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白酒行業深度震動調整,產業鏈上游的原酒企業深切感知。一次次受累于行業變革,讓原酒行業不得不思考未來的發展路徑,本文從行業發展歷史和現狀窺探出客觀存在的問題,同時就行業如何挖掘自身差異化競爭優勢,突破幕后的宿命走上前臺給出了一些探索性措施。
今年以來白酒行業開始進入深度調整期,對品牌白酒企業的影響有目共睹,處于上游供應鏈的原酒企業更是首當其沖,產業鏈“舉足輕重”的地位未能令原酒企業幸免于難,許多中小企業已進入減產、停產或是出售狀態。原酒企業再次被逼到了生死懸崖邊上,面臨又一次的生死考驗,原酒企業如何絕處逢生;仡櫚拙菩袠I發展我們不難發現,每一次的行業調整都是原酒行業的噩夢。作為背后的力量,原酒企業應勇于走出幕后亮相前臺,找到屬于自己的發展之路!
1 、行業發展冰火兩重天
與年初一些原酒企業減產、停產的消息相比,年底的情況引發了不小的行業震動。陸續有行業頗具影響力的原酒企業資金鏈斷裂、破產,甚至于老板跑路的事件爆出。黃金十年的瘋狂擴張讓諸多原酒企業負債累累,由資金鏈斷裂引發的債務危機成了破產倒閉的導火索。筆者預估,原酒行業的破產和出售潮將會在明年上半年大面積開始出現。這一次原酒廠遭遇的生死困境,我們將其稱之為遲到的行業洗牌。這次洗牌不僅僅源自行業調整帶來的影響,更重要的是原酒作為白酒產業鏈的地位進一步淪喪或被取代。
與上述原酒企業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部分中小原酒企業依然保持著良好的運營,原酒銷售未受影像,企業遭遇冰火兩重天的境地。筆者深入了解才發現這些企業基本都是在前幾年沒有加入產能擴建的中小企業,他們最大的優勢就是沒有任何的負債。而且在原酒釀造方面基本保持傳統技術釀造,生產的都是不缺市場的純糧食酒。良好的品質、適當的產量使得這些企業依然信心十足。
2、 四川原酒,濃香天下
四川依托獨特的地理氣候等資源,成就了四川原酒無可取代的產業鏈地位。四川原酒的集群效應初顯于上世紀80年代,興盛于上世紀90年代。四川有記錄的原酒企業約2000家,加上一些作坊式企業,多達數千家。市場上除了四川和貴州等地擁有自身釀酒能力的品牌外,大多采用在四川購買原酒資源,再進行成品酒的生產加工。
四川作為全國最大的原酒生產基地,出產的原酒主要是作為濃香型白酒的基酒銷往全國各地。四川原酒在出川之道處處飄溢著酒香,形成“風景這邊獨好”的幸福時光。業內專家指出,四川原酒在全國白酒行業中占據著獨特的地位,四川原酒產量大、質量優、外銷多,在全國范圍內的“大流通”造就了今天濃香型白酒的市場地位,國內許多白酒生產企業都和四川原酒企業有著很深的合作。
3、 原酒企業面臨的問題
3.1盲目擴能,騎虎難下
白酒黃金十年飛速發展,所帶來的直接結果是企業競相建新廠區、擴張產能,原酒企業也不甘示弱,產能擴張此起彼伏,擴產數量也從千噸一路飆升至數十萬噸級,不可不謂其瘋狂。產能擴張儼然成了企業實力的象征,發展的重要考核指標,全然一幅大躍進的景象。
目前沒人能評估原酒企業的庫存究竟有多少,市場急劇下滑,瘋狂擴張的產能就成了原酒企業頭疼的問題,在現金流收入巨減的情況下窖池還要持續使用,對于企業來說壓力可想而知,真可謂騎虎難下,進退兩難。
3.2引狼入室,同根相煎
白酒的地域資源屬性,成就了傳統原酒產區的崛起和發展,四川作為優質原酒產區的代表長期與省外瓶裝酒企保持著供應合作關系。但這種供求關系被逐漸打破,一些產區為了地區經濟的發展盲目引進省外下游廠家直接在產區投資建廠。
隨著瓶裝酒企將觸角延伸至產業鏈上游,原酒企業產區生產,省外銷售的利益鏈條模式也被割裂。當成品酒企自身在產業園區已經足夠滿足自己的需求時,他們的貸款、銷售能力、人才培養皆強于原酒企業,直接導致原酒企業的生存空間逐步被壓縮。
3.3瓶裝酒夢,前赴后繼
原酒價值長期被掩蓋,使得原酒企業抬不起頭。大多數原酒企業都懷揣著瓶裝酒的夢想。在原酒企業完成原始資本積累后,先撲后繼地進入瓶裝酒市場,打造自己的瓶裝酒品牌。甚至在一些原酒企業的發展規劃中,瓶裝酒將取代原酒的終極戰略。
從企業自身資源來講,許多原酒企業根本不具備實施瓶裝酒戰略的基礎,同時在具體的操作中又比較容易犯基礎性的錯誤,導致許多原酒企業鉆進了瓶裝酒的死胡同。耗費巨大人力、物力結果是尾大不掉,前面的原酒主營業務也受其牽連,在行業調整期尤顯瓶裝酒戰略的雞肋。
3.4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自瓶裝酒誕生以來,白酒行業對于原酒就諱莫如深。原酒的價格、利潤以及外銷哪些酒企,一度都是業界敏感的話題,對于消費者更是避而不談。但另一方面,原酒又不得不依托向瓶裝酒的供應而獲得生存發展,原酒對瓶裝酒可謂是愛恨交加。
一些原酒企業明顯存在過渡依賴瓶裝酒企的現象,甚至被瓶裝酒捆綁發展,為了保證企業自身對瓶裝酒企原酒的長期供應,甘愿被牽著鼻子走,處處讓步。在瓶裝酒企發展艱難的當下,過渡依賴瓶裝酒的原酒企業再次面對生死存亡的考驗。
3.5多元發展,缺乏聚焦
搭上行業高速發展的列車,許多原酒企業也發展得順風順水。在完成原始資本積累后,一些原酒企業開始實施多元化發展戰略,進入企業并不擅長的其他領域,以謀求更多元的經營。這皆得益于在一些行業市場處于供不應求的發展階段,多行業的進入很容易獲得可觀的收益。
但隨著行業市場發展專業化,市場競爭開始激烈,多元化的發展模式被專業化模式取代。表面光鮮的集團化發展,并沒有給原酒企業帶來更多的收益。在專業化市場競爭環境下,非主業的多元化企業很容易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尷尬境地。
3.6其他方面的問題
行業賦稅較重。自2001年以來,國家稅收政策調整和行業政策調整給原酒企業的發展帶來了較大的沖擊。目前,白酒企業內,純糧釀造白酒的消費稅征收20%,而酒精配制酒為10%,一般酒企繳納的稅包括了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企業所得稅等,其中消費稅既要從量也要從價,為復合征收。價格按20%或10%繳納,銷售數量則按0.5元/500ml繳納。
產業政策支持少。由于原酒產業的產業地位不突出,一些產區在制定產業政策時未將原酒納為重點產業。比如拿四川來講,首先白酒雖是優勢產業但原酒的產業地位較為弱勢,同時品牌酒的競爭優勢和產業優勢比原酒產業也更為突出。這就造成最大的原酒產區既沒有形成產業集群競爭優勢,也沒有強勢的原酒品牌的局面。
媒體錯誤的引導。長期以來,白酒行業就是媒體的一大金主,但是行業經常成為負面新聞重災區?梢哉f中國白酒的嚴峻形勢也有媒體不可磨滅的“功勞”。媒體對行業信息錯誤的傳遞,造成整個白酒行業錯誤的輿論導向。媒體片面而不符事實的報道事件更是屢見不鮮,諸多不實事件均發端于媒體報道。一個簡單的白酒“勾兌”工藝,便被媒體以不同載體反復報道,導致推動行業進步的一門技藝總不見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