤預期的現實。
在黑牛與達奇的糾葛之中,通行的版本認為,是對于達奇的市場投入,拖累了黑牛食品。
黑牛食品在今年的半年報回復函公告中稱,今年上半年公司銷售費用中工資增加1302.22萬元,系因增加廣州市達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寧波達奇酒業有限公司兩家銷售子公司的銷售及后勤人員所致;廣告宣傳費增加774.81萬元,系增加了預調酒的廣告投入;由于新產品初步投入市場,也相應造成了相關運輸、促銷等費用的增加。此外,與韓國影星金秀賢簽訂多達1000萬代言合同、與某傳媒公司簽訂了1200萬元的品牌策劃合同。
業內人士認為,黑牛跟風進入雞尾酒市場,但是對于前期投入估計不足,黑牛食品年初公布針對達奇雞尾酒的規劃——2015年鋪貨目標10萬家店,這意味著巨量的資金投入。
黑牛食品發布的三季報公告顯示,公司前三季度的凈利潤為-1.59億元,同比下降6449.47%,黑牛食品上任17個月的公司副董事長、總經理吳迪年也宣布辭職。與此同時,黑牛食品目前仍在籌劃重大資產重組事項。
業內人士表示,黑牛食品不顧自身實際情況,推出“達奇”雞尾酒等新產品,不僅沒能讓公司盈利,反而拖累了業績,導致黑牛食品凈利潤出現大幅虧損,這也是力推雞尾酒的吳迪年辭職的重要原因。
如果說黑牛介入雞尾酒領域是半路出家的話,那么該領域內的標桿性品牌銳澳也同樣出現了困難、風頭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