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5日,國務院“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發布后,迅速在全國范圍內掀起了“大健康”熱潮。在十八大以來中國經濟持續低迷的局勢下,“大健康戰略”儼然成為中央政府刺激經濟復興和拉動內需的最重要抓手。
中國酒業也很快掀起了“健康白酒”熱。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汾酒、董酒等知名白酒企業紛紛布局“健康白酒”。
過去幾十年里,白酒消費者在“非富則貴”的政商消費和面子消費心理的驅動下,幾近盲目的選擇酒品,其對于白酒的消費知識幾乎就是個零,待到喝壞了身體喝傷了感情后才發現這就是“愛的代價”。于是,很多過去醉心于白酒的消費者,改喝紅酒、養生酒,甚至不再喝酒。而健康白酒“風口”,為低迷已久的白酒行業帶來了一次絕佳的再次打開消費者白酒消費欲望的”金鑰匙“。
未來中國健康白酒的市場究竟會有多大?
據國家有關權威機構估算,至2030年,我國大健康產業的總量將達到或超過20萬億元。我們來看這20萬億的總量是怎么構成的?
中國醫療服務產業2016年約3萬億,2030年之前將達到8萬億。會有200%以上的增長。中國醫藥產業2016年約為2.5萬億元規模,預計 2030年之前能達到5萬億,養老產業目前的總量約為4萬億,2030年之前會達到8萬億。目前,中國健康養生酒的市場總量約為500億。
按以上的增長比例計算,中國健康養生酒的市場份額2030年之前應該會增長到1000億-1500億元。再加上健康白酒強勢品牌的催化。尤其以茅臺集團、五糧液集團等酒業航母對大健康產業的重裝投入的催化。目測在2030年之前,中國健康白酒及保健養生酒兩個細分領域產品的的總量或將接近或達到3000億元。
健康白酒“風口”無疑會是讓人們頭腦異常興奮的。然而,面對3000億元健康酒的巨大財富,酒企怎樣做才能抓得住千載難逢的藍海機遇?
一、“健康白酒”大考企業產業鏈
“健康白酒”不是概念,而是企業“健康科技+健康原料+健康生產+健康品牌營銷”完整產業鏈的一次大考。是對企業在研發科技、原材料種植(或采購)渠道、生產萃取工藝、倉儲物流、健康營銷完整產業鏈的嚴苛審視。
隨著我國食品藥品監督監管措施的進一步深化落地,國家衛計委、國家食藥局等監管機構,亦有可能參照藥企“GMP”有關標準對“健康白酒”生產企業進行考核。
酒企要想在“健康白酒”領域占據一席之地,首先必須經得起消費者和相關公眾的嚴苛監督。所以,自身缺乏足夠的技術含量,和完善產業鏈的酒企,是不具備參與健康白酒陣營資格的。換句話說,在這一輪大健康產業的機遇中,草根白酒企業恐怕暫時沒有辦法獲取進入健康酒市場的入場資格。
二、“健康白酒” 大考企業資金鏈
3000億元的健康白酒市場容量非常誘人。未來五年之內,任何一家進入健康酒市場并站穩腳跟的企業,都會是10億元以上的銷售規模。
但企業進軍健康白酒市場的過程,也是考驗企業資金鏈的過程。
隨著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力度的不斷加大,健康白酒產品技術門檻的也必然不斷提高。廠家在技術創新和產品研發方面的投入的資金量會越來越大。按照年銷售收入的1%~3%的,產品研發和技術改進轉型升級投入計算。一家銷售額2到3億元的健康白酒企業,每年的技術改造和產品研發投入就會達到和超過千萬元,對企業來說這無疑是一筆巨大的成本投入。
其二,健康白酒屬于新興的產品品類,對市場和消費者還有一個持續教育和滲透的過程。因此,健康白酒市場不低于兩年的市場培育期不可避免。這筆巨大的市場投入和兩年左右時間的銷售培育期的痛苦等待,也不是一般資金鏈脆弱的企業可以承受的。
綜上所述,酒企要想進入健康白酒市場并站穩腳跟,企業的資金量儲備是必備的重要條件之一。缺乏資金儲備的企業進入健康白酒市場,恐怕很難維持企業正常運營。利好的消息是,自2016年國家大健康戰略發布以來,大健康產業的資本非;钴S,目測目前活躍在大健康領域的熱錢應有數千億元之多。因此,具備融資條件的健康白酒企業,也可以通過尋求與大健康產業資本的合作解決資金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