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酒漲勢引起有關部門關注?看來確實如此。
今年1至8月,PPI(工業品出廠指數)連續8個月下滑,而白酒行業特別是其中的上市公司卻漲勢飄紅,有些表現堪與房地產媲美,這種強烈反差引起了相關部門的注意。據多方面信息,近日來中紀委、發改委、稅務總局三部門密集赴茅臺、五糧液等名酒企業調研,詳細了解名酒漲價背后的深層次情況。而調研最終結果如何,勢必影響到廣大酒企、酒商的未來發展判斷。
紀委、發改委、稅務總局都來了,茅臺、五糧液如何回應?
目前國內經濟形勢未有明顯起色,各產業領域普遍面臨著較大的增長壓力,偏偏白酒行業卻增長顯著,不僅增長了,竟然還漲價了。如此反常、任性的表現,引來了三部門等相關部門的關注。
三部門調研的指向性顯而易見,紀委關注的是在高端名酒增長的背后,是否存在公務消費抬頭,奢侈浪費現象滋生,乃至權力尋租等情況;發改委關心的則是名酒漲價與市場壟斷之間是否存在聯系,酒企如何兼顧自身、商家和消費者的三方利益等問題,稅務總局關注的則是白酒的稅負問題。
面對這一系列問題,名酒企業如何回應?
回應紀委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表示,對于紀委的調研詢問,五糧液方面詳細說明了近期價格上漲和銷量增長的三大原因。
一是居民消費成為五糧液的銷售主力,五糧液在宴席市場的占比有很大上升,中產以上家庭聚飲也越來越多地選擇五糧液等一線名酒品牌。而“三公消費”在五糧液銷售中所占比重如何呢?據相關負責人透露,五糧液的公務消費占比已從最初的70%以上,縮減至1%以下,甚至有數據表明其已經低至0.35%。
二是在電商渠道明顯放量。五糧液與京東的戰略合作取得較大進展,2015年京東從五糧液采購4個多億,2016年計劃采購10個億,同比增長150%以上。而五糧液與蘇寧電商的合作同樣增量顯著,僅9月7日至9月9日三天,銷售額就達到5100萬,這也創下了五糧液在電商渠道的一個新紀錄。
第三、以1919,酒仙網等為代表的現代型渠道逐漸成熟,與酒企之間的“磨合”越來越到位,近期貢獻出非?捎^的銷售增長。以1919為例,其開發的425ML五糧液,與廠家結算超過億元,并且有持續增長的良好空間。
回應發改委
關于漲價問題,五糧液對發改委主要做了四點說明。
一是品牌價值增長所帶來的溢價效應非常明顯,在不久前發布的2016胡潤品牌榜上,五糧液品牌價值達到315億元,同比增長13%。隨著品牌價值的提升,高端白酒市場價格有了相應的匹配表現。
另外,企業生產成本有了較大增長,其中包括用工成本、原料成本、運營成本等多個方面,這相應導致高端白酒漲價。以五糧液所用的優質紅糧原料為例,以往是1元/斤的成本,現上漲到8、9元/斤,漲幅達8倍以上。員工薪資待遇有所上調,這也使得企業提高產品售價,五糧液集團現有員工超過5.6萬人,涉及家庭人口超過20萬人,員工收入直接關系到這些人的生活穩定,具有易升難降的特點,因此產品價格需相應調整。
第三則是最近幾年極端天氣頻繁,高溫天氣影響發酵,導致生產環節上的高端酒出酒率有所下降,特別是能夠用于“普五”生產的五糧液酒體,比之前有了明顯比例的下降。在這種情況下,又要確保產品穩定的質量表現,所以體現在價格上就有所提高。
第四,白酒行業是個充分競爭行業,企業擁有自主定價權,通過對市場供求關系、消費者接受度的判斷,來合理制定價格,爭取市場主動,這是企業經營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五糧液的新一輪提價,正是基于對白酒市場的趨勢性判斷,所做出的市場化舉措。
回應稅務總局
五糧液一方面向稅務總局匯報了企業的繳稅情況,另一方面結合國外酒業稅收政策和白酒國際化的發展實際提出了相應的稅負建議。
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崛起,高端白酒在海外市場影響力越來越大。但到目前為止,海外市場銷量在五糧液整體銷量中的比例只是個零頭,并且主要集中在海外華人圈內,并未進入西方主流社會。
與之相對應,根據蘇格蘭威士忌協會SWA公布的2015年上半年蘇格蘭威士忌出口數據,2015年上半年蘇格蘭威士忌出口總額達到了17億英鎊,折合超過150億元人民幣,金額是五糧液同期表現的數十倍之多。而蘇格蘭威士忌之所以能暢銷全球市場,與當地對其完備的稅收支持有很大關系。
五糧液方面認為,要改變這種“內戰內行,外戰外行”的局面,希望國家有關稅務部門,能夠借鑒蘇格蘭威士忌的經驗,在稅收上支持中國白酒走向海外,如果這一利好能夠落實,將成為白酒國際化發展的重大利好。
而在相近時間段,國家發改委價格監督與反壟斷局一行人赴茅臺調研,著重了解了茅臺酒原材料采購、生產經營、市場營銷、國際化拓展等問題,針對價格問題,重點提問了茅臺如何統籌兼顧廠、商、消費者的三方利益。
不難發現,發改委對茅臺的調研內容,與五糧液方面回應的重合度很高,“問答”之間,實則反映了近期及未來白酒行業的主要發展特征。
調研發現行業健康基本面,良性循環通道將開啟?
根據所了解到的三部門調研信息來看,白酒增長的根本原因在于行業健康度越來越高,與同樣“逆勢”增長的房地產行業相比,白酒增長更符合消費者實際需求的轉變,是市場升級、供給側改革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對于廣大酒企和經銷商,這是一種積極利好的訊號。
有可能出現的良性循環是,通過有關部門對名酒企業的調研,進一步確認白酒行業消費轉型、渠道創新、品質把控、拉動經濟等各個健康基本面,從而推動出臺更符合市場實際和產業需求的利好政策,那將為白酒行業開啟新一輪的良性循環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