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糧液試水并購
投資河北邯鄲永不分梨酒業之后,五糧液再度以2.55億元收購河南五谷春酒業。
點評:
這是生產企業的垂直整合,在2016年,我們預測中國白酒行業是酒廠的大并購年。原因來自兩方面:一是龍頭企業的并購試點探索已經完成,比如洋河股份在湖北的并購,還有五糧液對河北河南兩家企業的并購;二是中小企業的擴張瓶頸和經營越發困難所至。
顯然,兩起白酒大王的并購表明了這家一線企業的擴張路徑:資源整合實現優勢互補、雙方新設合資公司、漸進性的選擇并購標的大小。
資源整合是五糧液走出去的原生動力,五糧液有品牌、技術、管理、文化,被并購方有未釋放的產能,有區域市場,可以消化五糧液的基酒;
新設合資公司是五糧液走出去的公司形態,將并購方想要的資產裝入,不想要的剝離,從而有一個比較干凈的殼,利于雙方各自充分發揮優勢;
目前,雙方新設合資公司的方式被四川蒙頂集團并購溫河酒業啟用。
漸進式的并購道路表明,五糧液在摸著石頭過河,因為白酒黃金十年,整個酒行業的日子都比較好過,龍頭企業并購擴張沒有動力,地方區域酒企業也要價高企,不愿意出手,所以,白酒行業沒有并購經驗積累。五糧液從投資成立永不分梨酒業到成立五谷春酒業并控股,尤其是永不分梨從一家民企到國企成為大股東后,銷售收入從幾百萬元到上億元,規模逐漸增大,主要是為五糧液并購中等規模的白酒生產企業積累經驗。
優勢:
五糧液的并購目的有三:第一消化五糧液的優質基酒,第二打造區域品牌,掌控區域市場,第三實現財務貢獻。通過并購區域優勢品牌,從而輸出基酒,對五糧液消化白酒產能有很大成效。同時,五糧液也擁有了地方品牌,地方品牌在當地有消費習慣和消費市場。輸出基酒這條路,只有品牌企業和品牌產品才能做,非一般酒企可以仿效。
劣勢:
一是外建生產基地,將五糧液基酒千里迢迢運輸到河北河南加工生產,會產生較大的物流費用,對中低端酒的銷售會增加銷售成本。隨著并購標的物在全國各地的增多,這筆賬五糧液要好好的算一算;二是五糧液作為大股東只派駐董事長、財務總監和技術總工,對中小企業的文化融合和管理成本非常大,是主要的并購后遺癥。
業外資本并購獲得控制權
國務院國資委的一紙批文讓沱牌舍得混改得以實施。2015年11月,民企天洋集團以38.22億元入主。其中,它用10.38億元獲得射洪縣政府持有沱牌舍得集團38.78%的股權,天洋出資27.85億元對該集團進行增資擴股。這相較于掛牌價溢價率88%,最終天洋集團獲得沱牌舍得集團70%的股權,間接持有上市公司沱牌舍得20.9%的股權,成為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
點評:
這是一起典型的業外資本進入白酒制造領域。
歷史數據表明,業外資本進入白酒行業的成功率非常低(財務投資不在本期討論之列)。其中,把白酒不當成主營業務是最重要的原因。既然是業外資本,當然有白酒以外的主營業務,中糧集團、聯想控股,甚至相關行業的光明集團,在白酒板塊上捧著品牌金娃娃,卻難有大的建樹,原因就在于此。
其次,對白酒業務不熟悉,如沿用原有團隊,擔心控制權旁落,花大價錢卻有名無實,前有帝亞吉歐收購水井坊之鑒;如啟用自己外聘團隊,業外資本普遍面臨白酒人才缺乏,尤其是管理和營銷人才奇缺的尷尬局面。水井坊換職業經理人頻繁更迭,就是這個原因。
天洋集團花了38億元入主沱牌舍得,如此代價和射洪縣政府的對賭在中國酒業并購圈(微信公眾號bgq_999)看來,并不是一筆劃算的買賣,沱牌舍得被政府的業績目標捆綁,天洋集團被投資回報捆綁。在未來幾年,雖為八大名酒,但品牌因業績受損的這朵金花如果不靠并購裝入資產,沱牌舍得很難在2018年實現50億元的銷售目標。
勁酒整合產業鏈上下游
2月17日,仁懷市人民政府網站發布《勁酒1.7億元收購臺軒酒業》的文章稱,“經過一段時間的考察與談判,勁酒以約1.7億元的價格收購貴州臺軒酒業95%股份”。
點評:
早在去年中國酒業并購圈(bgq_999)主辦的中國酒業秋季并購論上,我就歸納總結過此輪并購的三種類型。勁酒并購臺軒酒業,實際并購國寶酒業的新廠屬于第一類,產業鏈整合上下游環節,完善龐大生態圈整合鏈條。
勁酒作為保健酒老大主業是保健酒,有媒體解讀其到茅臺鎮收購酒廠是要進軍白酒。錯了,勁酒并購,只是為了把仁懷比較好的基酒作為保健酒原料所需。換句話說,在此輪并購中,有很多品質不錯,品牌和市場欠缺的酒業主體依然有機會,成為業內龐大生產機器上的一顆螺絲釘,或一塊鋼板。
這是完善產業鏈的做法,在白酒并購中將很有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