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盤名酒企業近幾年在低端產品上的動作,可以清晰地看見,名酒的低端產品正在告別幾元、十幾元的低價格時代,向著百元價格帶邁進。一場覆蓋包裝、價格、渠道的“底盤”升級戰已然打響,名酒的低端產品將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未來低端白酒會是白酒市場的趨勢嗎?
白酒名企們打響低端酒市場升級戰
今年4月,在瀘州老窖博大公司的內部答謝會上,“瀘州老窖黑蓋二曲”首次亮相。
對這一新品,瀘州老窖給出了明確的定位:一是全力打造純糧固態新品,品質上升級、固態釀造;二是定位上堅決占位80元以上價格帶光瓶酒。
“黑蓋二曲的上市,是名酒低端產品發展的一個標志性事件。”
在業內人士看來,它預示著低價位瀘州老窖二曲酒正式成為歷史,被88元高價位瀘州老窖黑蓋二曲所替代。
對于低端產品的重視,可不單單只有瀘州老窖這一家名酒企業。酒業家梳理發現,近年來對低端塔基核心產品作出戰略性調整的還有五糧液、郎酒、古井貢酒、西鳳酒、沱牌等名酒。
名酒企業低端產品的升級與重塑有什么目的?
在多數酒商看來,舍棄低端產品就等于放掉市場,“現在名酒的品牌和行業地位,很多都是靠低端產品在上個世紀80、90年代打出來的,當年的玻汾、洋河大曲、沱牌大曲等等,哪個不是當時市場上走紅的產品,他們值得被重啟,值得名酒們重做一遍。”
“五糧液、瀘州老窖們正在下一盤大棋,低端產品的升級與重塑,做的就是目前部分企業不愿再去做的事情,攻取的也是這些企業不愿花心思的市場,其目的是要將自己打造成為各個價位段都有絕對影響力的全國性品牌。”
品牌管理專家、九度咨詢董事長馬斐綜合分析了以下三個原因:
第一
增加產品厚度,防止企業出現結構性失衡。
白酒企業、尤其是濃香型白酒企業,絕大部分采用的是分段摘酒的生產方法,而各段的酒都需要被市場消化,這樣才能做到物盡其用。
以五糧液為例,能用于生產普五及以上高端產品的產能只有15%—20%。那么,剩下的80%甚至是85%都是系列酒,高端的五糧液屬于稀缺性產品,因此次高端、中高端及中低端的產能更加迫切地需要市場消化,這也是五糧液為何重組五糧濃香公司、重新打造尖莊的一個重要因素。
第二
擴大市場占有率,壯大企業實力。
低端產品雖然價格低、利潤薄,但它銷量大、動銷快、開瓶高,容易被二次購買和高頻次消費,也更貼近大眾消費人群,擁有更好的消費基礎。
以汾酒為例,玻汾近年來的銷量“井噴”支撐了汾酒的爆發式增長,也為汾酒次高端、高端的青花系列的暢銷創造了品牌氛圍。正因為玻汾在全國攻城略地,讓汾酒打破了對山西本土市場的高依賴性,實現了全國化布局。
第三
匯聚銷量、穩定塔基,推動企業健康發展
名酒的低端產品因品牌大、產品好、價格適中,能夠快速進入消費人群,動銷的難度更低,加上此前幾十年的市場積淀,能夠快速為名酒企業匯量,穩定基礎性市場,降低市場風險,推動企業健康發展。
名酒企業集體升級低端產品,掀起了‘鯰魚效應’,未來的白酒行業存在很多變數。
盡管目前低端光瓶主流價格帶是30元,但名酒的光瓶酒主流價格帶已到50元,下一個價格帶則是80元,這十分符合消費者在光瓶酒領域的消費升級邏輯,名酒在百元左右的中低端市場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而消費者對于白酒的價格偏好也大多數集中于200元以下,占比約90%。從一定程度上來看,目前消費者對于低端白酒較為青睞。中高端白酒仍然不是大部分消費者的首選。(原文標題:白酒企業打響低端酒升級戰 下的什么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