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經新常態下,從三公、高端等畸形消費市場轉向大眾、中端消費的中國白酒行業,正在經歷深度調整。面對產能和產量大大高于當前潛在需求的現狀,中國白酒行業跟隨“一帶一路”戰略,加快布局海外市場。
11月2日,來自17個省、市、自治區的86家白酒企業、行業協會代表以及白酒行業專家齊聚山西太原,探討新常態下白酒行業發展之路。山西汾酒集團、河北衡水老白干集團、內蒙古河套酒業集團等中國清香白酒領軍企業發起成立“中清酒業釀造技術發展中心”,謀求統一戰略規劃、技術創新。
在中國“一帶一路”戰略影響下,中國白酒行業謀求借船出海、抱團發展,有組織、有計劃地走出去。
近年來,中國公務消費收緊,高端白酒市場下滑,加之白酒行業產能、產量遠大于當前潛在需求。業內普遍認為,中國白酒行業進入深度調整期,“低速增長”成為常態。
中國酒類流通協會秘書長劉員說,宏觀經濟放緩、國際化融合加快,中國白酒行業處在歷史性劇變當中。中國清香白酒應加快制定清香白酒國際標準,推動中國白酒世界流通。
業內公認中國清香白酒具有和國際接軌的香型、衛生指標優勢。山西汾酒集團總工程師杜小威說,清香白酒企業應研發具有清香白酒特點又能滿足海外消費習慣的產品,率先進入國際主流市場。
實際上,中國清香白酒企業正在加快國際化步伐。2015年3月,河北衡水老白干集團和斯洛伐克一家酒企就在中東歐市場生產、銷售老白干和引進果酒設備進行對接,達成合作意向。
作為行業后來者,重慶欣盛江白酒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陶石泉說,在德國、法國考察市場時,外國同行很注重柔和順滑的口感,這一點正是中國清香白酒的天然優勢。
陶石泉表示,一個國家經濟影響力在前,文化影響力隨后。酒類產品帶有強烈的文化屬性,白酒國際化很快會成為一個增長空間極大的市場。
對此,中國酒業協會副理事長、山西汾酒集團董事長李秋喜表示,在“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影響下,中國文化、中國品牌將大規模走向世界。
李秋喜建議,中國酒類行業協會發起組織,盡快成立“一帶一路”中國酒業聯盟,把中國白酒、黃酒、啤酒等企業都吸引進來,設立“一帶一路”中國酒業發展基金,扶持一批“一帶一路”國家酒類市場研究課題,指導和幫助中國酒企有組織、有計劃地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