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止損
斷腕止損自救
嘉士伯旗下重慶啤酒前不久發布公告稱,董事方軍濤因工作原因辭職。實際上,這是重慶啤酒自去年10月以來不斷關廠之后的人事變動。
實際上,2013年重慶啤酒被嘉士伯要約收購后,當時重慶啤酒董事會便進行“大換血”。重慶啤酒曾發布公告稱,公司三名董事、監事會主席紛紛以書面形式提交辭職報告。
近一年來,由于啤酒市場下滑,重慶啤酒不斷關閉工廠停產去產能。據重慶啤酒2015年年報顯示,2015年實現啤酒收入32.37億元,雖然較前一年增長4.9%,但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卻虧損6567.84萬元,同比下降189%。受業績拖累,重慶啤酒早就開始對分公司進行生產關停實行自救。從2015年10月開始,重慶啤酒對安徽九華山等分公司停產;今年1月,重慶啤酒又關停黔江分公司;2月,重慶啤酒方面關閉重慶啤酒集團六盤水啤酒有限責任公司。
記者粗略統計發現,近一年來嘉士伯旗下重慶啤酒關停分、子公司的數量至少8家。在業內人士看來,重慶啤酒作為嘉士伯子公司在華不斷關廠,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業績不好,而關廠正是止損的策略之一。此外產能的下滑也讓嘉士伯逐漸滑出了國內啤酒市場的第一梯隊。
記者手記
2016年對于中國啤酒行業來說就是在突破瓶頸。在國內啤酒行業持續下行的背景下,國內啤酒企業紛紛謀求高端產品尋求突破口。
然而,在高端啤酒市場早已被進口啤酒占領之時,國內啤酒企業在高端市場與進口啤酒將展開更為激烈的廝殺。
事實上,進口啤酒不斷下沉的價格和渠道,也在不斷沖擊著國內啤酒企業的優勢。
當前,在中國消費市場升級的背景下,年輕人成為啤酒市場興起的新一代生力軍,除了更加趨向高端啤酒,同時也更加趨于個性化。
國內啤酒企業除了在高端啤酒產品上下功夫之外,也應該更加注重啤酒文化、包裝上面的推廣,同時,多樣化的產品組合也是當下年輕人所愿意嘗試的。
未來,啤酒企業多品牌化發展才是市場發展的主流趨勢。
專家建言
中國品牌研究院食品飲料行業研究員 朱丹蓬:
目前中國啤酒市場人均消費水平已經接近國際水平,達到了一個瓶頸期。未來國內啤酒消費市場主要依靠“85后”、“90后”的增量。國內整個高端啤酒市場實際上還未完全形成,“塔尖”部分依然被進口啤酒所占領。
從趨勢上看,當前進口啤酒人均消費價格下降,品牌數量增多,也證明進口啤酒由“塔尖”逐漸向“塔腰”蠶食,對國內啤酒企業威脅比較大,這也是國內啤酒企業應該注意的。
未來“塔尖”部分還是以進口啤酒為主,而“塔腰”則會以國內大型啤酒企業為主,“塔基”則是一些低端產品和區域產品,總體預測明年啤酒市場變化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