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酒文獻集成》將打造成中古第一部百科全書式的酒文獻數據庫。”近日,在成都召開的中國酒文獻整理與酒產業發展學術研討會上,坐落在宜賓學院的中國酒史研究中心推出其編撰的《中國酒文獻集成》(部分樣書),得到了與會專家學者的高度贊揚。
與會專家一致認為,文化含量是產品市場競爭力的核心元素,白酒產業領域內激烈的市場競爭,其實質就是品牌文化蘊涵的競爭。系統而有計劃地整理、發掘和研究酒文獻,是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打造中國酒文化符號、開發中國酒文化資源、塑造酒品牌和發展社會經濟的重要工作。
競爭核心文化是酒品牌的“基因身份證”
“文化含量是產品市場競爭力的核心元素。”會上,來自中國社科院、四川省社科聯、四川文史館、背景大學、浙江大學、四川大學、宜賓學院(含中國酒史研究中心)、五糧液文旅公司、四川天隆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等單位的專家學者一致認為,酒產業作為中國的傳統產業,不僅釀造技術在世界上獨樹一幟,而且文化蘊涵博大精深。酒文化中所蘊含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心理狀態、精神面貌等,是中華優秀文化遺產的重要體現。
五糧液集團文旅公司董事長周小蘭、沱牌舍得集團有限公司經理余東表示,一個企業的發展壯大離不開文獻文化的支撐。從酒產業發展需要說,文化作為一個符號,既是酒產業的核心基因,也是單一酒企業和酒品牌的生命體現,還是一個酒企業、一個酒品牌區別于其他酒企業和其他酒品牌的“基因身份證”。“系統整理和現代性詮釋中國酒文化文獻,是一項把豐富的酒文化資源潛在能量創造性地轉化為現實文化生產力,為中國酒產業的發展提供文化支撐、提升白酒產品附加值的基礎性工程。”
零散分布中國酒文化文獻缺乏系統整理
與會專家認為,中國酒文化源遠流長,因為其形態的多樣性、遺存數量的豐富性和存續年代的久遠,至今大都以較為原始的狀態散存于煙波浩渺歷史文獻深處,缺乏有計劃的梳理集納、歸并整理與當代性詮釋。
在今存110種左右的酒文化專書中,僅十余種見于《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及《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復制中心2004年影印出版的4卷本《中國古代酒文獻輯錄》,也不過收錄了《酒史》、《酒史續編》等12種文獻;而政書、農書和醫藥書中的酒文獻章節,以及大量的單篇詩文及酒事掌故,雖然《中國酒令大觀》、《中國酒文化辭典》、《中國酒文化應用辭典》、《中國酒文化大典》、《中華酒傳》等書有過簡略的介紹,或者有所選錄,但仍然缺乏全面系統的梳理。
“編纂《中國酒文獻集成》,是拓展酒文化研究范圍,推動酒文化研究深化的現實需求。”中國酒史研究中心所在的宜賓學院院長蔡樂才表示。
9800萬字
打造中國首個酒文獻數據庫
中國酒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郭五林介紹,中國酒文獻整理與研究方向旨在通過點校、輯錄、提要、圖錄等手段,系統整理中國酒知識和酒信息的“文本載體”和“實物載體”,建立酒文化基礎文獻數據庫,以為后期研究提供詳實可據的文字、符號、圖像等酒文獻,從而為中國酒文化研究的深化和酒產業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通過大力整合國內文獻歷史精英,將《中國酒文獻集成》打造成“中國第一部百科全書式的10部酒文獻數據庫。”該文獻集成包括10部大書,共9800萬字左右。
據悉,中國酒史研究中心將攜手五糧液集團文旅公司與四川省天隆傳媒集團展開后續工作,在五糧液集團支持下,中國酒史研究中心每年新出的著作將在中國春季糖酒會與廣大讀者見面。適當的時候。中國酒史研究中心將在糖酒會期間派出專家團隊為廣大讀者舉辦酒文獻知識的普及講座并展開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