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初,聯想戒酒了,徹底戒了。
11月3日,酒便利發布關于股東持股情況變動的提示性公告。公告顯示,公司股東佳沃集團有限公司于11月2日與河南僑華商業管理有限公司簽署了《股份轉讓協議》,轉讓其持有的酒便利29.80%股份,河南僑華商業以2.98億元接棒酒便利。
一紙《股份轉讓協議》,熱戀多年,聯想與酒便利悄然分手。相比之前與前幾個合作伙伴分手,沒有擁抱,也沒有吻別,有的只是暗自神傷。從熱戀到分手,不管是身不由己還是另有打算,好聚好散才是最好的結局,畢竟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
有部電視劇叫《轉角遇到愛》,當聯想與酒便利分手后,一轉身的功夫,酒便利就在籌劃北交所上市的計劃了。同酒企聯姻,是蛋糕還是雞肋,微醺狀態是非難辨,有時候,聯想也想不明白。
01、江湖,白酒業的舞臺
30多年前,著名評書藝術家單田芳在表演評書《白眉大俠》時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無巧不成書”。在經歷數千年的白酒世界里,無巧不成書的事情也有許多。就在酒便利轉身籌劃北交所上市的時候,聯想集團發布了截至2020年9月30日的20/21財年第二財季業績,數據顯示,聯想營業收入首次突破千億元大關,達到1005億元,同比增長7.4%;其利潤也創下新高,稅前利潤達到32.6億元,同比增長51.7%,凈利潤達到21.5億元,同比增長53.4%。
從數據上看,聯想的業績還不錯。但是就在公布20/21財年第二財季業績的當天,聯想的股價開始趨于回落,甚至下滑至11月3日的低點,達4.89港元/股,截至港股收盤時,聯想股價報4.91港元/股。股市下滑想必和酒便利分手關系不是太大,畢竟在聯想的大盤里,酒業的得失可以忽略不計,但影響多少還是會有的。
或許,在聯想的世界里,沒有不敢想的,只有不去想的,初期的聯想,處處洋溢著青春的氣息,心想事成顯得理所當然。很長一段時間,水到渠成越發自然。
十年前,聯想如日中天,產品占有率遠遠甩其他品牌幾道街。那時,年輕的聯想不喝酒,開始喝酒的時候,聯想喜歡大口大口得喝,只有這樣,才是豪爽。
從2011年到2012年,聯想瘋狂地“喝酒”,濃香、醬香來者不拒。2011年6月,聯想控股通過增資的方式以1.3億元獲得了湖南武陵酒業39%的股權,而當時武陵酒業的評估值約為1.21億元,聯想控股通過近30%的溢價完成了收購。
首戰告捷,隨后,收購河北承德乾隆醉酒業、1.4億元收購了瀘州蜀光酒業51%的股份。2012年7月,豐聯酒業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正式注冊成立,以4億元的價格獲得山東曲阜孔府家酒全部股權,隨后宣布全資收購武陵酒業;兩個月后,聯想控股又入股了安徽文王貢酒業。
從入局的那天起,聯想雄心勃勃。但關注白酒的第二年,上一個白酒“黃金十年”的輝煌逐漸降溫,在經濟大環境和限制政務飲酒的影響下,酒業進入休整期和短暫的迷茫期。當時,茅臺、五糧液等名酒也遇到不小的挑戰,更何況聯想收購了一大批小微酒企。可能收購時,聯想并沒有想到酒業要短暫“冬眠”。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受消費環境的影響,即使聯想的營銷再超前,再精準,營銷人員再優秀,幾家企業想在短短幾年內創造20億或30億的業績,想想都難。2015年,《華夏酒報》記者在鄭州同聯想酒業一位省區負責人交談時,該負責人談到酒業的復雜性和跨行業的短板,培育品牌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要一步一步來,要有足夠的時間。顯然,在聯想看來,短期創造業績是發展的第一要素。聯想“飲酒”,多少有點水土不服。
聯想喝酒的樣子真酷,但醉酒的神態也不是很好受。喝下去的是酒,到底適不適合自己,夜深人靜時,只有自己知道。
02、收購,蛋糕還是雞肋
同樣是收購,同樣是收購的非一二線企業,金東集團的收購路線與聯想沒有多少差別,唯一不同的是,一個是行業外,一個是行業內?缧写蚪伲崭罹虏伺c同行共同發展,做長線投資的結局是不同的。
金東集團董事長兼華致酒行連鎖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向東的老家在湖南醴陵,湖南山水嶺秀,雄才輩出,思維獨到。從1996年開始涉足酒業到兩年后創立了“金六福”品牌,再到三年金六福的銷售達到10億元,吳向東創造了一個酒業營銷神話。對于聯想來說,吳向東是懂酒的,特別是白酒營銷。
“金六福”成了吳向東的第一桶金。從2002年開始,利用7年時間,吳向東先后將湖南邵陽酒廠、安徽臨水酒業、邛崍酒廠、山東金緣春酒業、湖南雁峰酒業、黑龍江玉泉酒業、廣西湘山酒業、江西李渡酒業、吉林榆樹錢酒業、陜西太白酒業和貴州珍酒廠悉數收入囊中。
在金東集團收購的酒企中,歷史文化成為眾多企業的標志。齊頭并進是營銷的一種常規打法,但針對金東集團旗下眾多酒企來說,“齊步走”并不合適,他們需要靜下心來,做好品質,找準切入點。
業界認為,不管是一二線酒企還是區域地方酒企,每一家酒企都有自己的特色,適合自身發展的才是最合適的。差異化發展是小酒企的發展方向,文化成為發展的動力。
聯想經營湖南武陵酒業的時候,醬香型白酒的優勢還不太明顯,消費市場還需要培育。在金東“大盤子”里,珍酒也是醬香型白酒,也需要培育。
從2009年到2019年,是金東珍酒的第一個發展階段,這個階段也是珍酒的梳理和儲備階段。2009年,由吳向東創立的華澤集團(金東投資集團)以標的額8250萬元收購珍酒,成為珍酒東家。十余年間,金東集團累計向珍酒投入30多億元。目前,珍酒的老酒儲備已經達到兩萬多噸。
“擁有根基和歷史底蘊的醬酒品牌,才能在醬酒持續高增長中贏得最終的勝利”。吳向東說。
2020年,珍酒仍逆勢增長,銷售額接近20個億,超額完成任務。2021年的目標是在2020年基礎上再力爭增長80%。
無獨有偶,江西李渡酒業也是金東集團的一個亮點。在李渡酒業的營銷創新中,文物價值和文化價值凸顯,超高端產品光瓶成為光瓶酒世界的引領者,用三到五年的時間,讓一個不太知名的酒企成長為行業小巨人。
除此之外,湖南邵陽酒廠、安徽臨水酒業、邛崍酒廠、山東金緣春酒業、湖南雁峰酒業、黑龍江玉泉酒業、廣西湘山酒業、吉林榆樹錢酒業、陜西太白酒業的發展遠遠超出了收購時的狀況。近日,太白酒業新的沖鋒號已經吹響,品質之下,文化必將成為前進的動力。
資本收購酒企的最大目的是創造利益最大化,沒有長久的發展思維,到手的蛋糕可能瞬間變成“棄之可惜,食之無味”的雞肋。
河北一家酒企負責人趙先生告訴《華夏酒報》記者,去年8月,北京一家業外企業找上門表示要收購他的酒企,經過商談,對方想在短時間內實現業績翻倍,針對此種收購,趙先生緊急叫停。
“即使對方提高收購價,對酒企和品牌來說都是傷害。”趙先生說。
上海一家企業曾派人到山東、河南、湖南、湖北、四川等地考察白酒企業,經過篩選,確定4家企業,經過談判,企業價格過高,最終流產。上海這家企業省區負責人表示,酒企本身的品牌張力不大,銷售半徑過小,并且要價太高,培育提質需要漫長的過程,收購不慎,可能變成雞肋。
白酒趨勢發展咨詢專家黃長北認為,酒企收購對于資本來說是一項短平快的項目,投入資本是追求利益最大化,時間過長,就有蛋糕變成雞肋的風險。換言之,業外進入可能有短期水土不服的現象,在白酒發展中最主要的是品質,品質是需要過程的。收購簡單,運營復雜,稍有不慎,滿盤皆輸。
白酒收購,留給投資者的不只是蛋糕,還有雞肋,甚至可能是燙手的山芋。(原標題:光開花不結果的“酒業愛情”,還有多少狗糧可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