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對白酒或多或少有些陌生甚或是排斥的90后群體,“老白干”的名字多少會顯得有些陌生,甚至會有人會將其讀成“老白干(‘干’念成‘贛’)”。畢竟長時間以來,這個老牌的名酒距離現代年輕人的生活太遠了。
老白干終于不再老“白干”,最大的標志就是不久前終于上馬的“混改”方案,深度“醞釀”五年終于邁出了實實在在的第一步。
然而,發展了六十年的衡水老白干依然在本省“深耕”,就連在本省至今也難稱“王”的局面依然沒有改變。
跟風做小酒
自2012年初,憑青春小酒概念在市場殺出一片江湖的“江小白”,其“小酒模式”被頻繁地“復制”著。時隔兩年以后,衡水老白干也“順勢”推出了自己的小酒產品“白小樂”。
“‘白小樂’是一個基于互聯網的嘗試,融合了一些互聯網文化的因素,體量很小,當時都要以瓶來計算。”和君咨詢副總裁林楓告訴新華食品。
另有專家曾表示,衡水老白干“白小樂”酒品牌定位為“中國快樂派小酒”,“快樂”一詞比較寬泛,容易把品牌訴求流于形式,需要個性化的文案創作來強化品牌特色。
新華食品連線了衡水老白干負責白小樂銷售的魯經理,據他表示,白小樂目前在網上只有在衡水老白干天貓[微博]店上有售,其他都已轉向線下銷售。至于白小樂的市場表現,魯經理只是以“還可以”帶過。早在2013年底,衡水老白干就在微信、微博以及電商為白小樂做了有針對性的推廣。然而,新華食品查閱了這些平臺發現,目前能夠搜索到的信息已寥寥無幾。
跟風做小酒、緩慢的商業靈敏度,老白干在“小酒”概念橫空出世兩年后才緩慢跟進,加之微信、微博以及電商等營銷手段已經不再新鮮,寄希望于通過小酒賺一筆早已成為白日夢。
白干的養豬事業
老白干酒是河北唯一的上市的酒企,而早在2002年IPO時,這只股票的前身是裕豐股份。這是一家由包括河北衡水老白干在內的六家公司發起設立的公司。裕豐股份早期的發展思路也圍繞老白干和“豬鏈”(飼料、養殖、肉加工)兩大主營業務。由于養豬業務日漸不景氣以及白酒價格的攀升,2007年,股票簡稱更名為“老白干酒”。
做酒又養豬,其結果也就不會那么出人意料。據媒體報道,老白干卻在外界對于剝離養豬副業的呼聲中,直到今年上半年財報凈利腰斬后才決定“割肉”。
2014年7月,老白干開始在產權交易中心掛牌公開轉讓其養豬業務單元,以增值后的2777.84萬元為掛牌價轉讓該筆虧損資產。然而,掛牌后卻一度乏人問津。終于在老白干在兩次自打九折之后,以2250.05萬元被一家省內公司買走,較此前宣稱的價格少了527.79萬元。
據了解,“割肉”前,養豬業務曾占上市公司總營收的2.6%左右。然而,近年來的豬周期讓養豬業遭受了巨大虧損,豬價進入谷底,甚至低于飼料成本。這些最終成為壓倒“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沒用的文化資源
白酒行業打歷史牌已成舊聞,只要在酒廠周圍挖出個瓷片,就宣稱自己的白酒可以追溯到瓷片生產的年代,并請一些專家反反復地論證,最終還要形成文字性材料。相比之下,衡水老白干似乎很內斂。
資料顯示,衡水老白干自古享有盛名。明代、衡水酒有“隔墻三家醉,開壇十里香”之譽。據傳,明嘉慶年間建造衡水木橋時,城內有家“德源涌”酒店,很有名望,建橋工匠常到此聚飲,飲后贊曰:“真潔,好干!”后取名:“老白干”。所謂“老”,是指歷史悠久;“白”,是指酒質清澈;“干”,是指酒度高,達67度。其味“聞著清香,入口甜香,飲后余香”。1934年,衡水老白干參加巴拿馬物賽會,1948年在匈牙利進行展出。1952年曾作為祖國的名特產之一,慰問朝鮮戰場上的士兵。河北衡水老白干釀酒(集團)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11月,其前身是河北衡水老白干酒廠,始建于1946年,衡水解放后,黨和政府把當時的十八家個體釀酒作坊收歸國有,成立了“冀南行署國營制酒廠”。經過六十年的發展,規模不斷擴大,現已是中國白酒行業老白干香型中生產規模最大的生產廠家。
令外界不解的是,老白干卻并未在這樣的金字招牌上做文章,這也難怪六十余年的發展歷程并未造就一個來自河北的全國名酒。不僅如此,就連其堅守的河北土地上,外來的白酒也占據著與其相當的市場份額。自2013年起,各路酒企開始關注河北市場:五糧液高調宣布控股河北永不分梨酒業,隨后,瀘州老窖與石家莊橋西糖酒合作興建瀘州老窖河北鹿泉生產基地,布局河北市場,此外,沱牌舍得布局河北保定,郎酒聚焦河北唐山。
衡水老白干董事長張永增近日表示:“不能躺在傳統溫床上享受歷史,白酒更需要創新。”需要創新的確不錯,一味追新真的就對嗎?林楓告訴新華食品,“這是一個策略的選擇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