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是過火,還是遇冷,對預調制雞尾酒行業而言,這一輪的淘汰賽已經告一段落,潮水退去后,不是誰在裸泳,而是誰還“健在”。
被停產
趕在天津供暖之前,預調制雞尾酒又火了一把。只是,這把火帶來的并不是溫暖。
10月末,在預調制雞尾酒行業里有著一席之地的百加得冰銳,遭遇“停產”,這讓本就熱度漸退的預調制雞尾酒行業再遇寒流。也讓行業里流傳頗久的冰銳“撤退說”,從傳聞變成了新聞。
據媒體公開報道,“百加得冰銳已經基本停產,且經銷商費用一直遲遲未能解決”;“公司已經不再考核冰銳的銷售業績,工作人員解決問題的動力不足”;“裁員從今年三四月份開始……”
更有“吃瓜群眾”對新金融觀察記者表示,冰銳不是百加得的核心業務,業績不好砍掉了又如何。只要百加得不倒,品牌還在,行情好的時候再撿回來就是了。
事實上,百加得冰銳并沒有停產。
“就廣受中國消費者歡迎的冰銳產品,我們的生產與供應也一直在致力于滿足市場需求,并未停產。目前消費者在市場上能購買到的最新貨齡冰銳產品是2016年10月份生產的。”百加得在給新金融觀察記者的回復中表示。
其還強調,百加得一直非常重視中國市場,并不斷優化其業務,聚焦優勢領域,以期更敏捷地響應本地消費者和客戶多樣化的需求。
然而,來自行業里的“傳聞”也是有模有樣。
除了上述媒體公開報道外,還有來自經銷商和行業人士的信息。一曾經參與銳澳雞尾酒“打天下”,后加盟黑牛食品雞尾酒戰隊的從業者對新金融觀察記者說:“我曾經的領導是今年年初離開百加得的,百加得官方雖然沒有明文說砍掉‘冰銳’業務,但種種跡象顯示,百加得打算在中國市場回歸主業,在朗姆酒和烈酒上投入更多精力。如今的冰銳,對百加得而言有些‘雞肋’。但也不至于完全放棄,生產線是現成的,也有一定的市場份額,市場表現好的地區,經銷商要貨的話,也會繼續生產。”
百加得方面在有關“未來”的回復中聲稱:“未來,百加得將聚焦高端烈性酒業務,并通過進一步構建業務優勢、品牌聲譽以及實力提高自身競爭力,繼續為消費者提供多款廣受歡迎的朗姆酒和贊譽倍加的烈性酒。”
這暗合了前述從業者所言的“百加得回歸主業”的說法。至于百加得公司對冰銳雞尾酒的中國市場策略、是否虧損、如何評價近幾年中國預調制雞尾酒市場以及冰銳在2014年的行業競爭中為何輸給銳澳等問題,百加得方面并沒有做出正面回應。
興許,在這個時間節點,百加得的任何回應,都會被過度解讀。其只是一再強調,“冰銳沒有停產。”
公開信息顯示,百加得冰銳品牌于2002年進入中國市場,但預調酒市場一直不溫不火,直到2012年冰銳植入了電視劇《愛情公寓》,引爆了品類的發展,使得預調酒品類銷量在接下來幾年中接連攀升。據中國酒業協會統計,預調酒銷售量已從2006年的近百萬箱增長至2013年的近千萬箱, 2020年銷售量有望達到1.5億箱以上,銷售金額超百億元。
去年,新上任的百加得中國區市場總監還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中國經濟的迅猛發展帶動了預調酒品類的蓬勃發展,冰銳作為百加得策略品牌勢必要抓住中國這個絕好的機會。
如今看來,也是此一時彼一時了。
不如意
相較于深陷輿論漩渦的冰銳,另一行業領軍品牌銳澳的市場表現也不盡如人意。
“快完蛋了,我周邊的銷售都不太理想。另外,銳澳廠家還欠著我2014年的費用呢。”南方一縣級市場的銳澳經銷商在被問及銳澳雞尾酒的市場表現時直言。他這個相對決絕的判斷來自其親身經歷,做銳澳兩年有余,唯有2014年賺到了錢,2015年、2016年一直停留在核銷一部分費用,打一部分貨款的尷尬境地。
“等我的費用核銷完了,也不打算做了,我周邊的經銷商早都換過好幾輪了。”該經銷商對新金融觀察記者說。
2014年7月,該經銷商從所在區域的銳澳省級代理處拿貨,成了一名銳澳雞尾酒的分銷商。彼時,為了做市場,銳澳公司給經銷商的政策也相當優厚,不論是營銷費用還是推廣費用,只要有利于銳澳雞尾酒搶占市場,絕不“手軟”。于是,很多銳澳公司的工作人員也曾許下為數不少的口頭承諾。
可是,費用的核銷是需要走流程的,在銳澳雞尾酒攻城略地的2014年成為歷史,2015年行情急轉而下后,此前的那個省級代理就棄銳澳而去,于是,前述經銷商的核銷費用就卡在那里,經歷著漫長的“流程”,再之后,銳澳公司的市場人員也是換了又換,于是該經銷商的問題便順理成章地成了“歷史遺留問題”。
介于這樣的遭遇,該經銷商認為銳澳公司“沒有誠信”。當然,這樣的“認識”也并非全部來自遭遇之后的不滿,在做銳澳雞尾酒的同時,他還做了另外幾個品牌的代理,“銳澳公司的服務是最差、也是最不規范的一個,我也是第一次遇到這樣的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