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一帶一路”的國家頂層設計方案正式出爐,中國白酒迎來了國際化發展的良好機遇。關于白酒“借船出海”的說法已經提了若干年,當前中國這艘“巨輪”正向著世界舞臺中央起航,白酒國際化應盡早籌劃、謀篇布局,把有利條件充分轉化為國際化發展的現實成果。
事實上,廣大白酒企業多年來一直在尋求國際市場的突破,并且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就其在全球范圍的影響力來看,與當前我國經濟實力和文化事業所處的國際地位并不相符,甚至與中國白酒自身的深厚文化底蘊相比也存在明顯落差。中國白酒在世界市場的沉寂表現,一方面是我們的企業多以國內市場經營為主,在國際上雖有一些形象展示,但實際銷售還很有限。而更關鍵的是,中國白酒多以工業品、消費品的定位出現在全球消費者面前,缺乏對自身文化內涵的充分展示,更缺乏將白酒文化與地域風情、中華文化的有效融合,對各國消費者缺乏感染力和吸引力。中國白酒的國際化目標,終究要靠文化來實現。
白酒國際化的文化優勢:民族的記憶與情感
中國白酒,文化深厚,每一滴白酒都是中華文化的精粹。中國白酒的釀造工藝獨特而復雜,代表著對品質的極致追求;中國白酒對生態氣候有著近乎苛刻的要求,代表著天人合一的東方哲學;中國白酒歷史悠久,包含著厚重豐富的人文積淀,這一切共同構成了白酒的文化價值體系。
與世界各個酒種相比較,白酒主要有三個方面的突出優勢。
首先,白酒源遠流長,傳承悠久,白酒文化是中華文明發展的見證。
需要說明的是,酒在中國有著漫長的歷史,與之相比,白酒誕生至今只有幾百年,只是其中很短暫的一段時間。但應該看到,白酒在中國有著最廣泛的群眾基礎,酒文化在社會生活中的反映,基本是以白酒為主,因此白酒雖然相對“年輕”,但卻是中華古老酒文化的最主要載體。要研究白酒文化,必須從中華酒文化的宏觀角度著眼,這不是混淆概念,而是對白酒文化更科學的定位。
根據考古發現和文獻記載,中國釀酒的最早起源可以追溯到距今約9000年前。以白酒文化為主體的中華酒文化,其與華夏文明同生共長,它是中華民族的發展縮影,記錄下每一個歷史時代的人文特征與精華。這份民族歷史的完整記憶,是世界上其他酒文化所難以擁有的。
其次,白酒具有廣泛而深厚的社會性基礎,白酒文化代表著中國人的生活方式,更是中國人的精神滋養。從古至今,在中國的歷史事件、民間習俗中,能找到大量與白酒相關的典故,而在各朝歷代、各種形式的文藝作品中,關于白酒的章節俯拾皆是、數不勝數。
數百年來,白酒文化早已經滲透到中國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白酒文化中流露著中國人的生活百態。結婚、生子、喬遷、求學、升遷,一切人生喜事總離不開白酒的烘托;友情、親情、愛情、軍伍情、同窗情、同事情,種種美好情誼總離不開白酒的灌溉;飲用、收藏、饋贈、投資,白酒的文化價值有多種多樣的轉化方式。在中國人的社交生活中,處處需要白酒的滋潤點綴。
總之,白酒與中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白酒文化的本質就是中國人的情感表達。這種民族情感的充分流露,是世界上其他酒文化所難以比擬的。
再次,白酒文化的精髓,是積極向上的精神力量。它之所以優美動人,代代相傳,正是由于它能夠激勵人、鼓舞人、陶冶人、感動人。白酒文化是中華精神中的正能量。從古代來看,白酒是人們祭祀上天、表達情意、抒發志向、表現品位的主要道具,統治階級在酒杯中隱藏權謀,文人墨客的酒杯中飽含靈感,勞動人民用白酒祛除疲勞,健身強體。發展至今,白酒已成為人們交際的紐帶,情感的載體,白酒文化可以增進人們對民族傳統的了解與自豪感,對于中國夢的實現具有激勵鼓舞的作用。
所以說,白酒文化志趣高雅,催人向上,它代表著中華民族的自然觀、價值觀和道德觀。這種民族精神的真實寫照,是世界上其他酒文化所難以媲美的。
白酒文化具有這三大優勢,決定了中國白酒在世界酒業之林中的重要地位。中國白酒的國際化路徑,關鍵是通過持續有效的文化輸出,讓各國消費者真正體會到中國白酒的獨特魅力,并由此帶來中國白酒在全球市場的發展機遇。
白酒國際化的文化使命:為“文化強國”鋪墊道路
正因為白酒文化的特殊性,白酒國際化發展也被賦予了非同尋常的文化使命,特別是在當前這樣一個行業深度調整的特殊時刻,白酒行業應該對國際化發展的文化使命保持清醒認識。
文化不僅僅是一個企業、一個行業的發展關鍵,更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發展根本。無論從中華民族歷史的縱坐標來看,還是從全球格局演進的橫坐標來看都是如此。今天,中國正在努力使中華文化對世界產生積極影響,孔子學院開到了世界很多國家,儒學思想在全球開枝散葉;中國作家莫言贏得諾貝爾文學獎,中國文化中的愛、人性、理解和寬容美好地呈現出來,引起不同國度、不同種族人們的共鳴;東方式養生為世人青睞,其本質上是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中國傳統文化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