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發展趨勢看,次高端已經進入消費需求驅動的增長階段,多元化的競爭加劇市場培育不斷升級。全國性名酒企與地方性酒企的競爭、香型的競爭等等都促使著次高端價位段持續做大。其主要表現如下:
01、量價齊升的趨勢明顯
濃香型酒企穩健發展,以習酒、國臺等為代表的醬酒品牌強勢突破,以汾酒為代表的清香型酒企逐年遞增,進一步加劇次高端白酒的市場擴容,滿足更多的消費需求。
與此同時,次高端價位段的上移也比較明顯,從300-500元的主流價格帶逐漸上移到400-600元。主要原因有兩點:第一,大單品的提價,以次高端傳統龍頭劍南春為代表,價格已突破400元,其他主流大單品也在跟隨、漲價;第二,打造或升級更高價位的產品,如洋河M6+的升級、古20的培育等都在加劇價位的升級、擴容。
02、區域擴展上表現不一,呈現多元化
總結其發展形態有四大點:第一,以劍南春為代表,依托強大的品牌勢能和產品基礎實現全國“多點開花”;第二,依托高端酒強大的勢能和渠道基礎共同驅動發展,如瀘州老窖;第三,泛全國化的區域布局,重點依托板塊市場的突破發展,如水井坊、舍得、國臺等;第四,基于大本營市場強大的根基,實現周邊板塊化拓展,如汾酒、古井等。
03、核心聯盟商建設為關鍵驅動力,但效能明顯下降
核心聯盟商建設是次高端品牌在“跑馬圈地”過程中的重要工程。對全國性品牌而言憑借品牌效應和規模勢能,對于區域性龍頭企業而言有強大的渠道根基和組織能力。資源競爭下也伴隨著終端利潤管理、價格管理、市場秩序等挑戰和壓力,近兩年看,依托核心聯盟商建設驅動發展的效率在逐漸下降,但依然有效。
04、創新消費者培育、提升消費者體驗
在核心聯盟商建設驅動基礎之上,近兩年醬酒更加依托的是消費需求驅動發展。對于傳統渠道做好供給管理,非飽和銷售,更多的重心在做大需求,做好消費者的深度培育和體驗。
具體動作上,第一,通過品鑒會檔次提升、內容賦能,升級品鑒會;第二,強化產區建設,同時強化回廠游期間的全過程的體驗與互動;第三,加強文化體驗館建設,場景賦能,拉近消費者近距離體驗和品牌粘性。(原標題:白酒市場次高端價位段的發展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