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此次“爽約”的勝景干黃為例,按上海國際酒業交易中心的公告其可能發生的最大回購量為76183瓶,以此回購量而言,勝景干黃最多需要準備7809萬元的回購資金。
影響:回購量最大達80%
對于這些酒廠回購量有多大,李雯峰指出,回購量小的企業僅有10%,而回購量大的有80%。不過對于回購,李雯峰指出,為何要設置回購條款是因為發行的定價是由酒廠定的,出于對交易所整體風險的把控,所以要求酒廠要有回購承諾。“比如未來價格是否有進一步下跌的風險,這些都是酒廠在定價時應該考慮的。”
值得關注的是,在酒行業深度調整過程中,酒廠或品牌商通過酒交所發行產品的熱情度也有所下滑。今年以來,上海國際酒業交易中心發行的產品也不過2支,而2013年發行的產品高達9支。
不過李雯峰并不以為然。其指出,今年上海國際酒業交易中心發行產品減少,是受從2013年開始銀行對酒行業授信縮減得很厲害,酒廠的銀行保函開不出來,而其不愿把擔保等級降低所致。“現在還有很多酒廠想發產品。”李雯峰表示。
名詞解釋
紙白酒是近幾年出現的一個新概念,就是將白酒當成股票去買賣,通過建設交易平臺,減少中間渠道,促使國內酒價透明化,本是緩解市場亂象的一種選擇。但酒企沒想到會在上面猛栽跟頭。
酒交所模式何去何從?
“現在行業處于調整深水區,大環境和酒交所興起初期已完全不同了。”一位熟悉酒交所運作模式的酒業人士張兵(化名)對南都記者表示,2012年茅臺零售價超2000元,出廠價只有600多元,當時,酒交所縮短酒水渠道,讓出廠價就是零售價、且保證品質的商業模式很受歡迎。但現在茅臺的零售價腰斬過半,白酒行情突變讓酒交所遇到了瓶頸。
“現在在酒交所的平臺上買酒的以投資者居多,他們的心態更多將產品看做理財產品,只是為了賺保底的收益,提貨的人并不是很多。”張兵表示。
張兵所言并不虛。水井在2012年3月公開發行了8萬瓶,但現在的庫存量仍有超過6.4萬瓶;2012年4月發行的西鳳國典鳳香50年年份酒,當初公開發行9.6萬瓶,但是現在庫存量仍有超過9.5萬瓶。此次被指回購“爽約”的勝景干黃1年前發行了9.9999萬壇,但截至2013年10月30日,其庫存高達99904壇,被提現的僅有95壇。
張兵表示,現在酒交所遇到的困境在于,首先如果酒廠不回購,現在酒交所平臺上的投資者根本沒法把酒賣掉。其次,現在酒交所上的酒很便宜,但是卻沒有人買。“渠道不能創造價值,得讓消費者把酒喝掉渠道才能順暢。”張兵認為。
不過李雯峰認為這是一個誤區。“收藏酒從國際情況來看都是消費很慢的,像倫敦交易所,有些酒甚至會出現五六年沒有提貨的情況,關鍵看酒是否有升值潛力。收藏酒不會今天買了明天就漲了。”
盡管如此,在新的產業形勢下酒交所這種模式確實需要新的調整思路。“收藏酒平臺在新形勢下難度較大。”呂咸遜認為,酒交所要轉型為中產階層服務、為酒業渠道短平化、為封 壇 酒 等大宗酒品再交易服務。誰能提高產業鏈的效率、降低產業率的成本,誰才能在產業鏈中生存和獲益。
事實上,酒交所也確實在不斷加快豐富自己的模式以吸納更多元化的投資者。李雯峰向南都記者透露,現在上海國際酒業交易中心正在加快大眾酒平臺的建設。在李雯峰的規劃中,這個平臺不賣酒,但對上為上游廠家提供銷售渠道和相應的服務,對下通過加盟連鎖的方式聚集眾多經銷商和門店。如果消費者在平臺上購買了酒品,可由這些門店實現配送。
“平臺建設已完成,目前正在招商階段。”李雯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