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黃金十年到驟然巨變,酒業市場變化多多。在反映市場真實狀況的指標上,價格無疑是最為重要的參考。實際上,酒業十年,價格變化猶如過山車,曾一度起伏不定,而如今,這部過山車已經駛入緩行期,盡管仍有波動,但瞬時高漲、轉眼暴降的現象,或都不會再出現。
黃金期:擋也擋不住的瘋漲
酒業“黃金十年”,以茅臺、五糧液為代表的一線名酒價格猛漲,區域名酒也處于量價齊漲狀態,這樣的態勢一直延續到2012年左右。
2008年之前,茅臺與五糧液終端零售價相差不大。2008年是茅臺的一個里程碑,2008年伊始茅臺率先調價,到當年年中,茅臺終端零售價已經超過五糧液近100元。
2009年,茅臺在年中、中秋和2010年連續發布三次“漲價令”,零售價從500元拉升到680元;2010年,茅臺繼續在5月、中秋和2011年春節前三次調價;到2011年年底,53度飛天茅臺終端零售價飆升到1680元;2012年左右,終端零售價格約為2000元。有統計顯示,近10年時間,茅臺的漲幅超過900%!
2009年的經銷商大會上,五糧液方面在持續講述要構建“廠商共建共贏機制”之外,加大了對系列酒的扶持力度。當年推出了淡雅五糧醇系列,同時針對五糧醇原有的經銷商系統進行了全面梳理,以華東市場和安徽百川為核心進行區域化精耕,華東市場也成為五糧醇銷量的重中之重。
2008年之后,五糧液的價格也一步步高漲,在2014年達到900多元。
這種猛漲態勢帶動了酒業量價齊升。數據顯示,白酒行業2012年產量1153萬千升,銷售收入近4500億元;與2003年相比,產量增長2.5倍,銷售收入增長7.4倍;2013年之前十年白酒產量和銷售收入分別保持了13%和23%的年平均增長率。
數據統計,2003年至2012年,白酒行業14家上市公司營業總收入為3960.69億元,呈逐年遞增之勢,2011年達到最高峰,為45.97%。2011年、2012年行業凈利潤增速分別為60.16%和54.51%。
以茅臺、五糧液為首的名酒漲價風,還帶動了區域名酒的一路高漲,開發高端、次高端名酒成為風潮,可以說,十年黃金期,漲價始終是主旋律。
調整期:過山車起伏不定
但這種以漲價為標志的增長在2012-2014年間遭遇危機,嚴控“三公消費”、限酒駕、消費趨勢變化等,種種變化讓酒業迅速進入調整期,經歷了過山車一般的低谷和波動。
2012年年底,茅臺零售價從最高時2000多元一路下跌到千元附近,價格幾近“腰斬”,五糧液的情況也差不多,在2014年下滑到609元。
2013年的茅臺經銷商大會上,茅臺宣布1-11月完成銷售業績347.6億元,有望完成全年400多億的銷售目標。同時茅臺再度宣布以999元的價格放開代理權,以此來保證銷量。
53度飛天茅臺的“量價平衡”問題引發系列反應,不過許多經銷商也表示,999元放開代理權的價格,在一定程度上幫助茅臺在當年穩住了價格下滑的勢頭,從5月開始終端出貨價始終穩定在950元左右。
到2014年11月,茅臺價格回落,逼近819元出廠價的邊緣,同時期五糧液也經歷了價格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