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以來,以茅臺、五糧液、洋河、古井等為代表的強勢酒企業績回暖明顯,而更多的區域性、地方性酒企的業績依然不容樂觀。從整體來看,行業的競爭已經進入“新競爭”階段。那么同過去相比,“新競爭”階段究竟會有怎樣的新變化和新趨勢呢?本文將從強競爭、漸分化、現重組、趨集中四個方面進行剖析。
一、強競爭
近幾年,一線名酒不斷加大市場深耕與渠道下沉的力度,甚至覆蓋到重點市場的縣、鄉、村,做到人人通、店店通、路路通的“三通”。這對于區域性中小酒企的擠壓不言而喻,過去“偏安一隅,歲月靜好”的狀態將被打破,反而陷入“外拓辦不到,內區守不好”的尷尬境地。例如,筆者走訪河北、山東等地市場時,就有多位酒廠負責人表示“銷售壓力太大,市場競爭太激烈”。
遠景咨詢認為,整個白酒行業目前正在往強勢品牌集中、往強勢產品集中呈現強者恒強、弱者更弱的馬太效應狀態。與此同時,白酒容量的總盤子并沒有多少增長,行業天花板可見,大盤已經處于橫盤狀態。因此,強勢酒企的業績增長必然就是以犧牲弱勢酒企的市場份額為代價。可以說,白酒行業在2016年真正從擴容式增長進入擠壓式增長階段。這就必然導致整個白酒行業處于一種“強競爭”的狀態。今后,從價格到產品到品牌到廠家,銷售收入和銷量必定會向主流品牌的主力產品集中。大部分的省份將形成“2+3”(2個全國性品牌+3個省級領軍企業)的基本競爭格局,而其他的酒企則在強競爭的趨勢下,不斷喪失地盤和市場份額。
二、漸分化
近幾年白酒行業分化的傾向愈加明顯,行業內關于“強分化”的論調也越來越多。然而,縱觀行業數據以及酒企發展態勢,遠景咨詢認為,強分化還還言之過早,分化是有的,只不過是漸分化。
1、全國市場的漸分化
全國市場的白酒企業分化加劇,強者愈強,一二線名酒和全國性的白酒品牌憑借強大的品牌、渠道、組織能力增長明顯,如茅臺、五糧液、洋河、古井、牛欄山等。三四線企業普遍增長緩慢,甚至零增長和負增長,如山東、河南等省份的地方性酒企。
2、省級市場的漸分化
省級市場同樣開始出現分化,例如安徽市場,古井龍頭老大的地位更加穩固,收入和利潤都保持快速增長,規模不斷提升?谧咏言鲩L穩健,與古井一起牢牢占據徽酒雙強的位置,而徽酒其他品牌受制于品牌力不足和產品老化等因素則遭遇了增長瓶頸,與龍頭品牌的差距越來越大。
3、名酒與民酒的漸分化
白酒行業未來的漸分化也將體現在名酒與民酒之間,名酒與民酒之戰將全面打響。名酒進入全價位、全區域的正面戰場新階段,區域強勢民酒將走上全國化的道路上。例如,洋河在全國范圍內和地產酒競爭,郎特在江蘇市場的成功,古井冠名春晚、收購黃鶴樓主攻湖北市場,宣酒的全國化戰略等。概括來說就是,全國名酒區域化,區域民酒全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