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到2014年初,五糧液普五的出廠價是729元,但是市場零售價則不斷波動,甚至出現倒掛現象。由于批零倒掛嚴重,2014年5月,五糧液將52度水晶瓶的出廠價由729元降至609元,這個價格一直維持到2015年8月。
2015年,行業出現弱復蘇。2015年8月,五糧液宣布公司核心產品52度五糧液的出廠價格從每瓶609元回調到659元。其后2016年五糧液又宣布漲價,自3月26日起,普五出廠價每瓶提高20元至679元,五糧液1618、低度系列等產品也將根據市場供需情況適時出臺調整措施。不過這個出廠價仍低于高峰期的出廠價(729元)。
茅臺、五糧液的調價措施帶動了其他名酒,2016年度,瀘州老窖高端產品系列國窖1573中國品味宣布一次性提價15%。
2017年度,五糧液再度調價,普五統一供貨價提高到809元,市場零售價從899元逐步提高到900元以上,重新恢復到較高位。
一線名酒波動劇烈,區域名酒也難免陷入其中——過去諸多價格虛高的產品陷入困境,取代的是面向民酒市場的大眾化品類。價格指向100元檔、50元檔甚至更低。而隨著酒業逐步回暖,區域名酒已經逐步穩定住中低端市場,開始向次高端等領域發起沖擊。
新時期:穩步緩行,貼近消費
幾番調價,名酒為回歸價值,區域名酒則為沖擊高端。不過如今消費趨勢轉變,市場環境轉變,支撐所有酒品巨幅漲價的基礎已然不復存在,而導致酒品暴跌暴降的環境也同樣發生改變。那么未來酒類市場的價格趨勢將會呈現怎樣的特點呢?
在業界看來,雖然名酒呈現漲價趨勢,但是幅度放緩,同樣,區域名酒爭相降價搶奪低端市場的狀況也會放緩。
截至目前,53度飛茅臺的市場價穩定在1300元/瓶以內,五糧液的市場價格穩定在900元/瓶左右。
其他名酒則多有漲價,不過幅度并不高。譬如水井坊典藏、井臺及臻釀八號出廠價分別上調15元/瓶、10元/瓶和10元/瓶;瀘州老窖從7月1日起提高30年38度、43度、60年全品項制單瀘州老窖價格10元/瓶。
洋河股份將海之藍、天之藍每瓶上調2元,夢之藍系列則上調為10元/瓶-30元/瓶;郎酒更是在一周內兩次調價,將旗下紅花郎等產品價格上調20元/瓶-100元/瓶。
可以看出,此番名酒紛紛漲價是為了迎接下半年的高峰期,提前卡位。不過與“黃金十年”翻番上漲的情況不同,此次漲價的幅度較小。
業內普遍認為:一線名酒漲價是基于其稀缺屬性。但是漲到多少,則取決于整體經濟發展水平、消費發展水平。就目前來看,尚無支撐其巨幅漲價的基礎,因此未來一線名酒會呈現穩步緩漲的局面。
此外,白酒市場日益集中,經過上一輪調整期,諸多品牌(或酒廠的子品牌)被淘汰出局。今后酒類市場的增長,既來源于消費升級,也來源于對內的擠壓式增長,在這種情況下,酒類品牌普遍不具備暴漲的基礎。
目前的漲價,一是來源于品牌價值的回歸,是對于上一輪暴跌的適度反彈;二是來自于酒企在產品包裝、人力成本等方面逐漸增加的自然反應。有業內觀點認為,并非所有的酒企都迎來上漲通道,區域酒企過去賴以發展的政策優勢已經不復存在,還面臨著一線酒企下探的壓力,因此對區域酒企來說,漲價的基礎并不特別深厚。
現今的市場或能說明,酒類價格過山車般的狀況一去不返,在部分名酒緩步增長的同時,區域名酒也更為分化,產品或指向中高端、次高端,或指向大眾產品。在品牌格局、市場受眾逐漸穩固的情況下,酒類產品的價格或與整體消費水平的增減保持一致,而不會出現大幅變動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