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業外資本群起“飲酒”的熱情有所減退,但白酒行業的并購大戲卻沒有停止。只不過,新一輪的主角,換成了業內企業。
酒業家梳理發現,今年已發生的同業并購事件有5起,包括:古井貢酒收購珍藏酒業60%股權;華潤啤酒收購景芝40%股權;貴州醇收購藺郎酒業、貴州青酒;國臺收購貴州茅源。
而在今年上半年,仁懷市政府明確提出,“十四五”期間鼓勵現有醬香酒企業引入國內知名品牌企業,通過自愿入股、轉讓等方式實施兼并重組。酒業家了解到,已有酒企正在謀劃推動對茅臺鎮醬酒企業的并購事宜。
2021年,白酒同業并購密集發生意味著什么?這是白酒新一輪整合的強信號嗎?
01、風起云涌的同業并購
“近二十年來,白酒行業已經歷了三輪并購潮,以三、四線酒廠為標的的第一輪并購浪潮始于2000年前后。第二輪發生在2010年左右,彼時白酒行業的繁榮吸引了眾多行業外資本的進入,維維股份、聯想集團等行業外資本參與白酒并購;第三輪開始于2015年之后,業外資本競相‘飲酒’,業內企業也加快了整合步伐。”有行業資深人士對酒業家總結說。
酒業家梳理2011-2021年十年間的并購案例發現,2011年至2015年間,行業內鮮有同業并購事件發生,但這一情況從2016年開始改觀。這一年,勁牌控股國寶酒業、古井貢酒收購黃鶴樓51%股權。自此之后,同業并購的步伐就沒有停止。
2017年,老白干酒宣布收購豐聯酒業;2018年,川酒集團入主赤渡、收購敘府酒業60%股權;2019年,國臺宣布收購懷酒、川酒集團收購二峨;2020年,古井貢酒宣布收購明光酒業60%股權。到了2021年,同業并購事件達到了5起,幾乎是之前4年的總和。
這期間,古井的并購頗受關注。通過對黃鶴樓、明光酒業、珍藏酒業的并購,古井集團成為擁有“三大名(優)酒、四大香型”的名酒企業,不僅完善了省內、省外市場及多元化的布局,而且成為亳州產區喊出2025年實現300億營收的最大底牌。據悉,亳州產區“十四五”要培育的200億級企業就是古井集團。
國臺與貴州醇也是令行業矚目的同業并購事件的主角。貴州醇在通過同業并購做行業整合這樣一篇“大文章”,而國臺則通過并購進一步夯實國臺在仁懷產區的地位,助力品牌進入中國白酒一線品牌陣營。“產業橫向并購的典型案例是貴州醇,并購目的在于做產業整合;產業縱向并購的典型案例是國臺,并購目的在于提升供應鏈。”資深醬酒專家、權圖醬酒工作室首席專家權圖向酒業家表示。
從以上梳理可以清晰看出,2016年開始,走出調整期的白酒行業慢慢回暖,行業一些頭部企業率先走出行業“低谷”,開始通過同業并購擴大自己產能優勢與市場競爭優勢。
“行業馬太效應增加,首先表現在醬酒領域,未來其他品類的集中度也會進一步加強。”品牌管理專家、九度咨詢董事長馬斐表示,在這種背景下,同業并購讓懂行的人做懂行的事,利大于弊。
02、同業并購帶來了什么?
縱覽十余年間的同業并購事件,有多起并購案例值得關注,比如金東集團收購珍酒、洋河收購雙溝、川酒集團收購敘府等。
金東收購珍酒可謂是白酒同業并購相互成就的典范。被金東集團收購前,珍酒廠經營遇到了較大問題。2009年,金東集團成功收購貴州珍酒廠,并改制組建成立了“貴州珍酒釀酒有限公司”。依托金東集團的實力加持,除了構建了產能方面的優勢外,珍酒謀局全面發展。到2019年,珍酒整體銷售額突破10億元,相比2009年翻了近20倍;2020年,珍酒銷售額突破17億元;2021年,珍酒有望保持80%的增長,且釀酒總產能已經突破2萬噸,新增釀酒產能達1.1萬噸。
金東集團的入主,不僅讓珍酒扭轉了困窘的發展局面,并且讓珍酒在貴州省“打造世界醬香型白酒核心產區”的道路上發揮出更大的作用。而珍酒的加入,也讓金東集團的酒業版圖進一步擴大,并呈現出“濃醬雙優”的大好局面。
洋河收購雙溝,是名酒“1+1>2”的注解。在被洋河收購之前,2009年雙溝銷售收入為25億元,洋河營業收入為40.02億元。洋河與雙溝合體之后,2010年洋河股份實現營業收入76.19億元,超越瀘州老窖,一躍進入白酒行業前三甲之列。圍繞著“雙名酒、雙品牌”發展策略,洋河股份為雙溝制定了更為清晰的目標:2021年雙溝要實現40億元銷售目標,2022年要實現超50億元銷售目標,“十四五”前實現百億銷售目標,躋身名酒第一陣營。
洋河并購雙溝,讓洋河股份對內實現資源優勢互補,以絕對優勢成為蘇酒老大;對外則迅速形成巨型體量優勢,實現江蘇白酒產業的進一步崛起。同時,這次并購還打開了中國白酒并購的新視野。
川酒集團收購敘府,體現的是資本對區域酒企的強力扶持與拉動。川酒集團入主前,敘府雖然保持著緩慢增長,但也遭遇諸多問題。2018年,川酒集團入主敘府后,敘府進入到發展快車道。在川酒集團資金、團隊、技術、品牌、銷售等方面全力支持下,2019年,敘府銷售收入同比增長345%,同年獲得川酒“十朵小金花”稱號;2020年,敘府酒業銷售收入同比增長82%;2021年上半年,敘府成品酒銷售收入同比增長68%,原酒產品同比增長55%。
敘府并入川酒集團之后,開啟了新時代發展的序幕。而川酒集團將敘府收入麾下,在整合四川基酒優勢資源、產融結合、整合酒類企業價值洼地上邁出了關鍵一步。
“同業并購是相對來說比較良性的市場行為,并購方與被并購方可以實現香型、產能以及市場區域的互補。”馬斐表示。
而廣東某私募投資負責人則認為,行業內并購主體能發揮經營管理上的協同效應,迅速擴大生產經營規模,實現較低成本擴張。
03、同業并購將會越來越多
“醬酒產業尚處于上半場,也是產業不成熟階段,相信還會有更多的同業并購案例發生。”權圖如是判斷。
福建一酒商表示:“隨著行業集中度進一步加強,業內并購的風將越刮越猛,有人入局,也會有人出局。”
上述私募投資負責人認為,在業外資本退而觀望的情況下,同業并購將重塑“十四五”期間酒類市場的格局,未來酒業梯隊將更加分化。
“‘十四五’期間,‘贏家通吃’現象會成為酒業基本競爭態勢。前30名酒企將占據65%以上的市場份額,如果按照7000-8000億市場規模算,這30家企業的規模將會非常可觀,將會新增一批百億級的公司,同時品牌和價格分化程度將不斷提高,贏家通吃的概率非常高。”和君咨詢集團高級合伙人、和君酒水事業部主任李振江表示:“十四五”期間將會有大量并購事件發生,并且起手規模都不低。
國寶酒業相關人士也認為,“扶大”、“扶強”是很多區域政府的一個方針,通過同業并購可以提升區域產區效應、產業協同效益、經濟效應及環境效益,“在名酒加快兼并整合,壯大自身實力的同時,川、黔、豫、徽、魯等區域企業也在政府力推之下加快整合,未來這種區域整合案例將越來越多。”。
“同業并購一方面將區域內的生產能力相對集中,讓區域內既能實現規模經濟的要求,又能避免生產能力的盲目增加;另一方面讓并購方與被并購方可以實現資源的共建、共享,進而應對名酒品牌的區域擴張。”一位業內觀察家這樣表示。
需要指出的是,同業并購也需要避免“簡單的財務性并購”、“多元化陷阱”等問題。“企業在實施并購之前,一定要清楚并購方的的價值,并且進行有效整合,對并購企業進行‘消化’,才能產生1+1>2的效果。”華策咨詢董事長李童認為。(原標題:業外資本退潮,業內并購崛起,這是新一輪酒業整合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