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消費者來說,購買偏好的參考坐標的內容是什么?是第一聯想!無論我們的消費者從哪里得到品牌與產品信息,他都必須符合消費者的第一聯想才能產生認知的改變,一旦這種信息與第一聯想產生沖突,那么就會削弱消費者理解強度,給消費者造成認知混亂,從而降低購買欲望。
第一聯想的產生依賴于產品產異化程度,消費者除了自身的健康、財富之外,不會關心其他,換言之,消費者不會去認知與思考復雜的內容。因此中國酒雖然屬于社交性產品,但是在普通消費者的生活中依存度并不高,并且由于酒類消費是場景化的,因此不同的用酒需求對于酒類品牌有著不同的要求,譬如商務酒、收藏酒、宴請酒等消費者基本都有自己的第一聯想。
第一聯想具有排他性,消費者心智容量有限,拒絕復雜,也不會存儲過多產品信息,因此,第一性原則非常重要;消費者的認知是容易固化的,但也是不斷更新的,對于酒類消費來說,經常出現“三年喝倒一個品牌”的現象,這就是整個社會消費潮流發生了變化,消費者的品牌庫出現了更替,而背后還是當前的第一品牌聯想排斥了其他品牌,因此要實現消費者的長期占有,就需要不斷的進行品牌認知升級,讓消費者對于品牌差異化不斷得到強化的同時要有新概念輸入,對于中國酒類營銷來說,常見的方法有推出新包裝,設計新的促銷形式,或者是建立新的營銷組織,拉近與消費者的距離,并且不斷的灌輸新的產品特點,去迎合消費者對于酒類不同場景,諸如產品品質感、品牌榮譽感,消費尊重感等需求。
第一聯想具有從眾性,消費者無法篩選與識別信息時,他們往往依靠外部信息來輔助決策,譬如口碑評價、產品廣告等;正如我們前文所述的那樣,消費者的決策不是孤立的,它是在諸多信息匯總之下做出的選擇,這種選擇往往是非理性的,在酒類消費中我們經常發現消費者會“超支購買”,這是因為消費者用酒的目的是為了輔助社交,當產品與品牌在社交中價值被放大時,實際上消費者就會放棄原有選擇,進而進行更加高價的選擇,這是出于減少社交風險的考量,畢竟不能因為一瓶酒把影響整個計劃已久的宴請活動。
在這樣的思維影響下,實際上就要求酒企更加關注產品力的提升,具體的實踐中就是廣告的品質檔次、終端陳列的視覺沖擊力、渠道話術的引導,以及促銷活動執行效果等,要改變消費者決策,就要制造環境壓力,讓消費者產生從眾心理,并且提升消費購買的安全感。(本文選自《中國酒業》雜志2021年第11期)(原標題:定位定的是第一聯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