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并重組在酒業已成新常態,業外資本的進進出出,業內資本的進進退退都是家常便飯,讓人見怪不怪。酒企或自覺或被迫地搭建起舞臺,供各類資本上演威武雄壯的戲劇,演繹出一場場喜劇或悲劇。隨著形勢的發展變化,酒業兼并重組正呈現演大戲排新戲的特征。
酒業兼并演大戲
酒業兼并的大戲表現在資本出手時的決心大、氣魄大、手筆大、規模大。
7月23日,上市公司新華都發布公告稱將于8月7日召開2015年第二次臨時股東大會,會議將審議包括《關于公司進行重大資產重組的議案》在內的17項議案。同一天,新華都共發布26則通知、公告,其中最引人關注的是披露了擬7.6億元收購三家酒類電商平臺進行重大資產重組的信息。
據媒體報道:新華都 “擬通過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購買郭風香等持有的久愛致和100%股權、久愛天津100%股權和瀘州致和100%股權,涉及金額7.6億;同時擬通過向陳發樹、新華都員工持股計劃等非公開發行股份募集配套資金不超過6.16億元。”7月23日進一步發布了三家酒類電商的審計報告、資產評估報告、資產重組后的股權變動公告。
又有記者從知情人士處證實,四川鳳求凰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擬投資2.28億元控股山東溫和王酒業集團。
據了解,四川鳳求凰公司是四川蒙頂投資集團旗下公司,而蒙頂集團又是一家集金融、旅游、農業、傳媒、茶產業、白酒產業為一體的綜合性產業發展集團。蒙頂集團集團董事長韓經緯曾任職多家國內名酒企業高管和上市公司總裁。
酒業兼并演大戲的底氣何在,巨額投資的原因何在?
應該說,業外資本青睞酒類生產企業或流通企業既有歷史的因素,也有現實的考量,更有長遠的預期。
眾所周知,酒類產品既有商品屬性又有文化屬性,且數百年綿延不絕,容易找賣點編故事塑品牌,F實是,酒業現在日子難過是同過去進行縱向比較而言,而在橫向上同許多產業比其投入產出率還是較高的,這必然讓業外資本心動不已。不得不說,隨著城鎮化率、城鄉居民收入的逐年提高以及普通百姓社交活動的日益增多,酒類市場特別是大眾酒的市場仍大有潛力可挖,市場前景可期,這必然讓業外資本躍躍欲試。
近期,隨著迎駕貢酒上市,酒業在資本市場上的表現亮點頻現,雖不像過去那樣群星璀璨,但在股價和關注度上仍常常獨領風騷,其表現必然引起業外資本的關注。另外,酒業從整體上講還不是技術密集型和資金密集型產業,行業門檻相對較低,業外資本較易進入。除啤酒外,其他酒類目前的企業集中度、產品集中度、市場集中度均較低,壟斷性競爭不明顯,不同類型、不同區域的企業各有生存之道,這為業外資本的進入提供了機會和空間。
目前,酒業正處于發展的低谷,對業外資本來說恰是抄底的好時機,況且酒業觸底反彈的態勢日趨明顯,以低成本獲取高回報何樂而不為?
酒企個體差異顯著,不少企業因體制、機制、經營、管理等原因生存乏力,急需外力特別是資金的救助以求重生,這為業外資本涉足酒業增添了籌碼。另外,酒是高稅產品,歷來受地方政府重視,為支持酒企的發展,地方政府往往以“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心態接納甚至主導業外資本的介入,并給予投資者一定的政策優惠,這為業外資本流向酒業提供了助力。
資本的天性是流動,目標是增值,運作是載體。一個企業只搞實體經營可以走也可以跑但不能飛,只有借助資本運作的力量才能插上騰飛的翅膀,所以必然有一部分企業與個人要為手中的資金尋找出路,或借助他人的資金以錢生錢,甚至不惜向業外投資搞多元化經營,酒業就成為其投資戰略的一個指向。
總之,業外資本介入酒業的生產與流通是必然性與可能性的統一,是趨利性與戰略性的融合,想擋是擋不住的,我們應該秉持開放的胸襟和歡迎的態度。
酒業兼并排新戲
酒業兼并的新戲表現在,資本出手時的新取向、新手法、新格局、新氣象。
酒業以前的兼并主要表現在資本對酒類生產企業的重組,目前資本對酒企的兼并有了新取向,開始涉獵酒類流通企業,其中就包括現有的電商。有代表性的如青青稞酒對中酒網的收購,新華都擬對久愛致和、久愛天津和瀘州致和三家酒類電商的收購。
酒業以前的兼并主要表現為投資方以現金作為支付手段,分一次或多次到位;此次,新華都收購3家電商則采用了新的方法,以現金和股權共同作為支付手段。新華都擬向交易對方支付現金對價 30,000 萬元,支付股票對價 46,000 萬元,合計7.6億元。如此,既減輕了投資方的資金壓力,又使雙方的利益有所捆綁,被兼并方不能將企業一賣了之。
酒業以前的兼并格局主要表現為“強吞弱”,強勢的一方以獨資或控股的方式重組弱勢的酒企;目前的兼并則出現了“弱組強”的新格局,實現了大魚幫小魚的新態勢。如華澤酒集團旗下的湖南湘窖酒業的股權擬被酒鬼酒收購,湖南湘窖酒業成為酒鬼酒股東之一,但并不是控股股東。
酒業以前的兼并角色主要表現為強勢的一方為主角,弱勢的一方為配角,這是由資本的話語權決定的;目前的兼并則出現了新氣象,強勢的一方甘當配角助力弱勢的一方當主角唱大戲。如擁有15家酒類生產企業和一家連鎖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華致酒行的華澤集團,或將其湘窖酒業的股權出售給致力于“扭虧摘帽”的酒鬼酒,而酒鬼酒支付的對價則包括酒鬼酒上市公司的股權,完成交易后華澤集團將成為酒鬼酒的大股東之一。酒鬼酒將效仿洋河雙溝組建蘇酒集團的模式,通過再收購兩家湖南酒企組建湘酒集團。華澤集團負責人對此表示:“如果出現這種情況,那么將是通過整合做大整個湘酒的一件好事。”酒業兼并排新戲的動力何在,棄舊圖新的原因何在?
應該說,資本嘗試以新思維兼并酒類企業既有社會的因素,也有行業的制約,更有自身的追求。
適應新常態,創出新思路。面對“三期疊加”的經濟狀況,中央提出了“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大眾創新萬眾創業”、“一帶一路”、“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的實施必然推動各行各業更新發展觀念轉變工作思路。
“互聯網+”目前為政府大力提倡,也為酒企高度重視,“觸電”已是酒企的必經之路。“得渠道者得天下”,通過兼并重組等手段打造有規模有影響的電商平臺,在酒類流通的信息化發展中搶得先機并占有一席之地,已然成為資本的一個選項。
酒業經歷寒冬的考驗,更知“抱團取暖”的重要。近年來,酒業由盛轉衰的教訓之一就是競爭過度,不拼個你死我活不罷休。“歷史的經驗值得注意”,酒業兼并的新動向說明參與各方更理智更現實更成熟,強勢者多了一絲柔情少了一點霸氣,弱勢者多了一份理解少了一些算計,“雙贏”或“多贏”正成為酒業兼并的出發點,很值得點贊。
酒業兼并排演新戲,意在收到“取長補短”的效果。如青青稞酒收購中酒網,不僅給中酒網未來發展提供資金支持,在企業管理和風險管控方面作為上市公司的青青稞酒也會給中酒網帶來幫助和提升;對青青稞酒而言,此次收購有渠道互補的作用,中酒網擁有豐富的電子商務經營管理經驗,與目前主要傳統線下營銷渠道可以形成互補,收購完成后有助于快速取得電子商務銷售渠道,中酒網的技術團隊還可以為未來電商團隊的建設提供良好的幫助。再如,酒鬼酒并購湘窖酒業一旦成功,以華澤集團的營銷能力加上酒鬼酒固有的品牌,對酒鬼酒“扭虧摘帽”對華澤集團部分資產證券化都將產生重要影響。
當然,酒業兼并上演的大戲能否做到場場叫座,酒業兼并排演的新戲能否做到場場叫好,尚需實踐的檢驗。作為酒業的一名老兵,希望每一場演出都能獲得各方的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