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購規則之前,上海國際酒業交易中心共發行4款產品,3款產品價格跌幅超過50%;加入回購規則之后,第一例無力回購的個案浮出水面:勝景干黃日前在上海國際酒業交易中公告———未能提交回購保證金。前兩年當紅炸子雞的紙白酒,漸現風險的冰山一角。酒企本想借著紙白酒構建新的增長點,然而在白酒行業寒冬大勢下,白酒廠家新形式的融資“賠了夫人又折兵”。
斷裂的第一環:勝景干黃回購爽約
“此前從未出現過發行方未提交回購保證金的情況。”上海國際酒業交易中心董事長李雯峰向南都記者表示。盡管如此,但記者發現包括詩仙太白、茅臺神州酒、致中和等品牌已經按發行價的115%實施了回購。這給當初抱著融資、拓寬銷售渠道、提升品牌形象等美好想象的廠家潑了一盆不小的“冷水”。
“酒交所模式在歐美正成為成熟的酒品交易平臺,但在國內剛起步。”海納機構總經理呂咸遜向南都記者表示,很多早期發行的酒品在酒交所的價格雖已很低,但依然沒有被瘋搶,說明酒交所尚未被渠道商和消費者關注到有高性價產品,酒交所現在的投資人以金融性投資人為多。
勝景干黃此次未交納回購保證金要追溯到其在2013年11月25日發行99999萬壇酒時的承諾:若在發行后一年內不能連續65個交易日收盤價達或超1030元/壇(206元/500m l),在回購期內按1025元/壇(合205元/500m l)回購。
因為交易價低迷,勝景干黃需要在2014年10月21日至10月29日內回購。“截至10月20日,酒品回購人湖南勝景干黃酒業股份有限公司并未向交易中心提交足額的回購保證金。”上海國際酒業交易中心在公告中稱。因為勝景干黃的爽約,上海國際酒類交易中心已向中信銀行[-0.82% 資金 研報]長沙分行主張《履約保函》項下的4900萬元擔?,待擔?畹劫~后統一執行回購。
“此次事件是勝景干黃自身的問題。”李雯峰向南都記者表示。知名白酒營銷專家肖竹青指出,勝景干黃曾因財務問題在臨敲鐘一刻上市被否決,其資金鏈或并不寬裕。另外,干黃是一個區域性的小品類,其市場份額增長緩慢,市場容量小,品類銷售的局限性也限制了其價格的增長。
而呂咸遜則認為,整個酒業的均價隨著“限制三公消費”應聲而降,消費市場是收藏市場的基礎,收藏酒的發行價格一般偏高,投資人對未來看空的價格預期,必將要求在回購期脫手。
這或會讓勝景干黃更尷尬。南都記者在上海國際酒業交易中心的交易平臺看到,在回購的第一日,投資者拋出了2359壇,成交金額為237.56萬元。不過在23-27這幾個交易日,每日的成交額都不超過兩位數,而在最后一兩個回購日28日和29日,投資者分別拋出了411壇和421壇。這說明購買紙白酒的大部分是投資者,拋售目的是15%的回購差額。
連鎖反應:酒企頻現“回購”潮
勝景干黃在即將履行回購協議前“爽約”,表示“沒錢給”也讓在酒交所發行了產品的酒廠尷尬的一面顯露。
三年前,以類股票運作的交易模式讓酒交所模式在酒行業躥紅,行業內一度出現了酒交所十數家。然而經歷過2012年上半年發行的產品因定價過高、掛牌不久后即暴跌的局面,從2012年年底開始,酒交所開始改變游戲規則,最狠的一招就是“回購”。即要求酒品上市一年內如不能連續N個交易日收盤價達到或超發行價的一定幅度,發行人在回購期內溢價回購。
此舉雖讓酒廠發行產品的水分被大大擠出,但或也會讓部分酒廠發行一年后有點賠了夫人又折兵的感覺。
以目前發行產品數最多的上海國際酒業交易中心為例,自從其修改了規則之后,共有10款產品發行將近滿一年。其中景芝、杜康、黃山頭等四家酒廠可以免回購;而詩仙太白、茅臺神州2013、勝景干黃2013等5款產品卻要被迫回購。
這意味著,酒廠在酒交所發行產品一年之后,不但沒有輕松獲得融資,反而因為觸及回購條件,另外要多支付15%,也就是以115%的資金換回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