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的逐利,白酒產業的萬億規模和品牌高溢價能力自成了優秀的標的。整體而言,在經歷了2016年的躁動都并購潮之后,資本在今年整體顯得更加冷靜。
隨著老白干拿下豐聯酒業之后,聯想控股這一金融資本代表的“飲酒”路也暫告一段落;劍南春回購文君后在今年公開披露新戰略也標志著洋酒巨頭軒尼詩在白酒運作路上的潰敗……顯然,高盛在口子窖身上賺得盆滿缽滿的神話是很難復制的。而在白酒產業調整的“復蘇”期,今年雖有“會展大王”鄧鴻“殺入”酒業接連出手,卻難掩業外金融資本正紛紛逃離都大勢。
與此同時,我也看到產業資本整合的萌動還在繼續,幾經波折后,瀘州老窖集團最終間接參股詩仙太白;衡水老白干的并購后手握多品牌開啟跨區域突圍路;魯酒龍頭景芝并購本區域的齊民思酒廠。
不過與去年相比,產業資本整合的步伐已放緩。市場的每一個變化必有其邏輯,資本運作更是如此。在產業集中化趨勢下,一直被看好的并購整合道路將走向何方?為此,我們梳理了今年來的主要并購案例和龍頭企業的資本運作思路,從中或許更能理解資本在今年呈現出趨利與避害背后的深層次邏輯。
1、劍南春回購文君塵埃落定
今年1月,文君股權轉讓后由原先的LVMH集團(法國酩悅•軒尼詩-路易•威登集團,下簡稱“LV集團”)與劍南春共同持股變更為劍南春全資持股,LV集團徹底退出。劍南春回購文君,并增資擴股,成為文君酒唯一股東的消息也在全行業傳開,這樣標志著烈性酒巨頭白酒路的終結。
2、老白干以“現金+股權”組合并購豐聯酒業
4月21日,老白干發布公告稱,擬以非公開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向豐聯酒業股東購買該酒業100%股權,股權擬作價13.99億元。老白干將以現金方式支付對價6.19億元,以股份方式支付對價7.8億元。這也標志著聯想控股的跨界“飲酒”路告一段落。
3、“會展大王”鄧鴻號稱攜80億資本“飲酒”
今年7月,“會展大王”鄧鴻剛剛成立不久的環球佳釀對瀘州市國粹酒業實施了并購;8月中旬,鄧鴻再度出手,對臨邛酒業戰略投資1.2億元,持股占比70%;9月,鄧鴻攜環球佳釀在茅臺鎮投資了兩家酒類公司;不到半年時間,鄧鴻已有多家酒類公司,并與1919保持著緊密的合作,昔日“會展大王”都飲酒之路正式拉開大幕。
4、景芝并購壽光齊民思
今年7月,濰坊酒業龍頭景芝酒業股份有限公司,完成了對該市另一家年產商品酒3.5萬噸、銷售收入過億元的大型民營酒水企業——山東壽光齊民思酒業有限責任公司的并購。從產品線來看,這次收購剛好彌補了景芝酒業在低端酒市場的份額。
5、瀘州老窖集團參股詩仙太白
8月17日,據重慶聯合產權交易所公示:重慶詩仙太白酒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詩仙太白酒業)旗下子公司,重慶詩仙太白詩眾酒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詩眾酒業)70%股權于8月9日以12878.98萬元成交,掛牌底價同為12878.98萬元。漢唐控股成為了詩仙太白旗下子公司詩眾酒業的大股東,收購了70%股權,而瀘州老窖集團作為漢唐控股的股東,間接成為詩仙太白旗下重要子公司都股東。
6、五糧液新帥透露并購意圖
11月,有媒體報道稱,五糧液已經啟動了收購計劃,目前還處于篩選階段,原則上收購的目標企業在20億元以上,甚至不排除酒行業以外的國內外優質企業。這是繼去年12.18后,五糧液再一次公開表示啟動并購計劃,并明確了標的規模。
啟示一:跨界飲酒大潰敗,業外資本快速“退潮”
在業內,不少行業人士認為2016年是資本抄底的最好時機。事實上也的確如此,洋河買下貴酒、古井貢跨區域并購湖北名酒黃鶴樓、勁牌1.7億收購貴州臺軒酒業、聯想控股投資酒便利、深圳前海班客全資收購陜西太白、天洋徹底完成對沱牌的收購……
在去年行業“弱復蘇”苗頭下,不論是率先穿越調整期的大佬們還是期望抄底白酒的業外資本大鱷都已按捺不住接連出手。不過,與去年資本的躁動不同,今年的酒業并購都步伐明顯有所放緩,而其中最為明顯的是業外金融資本在“退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