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志滿懷的郝鴻峰和他的創業團隊們能否打造出一個中國版的帝亞吉歐呢?酒仙網有哪些優勢和機會,又面臨著那些不足和挑戰呢?如果酒仙網不行,那么,在目前酒行業內哪家企業最有希望和可能成為中國版的“帝亞吉歐”?
并購重組的路徑
產業分類:生產企業
代表企業:茅臺、五糧液、蘇酒集團
如果在白酒行業選取能具備成長為帝亞吉歐量級的企業,以規模來看,2014年銷售額為315.73億元的貴州茅臺顯然最為接近。2014年,貴州茅臺實現主營收入315.7 億元,營業利潤221.0 億元,凈利潤153.5 億元,同比增速3.7%、1.4%、1.4%。
實際上,早在2010年就有證券機構觀點認為,茅臺超越帝亞吉歐并不是沒有可能。湘財證券機構曾研究認為,在銷量方面,到2020年,國內市場承載2萬噸~3萬噸的茅臺酒,國際市場承載1萬噸~2萬噸的茅臺酒。以此一系列假設進行計算,十年后銷售額將超1000億元,凈利潤可達500億元,以20倍市盈率計算,市值可達萬億。
其實在2012年年底,貴州茅臺確實已經開始無限接近帝亞吉歐了。當年,帝亞吉歐以730億美元的市值在全球所有烈酒生產商中位居第一,成為全球當之無愧的烈酒“一哥”,而貴州茅臺則以368億美元的市值緊隨其后。到今年的4月22日,貴州茅臺以269.0元的盤中價格刷新股價歷史紀錄,茅臺市值又超過了3000億元,和2013年9月17日跌破1500億元相比實現了翻番。
如今,洋酒在國內的市場開始局促不安,相對而言,茅臺似乎已經穩住了陣腳。不過對比看來,帝亞吉歐的市場在全球,而茅臺僅僅是在國內,其最大的差距還是在產品的國際化運作上,如果這一點不能在短時間內有良好的改觀,茅臺沖擊帝亞吉歐也還僅僅是一個夢想而已。
帝亞吉歐今天的規模并不是靠著主業的持續性投入、多產品開發和單一市場的深度精耕來實現的,其走的路徑是通過并購提升銷售規模同時降低運營成本的捷徑。其主要的價值在于并購后期待產生協同效應,降低運營成本,提升凈利率。
帝亞吉歐公司2014 財年營收1060.6 億元,凈利潤229.6 億元,并購成果主要是運營費用率由44%左右下降到31%,而凈利率由1998 年的8.0%提升到2013 年的22.7%。
光大證券機構食品飲料行業分析師邢庭志認為,帝亞吉歐成立后的并購側重于對優勢品牌的整合,并不是以規模增長為重心,由此形成了烈酒優勢品牌組合,競爭壁壘具有持久性。
由此看來,白酒陣營中的五糧液和蘇酒集團倒是也很有希望。受益于混改模式,五糧液開啟了國企改革的浪潮,其并購的步伐也明顯加快,而本就建立在洋河和雙溝兩家企業并購基礎上的蘇酒集團顯然也更希望通過混改形式下的并購繼續壯大自己。
據《華夏酒報》記者了解,五糧液2014年末現金儲備高達224億元,且資產負債率低僅13.1%,具備強勁的并購能力。同時,五糧液并購意愿較強,近兩年積極推動產業整合。有機構觀點認為,自2013年開始,經過兩年的摸索之后,預計2015年并購整合進度可能加快,且并購標的規模有望超過永不分梨和五谷春,并購加速打開想象空間。
調整領導職能之后的蘇酒集團也在積極推進新核業務。據了解,其內部組織架構上以三大中心具體執行、積極推進:產品中心負責以健康和體驗的技術革命,互聯網中心負責互聯網思維的企業改造,投資中心負責資本手段的產業并購和整合。
綜合對比來看,即便是飛天茅臺、五糧液和藍色經典這樣的超級單品,其全國化鋪開也是不可能的,而異地并購重組和本地的并購協同降低費用率將是其未來快速增長的重要路徑之一,可以說,未來3 年為并購重組的黃金期。
此外,白酒行業巨頭之間的并購重組也應該成為一種可能,相比之下,國內的眾多酒水行業巨頭收購兼并的目的還是在拼規模,為做大而做大,并沒有站在行業的高度和未來的全局進行品牌的戰略儲備,也還在單打獨斗,各自為政,蹣跚在通向世界市場的羊腸小道上。
品牌聚合的效能
產業分類:傳統運營商
代表企業:浙江商源、華澤集團
一直以來,帝亞吉歐都著眼于發展高端烈酒品牌,一方面剝離非核心業務,另一方面不斷地并購來增加旗下高端品牌的數量。
盡管帝亞吉歐在全球洋酒市場穩居龍頭老大的地位,但是沒有人會到酒吧或者超市零售店買帝亞吉歐這種品牌的酒。實際上,帝亞吉歐只是運作各類酒品牌的幕后平臺,或者說是一個個品牌的運營商,消費者即便不知道帝亞吉歐是什么,但一定會知道Jonnie-Walker(尊尼獲加)是世界第一的蘇格蘭威士忌,Smirnoff(斯米諾)是世界第一的伏特加。
這與其戰略定位和擴張歷程是一致的,面向消費終端市場的各類知名品牌,而帝亞吉歐則是面向資本市場進行資本運作。
類比來看,就像國內的浙江商源和華澤集團一樣,傳統的運營商正逐漸蛻變為產業的平臺商。
“現在仍處于分散階段,我認為白酒行業在未來將由不超過10個大型集團構成,行業競爭水平也達到一個更高的層次。”在華澤集團董事長、華致酒行連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向東看來,帝亞吉歐并非遙不可及。“我們的名酒企業如果能在體制上更進一步,完全有機會走向全世界,包括吸納國際上優秀的產品和品牌,形成國際化酒業集團的架構,我認為有很大機會做到那樣的規模。”
吳向東談及華致酒行的發展定位,提出首先要做“世界精品酒水的代理商”,中國人的酒窖專家,為客戶提供一攬子的專業用酒服務,這甚至包括私人酒窖的設計、維護、選購與管理——這也成為華澤集團的第三次“創業”的發展風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