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廣義上來看,在老百姓眼里,白酒里加入中藥成分的、帶有一定顏色的、喝了后有特定功效的,都可以叫作“保健酒”,包括藥酒、保健酒、配制酒以及民間各種用白酒來做引子,輔以各種動植物藥材浸泡的“藥酒”、營養酒、養生酒。
從狹義上來看,保健酒是擁有GMP標準車間生產條件、具有正式國家批準文號的保健食品。
從古至今,中華民族及受東方文化熏陶的周邊國家,對保健酒情有獨鐘,民間偏方和傳統浸泡酒多如牛毛,是中國傳統醫藥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保健酒既有它的功能特性,也有文化和圖騰的意義。隨著保健酒工業化生產和原生中藥材的減少,根植于民間的保健酒生產和飲用向標準化、規;、市場化的轉型,受市場、原料、標準、定位等方面的限制,保健酒沒有成長為酒類主流消費市場,是個小眾市場,白酒、洋酒、葡萄酒、啤酒大行其道,保健酒市場份額低下,價格和消費群體長期在低端徘徊。除極個別企業以渠道深耕、工業化規模生產和低價策略而一枝獨秀之外,其他是艱難生存,不成氣候。
保健酒行業面臨品牌塑造艱難、文化宣貫不足、消費者認知模糊、渠道壁壘重重、產品定位和梯次不全、技術創新固化、消費場景狹隘等重重困難,行業體量小、地位低,發展遇到瓶頸。
當下,大健康產業風起云涌,有大的平臺在建立、大的資本在參與、國家戰略在支持、現實消費需求在增加,保健酒作為大健康產業鏈條上的重要產業形態,勢必迎來生機。如何迎接這場機遇與挑戰,保健酒產業(包括其他保健食品)需要一場深刻的變革。
一是深度融入大健康產業發展格局。大健康產業包括醫療服務、醫藥產品、保健食品、醫療器械、保健器具、休閑健身、健康管理、健康咨詢、養老服務等多個與人類健康緊密相關的生產和服務領域。在中國,醫療、醫藥占據的份額超過95%,保健食品、健康管理與服務占比極低;而美國健康管理與服務的比例達65%,更有像安利、雅培這種保健食品、營養品生產的國際巨頭公司。保健酒、保健品生產企業要主動融合、尋求機會、搭上快車。上海復星、阿里集團、萬達集團等巨頭紛紛投入巨資,進軍大健康產業,以區塊鏈、物聯網、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搭建平臺、聚合資源、打造生態圈,實體企業如果不主動參與、深度融入,勢必會被資本與技術所邊緣化。有條件、有實力的行業大企業要主動搭平臺,占有戰略性資源,搶占行業制高點。
保健酒、保健品在產業融合上大有文章可做。保健酒、保健品可以與我國大量存在的養生館、商業性高端養老院等合作,可在相關場所進行展示與陳列,他們對健康的訴求是一致的,養生和養老人群對保健類產品有現實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