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白酒作為社會交往、餐飲聚會的重要飲品,其需求與宏觀經濟發展、人均收入水平及產業政策等因素密切相關。2012年,在嚴控“三公”消費、中央軍委“禁酒令”等政策出臺及宏觀經濟增速放緩的綜合作用下,白酒制造行業逐步進入深度調整期,下游需求結構重塑,政軍務消費逐漸被大眾及商務消費承接。2015年以來,在居民購買力不斷提升、餐飲業觸底回暖、白酒渠道庫存消化較為充分等因素帶動下,白酒制造行業景氣度復蘇,并于2016年延續回暖態勢,行業內龍頭企業業績率先回升,但不同價格帶產品因競爭環境差異業績呈現分化趨勢,品牌力、銷售渠道、資金及規模等方面更具競爭優勢的白酒制造企業呈現出更強的抗風險能力。
白酒制造企業具備很強的盈利水平及良好的經營獲現能力,現金類資產較為充沛、債務負擔較輕,整體償債能力很強。集團控股型發債企業需重點關注母公司償債能力、下屬公司分紅規模及可持續性、關聯方往來款規模與回收風險等。
長期來看,在居民消費升級的趨勢下,白酒制造行業將進入整合重組階段,行業集中度將有效提高,產能過剩風險有望得到一定緩解。
行業概況
在《國民經濟行業分類和代碼表》(GB/T4754-2011)中,白酒制造行業是“酒、飲料和精制茶制造業”大類、“酒的制造”中類下屬的細分行業。白酒又名燒酒,是中國特有的一種蒸餾酒。白酒以糧谷或含淀粉質和糖質為原料,以曲類、酵母或糖化酶為糖化發酵劑,采用固態、半固態或液態發酵方式,經蒸煮、糖化、發酵、蒸餾、陳釀和勾調等環節制成原酒,原酒再經長時間存儲(一般在1年以上,年份酒存儲時間更長),經勾兌后成為出廠的成品酒。
按香型分類,中國白酒消費主要集中在濃香型、醬香型、清香型三種類型。目前濃香型是白酒消費的主要香型,市場占有率約為70%,以五糧液(000858,股吧)、瀘州老窖(000568,股吧)等為代表;清香型白酒市場占有率約為10%,以汾酒、牛欄山等為代表;醬香型白酒占比約為10%,以茅臺(600519,股吧)酒等為代表;其他香型如鳳香型、米香型、兼香型等占比有限。隨著白酒市場消費結構逐步發生變化,部分地區消費者口味有向“輕柔、綿甜”及“醬香”型轉化的趨勢,口味的變化將有利于清香型、醬香型等白酒市場份額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