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回顧:
企查查數據顯示,從2020年11月30日到2021年12月1日,制造業和批發零售業共計新增1.65萬家涉白酒企業。其中,注冊資本在1億元以上(含三家9999萬)的有33家。
從企業類型來看,33家大企業中屬于國資的有3家,為上市公司的有兩家,為知名企業及其子公司的有3家,跨界而來的有5家。
從成立時間來看,這些企業絕大多數成立于2021年8月之前,8月后,僅有貴州珍酒控股有限公司一家。
從地域分布來看,1.65萬家企業主要集中在四川、貴州和云南省。另外,安徽、吉林以及湖北等地區也分布了較多企業。
事件影響:
從目前的數據來看,雖然小企業增加量較多,但在前期,大中型企業的增長則更為明顯。在注冊資本上億元的33家企業里,好幾家的負責人都擁有其他行業產業,如物流、食品、房地產、包裝、汽車、畜牧、科技、投資等。
但在時間進入2021年8月后,過億注冊資本的企業數量銳減,這表明,市監總局約談“白酒”后,資本對白酒的追逐熱情明顯降低。
實際上,除醬酒熱因素外,白酒之所以在近兩年備受追捧,與其保值屬性不無關系。在疫情和中美貿易摩擦的背景下,白酒作為進入門檻最低、使用頻率最高、產品保值最好的實物資產,自然受到青睞。
隨著目前白酒投資熱度的降低,整個產業,特別是醬酒產業開始回歸正常發展狀態。產業的急速擴張開始被產業內部的兼并整合所取代,于是便有了貴州醇兼并貴州青酒和藺郎酒業,國臺入股茅源等案例。
總的來看,目前酒類注冊已經過了短期峰值,前期蜂擁而至的業外資本也開始逐步趨于冷靜。但在地方政府的引導下,一批具有專業背景的產業資本正在發揮更大動作,因此,未來的市場環境對于有志做大做強的企業來說可能更有利。(原標題:年度新聞⑨丨一年新增33家“億級酒企”的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