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綜藝集團董事長昝圣達指出,應對大量資本無序流入白酒行業的現象加強監管。
昝圣達的諫言無疑會引發社會議論,實際上,資產上百億的江蘇綜藝集團,本身就是以“投資”為主業的大型企業。身處“投資”江湖,昝圣達或許對于因投資失序而引發的種種亂象有著切膚之痛。
對于投資者而言,“撈一票就走”與“長期主義”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兼容的兩端,但是在“逐利”的內核上,則是出奇地一致。
2021年8月18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價監競爭局發布《關于召開白酒市場秩序監管座談會的通知》,邀請多家知名酒企參與。據2021年8月20日會上傳來的消息,監管部門除了對“無序漲價”現象表示關注外,還擬對“資本圍獵”現象進行監管。
由此可見,在資本“盲目逐利、枉顧規則”的情況下,“加強對資本無序流入酒業進行監管”的提議,有著分外現實的意義。
可是,該如何將這種監管落地呢?
實際上,資本流入白酒業目前呈現兩種形態,一是各類資本對于“白酒股”的青睞與投入,二是各類資本在出于看好白酒發展的前提下投資白酒產業——要么直接投建、要么采用并購以及入股手段來進入。
針對第一種狀況,“白酒股”的潮涌與起落、被熱捧以及受冷落,均是受到“逐利”這一資本的天賦秉性而決定。證券市場中,“低吸高拋”是古今中外相沿已久的慣例,無論是對散戶還是對機構而言,概莫能外。
以“北向資金”而論,在以茅臺為代表的白酒股集體走高的過程中,“北向資金”成為吸納的主力之一,但是在白酒股遭遇動搖的時刻,其同樣是“拋售”的主力。
2021年11月第二周中,僅僅周三一天,“北向資金”出逃超過百億元,減持的行業多達60個,釀酒行業居于被減持的第二位,單日凈賣出超過20億元。
這種“逐利”天性、“低吸高拋”的手法,在一定程度上既是造成證券市場恐慌的重要根源,也同樣是吸納社會閑置資本、實現資源最優配置的手段,正如同一柄“雙刃劍”。
對監管部門而言,除了對“內幕交易”“關聯交易”等從根本上違背“公平交易”原則的違法違規現象進行監測、打擊之外,并無特別手段對是否屬于“投機行為”進行甄別。
第二種狀況,資本涌入白酒業進行投建、兼并,在推高“白酒熱”的同時,也會造成資源的浪費與錯配;在白酒熱低潮時期,轉身離去的投機資本更會打擊一些堅持“長期主義”者對白酒產業的信心,同樣值得警惕,也讓白酒行業的有識之士更為憂心。
在2021年的“醬酒熱”中,諸多資本紛紛跨界涌入。除了其他香型白酒企業跨香型、跨地域“涉醬”之外,其他諸如保健酒企業、農藥企業、地產企業也都如過江之鯽,讓人目不暇接。
毋庸諱言,這其中秉持“投機主義”、“撈一票就走”的投資者,或許要多過“長期主義”者。事實上,在醬酒熱轉入中場乃至下半場的時候,表現得尤為明顯。
2021年下半年,“醬酒熱”有所降溫,諸多曾畫下“大餅”的投資者,紛紛開始撤離醬酒熱的中心地帶,這一舉動甚至加劇了業界的擔憂,導致了部分中小企業的“拋售”風潮。
同樣,在“醬香熱”帶動之下,在地方政府熱衷于打造“支柱產業”、熱衷于“招商引資”的大形勢下,監管部門無力也無法去甄別哪些屬于“短期投機資本”,更不知道誰會“撈一票就走”?
即便是江蘇綜藝投資集團在白酒行業的投資項目“貴州醇”,也同樣飽受爭議而陷入輿論漩渦。
資本的自然流向無法盲目堵截,包括其投建與兼并動作,在遵循法律的前提下,即便引發市場動蕩也無可指摘,這是一個監管的難題。
“堵不如疏”,在資本大量流入白酒業的狀況下,對于監管部門而言,構筑起一個可行的投資壁壘——包括資質、環保條件等,才是一個防患于未然的可行之策。(原標題:該怎么監管“撈一票”就走的投機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