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市場的傳統格局已然被打破,新格局正在逐漸成型,而無論是穩居一線陣營的名酒企業,還是身處二線陣營競爭風暴中心的那些準強者,都會因所處位置、競爭形勢的改變,而做出相應的調整舉措。勢力陣營的重組,使白酒市場發生了持久而深遠的連鎖反應,也帶來了無數的懸念和猜想。
從秩序重建看競爭趨勢
從2014年的業績數據來看,白酒勢力第一集團已經“精簡”為五糧液、茅臺和洋河之間的三足鼎立,而且這種領先優勢相當集中和明顯。
而在市場實際表現中,以上三家酒企也極具穩定性,價格調整已經基本得到市場認可,銷售形勢明顯復蘇,經銷商已重新找回信心和感覺,這將確保第一集團的優勢穩固。
目前,白酒勢力的第二梯隊,則是一個成形未久的組合,或者說是以階段性業績表現為劃分依據,仍存在很多變數。一方面是梯隊內部的排名順序不確定,很多企業之間的經營業績相差不大,一方面是梯隊成員的不確定性,考慮到白酒市場仍處于調整變革的階段,消費趨勢日新月異,第二梯隊的現有成員企業當中,不排除有掉隊者的可能性,當然,也很有可能是新的成員強勢加入這一集團。
這種不同處境必然會帶給酒企不同的心態,深刻影響到其接下來的戰略行為。
事實上,從近期的種種跡象當中,我們已經能夠捕捉到一些風向。
經過2014年的價格調整之后,五糧液在較為穩健的市場形勢下,著手重構市場營銷體系。在3月份的經銷商營銷工作會議上,五糧液宣布重新設立品牌管理事務部,但這并非簡單的部門重建,而是附加了穩步推進市場轉型的職能,權、責、利更加清晰,與區域營銷中心的關系更加協調,這一部門將承擔品牌管理、銷售管理雙重職責與職權,全面強化五糧液的市場行動力和控制力。
同時,五糧液在外延擴張方面也邁出了實質性腳步,通過整合“永不分梨”與“五谷春”兩家區域型企業,順利布局河北、河南市場,嘗試將優質產能和名酒品牌以另一種形式導入市場,提高在區域市場的效率和反應。在今年五糧液有可能再次收購外省酒企,且收購對象的體量規模要大于以往。
茅臺近期最引人矚目的動作,莫過于接連推出賴茅、華茅、王茅和貴州大曲等新品,形成“一曲、三茅、四醬”的系列酒產品結構。
相比于以往茅臺對中低檔市場的開發,此次根本不同在于其背后的混改大計,混改后的公司架構和機制,更有利于茅臺實現腰部壯大。混改所帶來的市場活力與動力,或將很快在茅臺系列酒身上顯現出來,而這僅僅是個開始,其進一步利好在于市場化競爭力的強化提高。
洋河同樣在謀一個很大的“局”。洋河股份原董事長張雨柏卸任,升任蘇酒集團董事局主席,蘇酒集團原副總裁王耀當選新任董事長,由此將推開啟洋河的“雙核驅動戰略”,一抓存量,通過持續創新實現主業增長,一抓增量,通過顛覆式創新實現新業務爆發式增長。
比如以健康和體驗為核心的技術革命,鞏固中高端酒的競爭優勢,洋河“微分子”已經成功導入市場,它有望成為洋河藍色經典系列之后的又一戰略單品,更有可能成為中國白酒的劃時代性產品;比如建立以商業模式為核心的互聯網體系,通過“洋河1號”的平臺和引領作用,初步確立了在互聯網市場化運用方面的領先優勢,為長遠的互聯網致勝奠定了有利條件。
由此可見,處于目前白酒市場第一方陣中的三家企業,均已實施深度的布局型調整,或改革企業機制與結構,或開啟新的擴張模式,或涉足未來型市場領域。
總之,在相對較大的領先優勢下,第一集團企業更傾向于優化布局,通過格局領先以尋求更高的發展效率和更大的領先優勢。
反觀第二集團酒企,有的是從第一集團、百億俱樂部中滑落而至,有的是保持較為穩定的表現,市場地位并未出現明顯變化,以及一部分酒企在調整階段迅速增長,攀升至新的高度。這也導致第二集團的規?涨皦汛,酒企數量眾多,前后排名之間的銷售規模相差不大。加之第二集團酒企多立足于區域強勢市場,各自有相對穩固的勢力范圍,因此在短期行業形勢下,其策略應以穩健為主,深度精耕市場,持續美化品牌,加強成本控制,鞏固扶持經銷商隊伍,培育新的消費者群體等。
但比較特殊的是瀘州老窖、汾酒這樣的傳統強勢酒企,其生產、營銷、運營等各方面的綜合實力均穩居行業一線陣營,之所以出現業績滑坡,很大程度上是企業自身調整舉措后的適應期和過渡期,畢竟當前只是一個階段性的行業格局,其后市追趕的可能性非常高,而且其恢復市場地位的主觀愿望也非常強烈。這就決定了瀘州老窖、汾酒或許會展現更具攻擊性的發展策略,既要保障企業的長遠利益,也要追求立竿見影的成效,訂制產品、擴大電商、推廣健康類特色酒、事件營銷等不失為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