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物欲橫流的時代,也是一個急功近利的時代。如今,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虛擬的網絡世界讓年輕男男女女們情迷其中,不少網絡語言便在其中風行起來。網絡語言既具有時代特征,同時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意義。譬如當前最流行的“小鮮肉”,就是對當下年輕帥氣的男性的一種昵稱,乍一聽多少帶有些戲謔的意思。但筆者不想過多解釋“小鮮肉”的含義,而是想借用“小鮮肉”的比擬意來形容一下當前白酒市場中的某一類產品,它們的存在感與“小鮮肉”的比擬有些神似。而這類產品個性鮮明,包裝各色,會賣萌會耍帥,以此博取了消費者眼球與認可,為產品行銷創造了契機。至此讀者就應該明白筆者想表述的是哪類產品了吧?它就是“小酒”。
“小鮮肉”的市場機遇
早前的小酒品類,市場競品較少,最知名的不過是紅星二鍋頭、勁酒等,雖然市場基礎廣泛,但消費基數相對穩定,多年來市場拓展和盈利水平在整個白酒行業中表現并不明顯。而今,隨著消費市場回歸平民化以及新生代白酒消費群的崛起,小酒的市場基礎正在逐步展現,因此小酒的市場氛圍變得異;钴S。小酒的熱火必將有所依托,目前來看主要有這么幾點依托:
一是青春靚麗的外形。目前市場上火熱的小酒品牌與以往廣泛流通的小酒存在很大的差別。首先在外包上,盡管容量體積大致相同,但是具體的形象表現與之前流行的小酒有著太大的差別。之前的小酒形體單一,樣式古板,且多年堅持不變。而今的小酒樣式繁復,不拘一格,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
二是時尚動感的文化。白酒產品最講求文化價值,這一點小酒并沒有走復古路線,而是著力在時尚動感的文化元素上,這些文化元素的來源則更多的擷取網絡。因為網絡語言是時尚動感語言的富集區,這里有能夠供給小酒得以生存的文化空間,同時也能夠與年輕消費群建立互動關系。所以很多小酒品牌的出現都在此集中,因為小酒的出路只能創新,尤其是品牌文化的塑造上尤為凸顯。之前的小酒可以認為是賣產品,如今的小酒賣的是概念,只有概念貼近現實消費群,才能博取消費者眼球,才會有動銷的契機。
三是消費便捷性。這一點與之前的小酒的消費習慣并沒有什么明顯差異化,只不過在當前的消費環境下,人們的對產品的消費速率明顯變快,同時人們對身體健康、行路安全等因素的考量,少量飲酒或不飲酒的行為方式逐漸形成,所以從產品規格上小酒更利于消費者目前的消費習慣,經濟實惠的同時還不至于浪費。這不僅是適應市場變化,也是消費習慣的一種積極適應。
“小鮮肉”的發展囧境
2014年,白酒市場的表現還是令人痛徹心扉。當現實給了眾多白酒企業沉重打擊的同時,也給白酒企業帶來了新的思考。市場危機,既是機遇也是挑戰,誰能在危機中找到新的發展機遇,誰就能在泥淖中拔得頭籌,脫穎而出。所以從2012年的危機開始之時,首先就有跳出來“吃螃蟹”的,它就是江小白,其憑借獨特的卡通形象、個性化的包裝設計和頗具文藝范的語錄,江小白在一夜間火遍了大江南北。尤其是其個性化且充滿時尚元素的形象,完全顛覆了人們印象中的白酒。至此,正苦于無路可出的眾家白酒企業看到了“小酒”的魅力,紛紛開辟市場逐鹿其中。
目前的小酒市場而言,雖然很受歡迎,但這個市場還相對較小,因為很多小酒仍然屬于小眾化的產品。與此同時,日益增多的小酒品牌發展并不順暢,很多品牌逐漸落入同質化的窠臼,風格特征并不突出。小酒的市場機遇在于產品的新鮮感與時尚感,但是隨之越來越多的所謂時尚小酒進入市場,這種新鮮感和時尚感會隨著產品的增多而逐漸失色,因為滿目皆時尚也就無謂時尚了,所以對于小酒的發展具體說來將有三方面的窘境:
一是規模難以做大。如前所述,小酒的出現并非新鮮事物,早已有之。如今小酒的出現只不過是當前市場轉型下機遇使然。通過企業規模來看,目前小酒市場做的最好的當屬勁酒,其次是紅星二鍋頭。前者目前的市場份額為60多個億,后者的大約在30多億左右,如此別家小酒的市場份額再無匹敵者。目前的時尚小酒似乎市場表現雖可圈可點,但實際銷售業績并不突出。
二是競爭無序。競爭是商業領域自然的生存法則,良性競爭有利于領域內各個企業之間的生存。但是隨著競爭形勢的加劇,競爭格局也在發生轉變,變成了無序競爭。目前很多企業在困境中難以把脈,只能仿效或跟風。于是乎便有了如雨后春筍般層出不窮的小酒出現,又不知什么時候這些小酒又在悄無聲息中自然沒落。行業效仿或跟風嚴峻,也就意味著競爭無序,尤其是深陷行業低谷中的各家企業在找不到出路的時候,也只能如此作為。市場是感性的,小酒的動感美將會逐漸沒落在群美爭霸中,這就如“后宮爭寵”一樣,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三是渠道難深化。產品銷售渠道建設是關鍵,目前的小酒渠道主要集中在商超、小型煙酒店、CD類餐飲店等相對分散渠道;而時尚青春小酒則主要依賴電商渠道進行布局。所以從整個渠道流通來看,小酒的渠道建設并不全面,同時也難以深化。尤其是青春小酒,其出品廠家在綜合實力與營運能力上,不太可能下沉到如勁酒、紅星二鍋頭等所擅長的渠道中,所以目前多數的青春小酒走的是電商渠道,力圖通過快速的推廣打開市場局面,單一渠道運作畢竟風險較大,所以多數小酒的市場走量并不大。
“小鮮肉”如何“保鮮”
白酒“小鮮肉”們能夠在短時間內上市,卻不一定能夠長期獨霸酒市。正所謂“你方唱罷我登場”,任何產品都會存在市場周期,淘汰是不可避免的歸宿。但是可以改變的是延長提高產品市場周期,對此這些市場閱歷不足的“小鮮肉”們將如何為自己“保鮮”呢?
一是,變“流行”為“常青”。白酒“小鮮肉”們的憑借時尚動感的“流行文化”行走在網絡時代的舞臺上,絢爛美麗的同時也有致命的弱點,那就是流行文化不具有持久性。很多文化的出現就是一時的歡愉,過后就沒有什么存在價值。而“小酒”以網絡文化為載體,也就注定其品牌價值的傳播并不具有固定性,需要時時換裝、換概念,這樣多變的風格不足以形成長期的品牌記憶。所以“小鮮肉”有必要提前老熟。所以要聚焦定位品牌文化,著力打造相對長期穩固不變的品牌文化為要,是“青春小酒”變形的必要途徑。
二是,變“色誘”為“質誘”。生活中“小鮮肉”們之所以被追捧,多半是因為帥氣俊朗的外形;而白酒“小鮮肉”們也多是如此。2012年上市的江小白,之所能夠迅速在業界形成產品記憶,完全是嶄新靚麗的外包卡通形象,這一形象的出現顛覆了傳統白酒長期劃一的精神面貌。但是伴隨著時間的推移,任何產品都會形成一定的審美疲勞,當消費者覺得你不在具有新鮮刺激的視覺體驗的時候,也就是產品敗亡的時候。其實到最后,人們所期待的最本質還是產品品質,只有持久不變的品質才是產品延長生命周期的關鍵。
三是,變“獨腳”為“雙腳”。目前活躍的小酒產品多以電商渠道運作為主,電商渠道對白酒行業來說是相對新鮮也相對薄弱的環節,大家看到的只是電商的火熱,但是沒有看到電商實際的業績銷售能力并不是很強。很多小酒依靠電商,但希望不要依賴電商,因為它并不能完全承載起一個拓展品牌拓展的責任與使命。線上要做,線下更要做。本身小酒的市場空間不大,能多些渠道運作也穩健些,“雙腳”總比“獨腳”站得穩。
結語:蔬菜保鮮是為了品質口感更好,小酒保鮮是為了延續生命周期。一款新產品的出現有時候是承載著許多心血。消費需求是多層次、多樣化的,這也就給小酒創造了生存的空間與土壤,但是不希望“小鮮肉”在市場無情風霜的侵襲下快速老去,裹上一層厚實的外衣,能夠留存的長久些,也不枉在市場上走這一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