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名酒的70年,引領了中國白酒產業發展70年。作為中國白酒產業,應該向中國名酒70年致敬,這正是‘以史為鑒,致敬未來’。這是對歷史的致敬,是對先賢的致敬,是對歲月的致敬,是對品質的致敬,是對文化的致敬,是對品牌的致敬。同樣也是對經銷商合作伙伴的致敬,更是對消費者的致敬。”3月1日,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宋書玉在西鳳酒榮獲首屆中國名酒70周年慶典暨2021年度西鳳酒全國經銷商表彰大會上表示,紀念中國名酒70年,慶祝中國名酒70年,重要的是我們要從中國名酒70年發展史中汲取營養,汲取力量,創造第二個中國名酒70年。
的確,70年前的今天,我國經濟建設百業待興,即將步入正規化管理。“就在這關鍵轉折時期,我國專賣總公司召開了全國專賣工作會議,了解討論全國酒類產銷情況、產品質量優勢水平,以明確今后酒業的發展方針,由此決定各地選送酒類產品統一檢測。”據已故著名白酒專家、“第一屆全國評酒會”酒檢工作組成員王秋芳回憶,當時匯集來的樣品共103種,經過檢測,山西汾酒、貴州茅臺酒、四川瀘州老窖、陜西西鳳酒、張裕玫瑰香紅葡萄酒和張裕味美思、張裕金獎白蘭地和紹興鑒湖長春酒最終脫穎而出,成為國家級名酒。自此,名酒誕生,走出了一條烏蒙磅礴,實現中國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
知史以明鑒,查古以知今。
是歷史選擇了1952年來成就“八大名酒”熠熠璀璨。而端起歷史的望遠鏡,就會看清中國酒業發展的脈絡和前行的方向。
從1952年的“第一屆全國評酒會”,到1989年的“第五屆全國評酒會”,一共評出了33個國家級名酒。在其后發展中,這些名酒成為各個酒種的中流砥柱,并承擔了行業啟迪、榮耀共享的精神價值。
到了2002年,“八大名酒”更是引領中國酒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迎來了產業上行發展的“大周期”,后來被稱之為“黃金十年”。
盡管十年后,酒業就進入低谷期,但越是震蕩,就越能積蓄力量。在經歷疫情反復的“大考”后,中國酒業以更加自信、自立、自強的姿態走向高質量發展的美好未來。據中國酒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1-12月,全國釀酒行業規模以上企業釀酒總產量5406.85萬千升,同比增長3.95%;銷售收入8686.73億元,同比增長14.35%;利潤總額1949.33億元,同比增長30.86%。
而這一切的一切都始于1952年,其意義理當被銘記、被書寫、被重溫。
可以說,沒有第一屆全國評酒會,就不會有“八大名酒”,不會有以后的歷屆評酒會,也不會有名酒的價值與回歸。
回望1952,追尋酒之大者。“八大名酒”定將劈波斬浪、一往無前,引領行業發展,推動中國酒業開創下一個更加榮光的新歷史。讓我們祭起文化大旗,與“八大名酒”一起向未來。(原標題:怎么創造第二個中國名酒7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