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葡萄酒告別暴利時代
近日有外媒報道,為減少損失,今年7月,一葡萄酒主人把其在上海保稅倉庫里積壓三年的法國波爾多布雷哈特干紅從50美元(約合人民幣317元)降價四分之三出售。報道中甚至有人聲稱:單在上海,過去幾年就有2000多家葡萄酒企業倒閉,有的波爾多紅酒賤賣至15元一瓶。專家表示,進口紅酒的終端銷售價格不會低于15元,價格太低的紅酒,消費者要謹慎選擇。
目前廣州市場,發現進口高端紅酒和國產親民紅酒售價都正常,但是最近優惠活動非常多。
1 現狀
中低端紅酒受熱捧
走訪廣州大型商超和紅酒行發現,不管是進口高端紅酒,還是國產親民紅酒,售價均屬正常,并無外媒報道般夸張,但優惠活動卻是如火如荼。天河區多家商超的紅酒大搞“買一送一”、“加一元多一件”的促銷活動。
天河北路一家紅酒專賣店里,158元的皇冠波爾多紅葡萄酒“買二送一”;248元的杜夫一號波爾多紅葡萄酒“第二件半價”。該酒行銷售人員介紹,現在銷售情況正常,優惠促銷是經常的,價格優惠,購買的人更多。
“現在中低端進口紅酒賣得越來越好了,像拉菲這樣的紅酒貴族,基本上都沒人會買了。”不少銷售人員說,“現在一百多塊的更好賣”。商超百貨的紅酒專柜中,擺放在顯眼位置的紅酒多為50元至200元。
我們從一大型連鎖超市處獲悉,該超市熱銷的進口紅酒大部分為中低端產品,整體銷量較去年略有上升,各價格區間的紅酒銷量占比分別為:200元以下的占23%,200元至500元的占28%,500元至1000元的占17%,進口紅酒的銷量大于國產紅酒。
高端紅酒降低身價
另外,我們打開各大電商的進口酒水銷售界面發現,百元以內的進口葡萄酒占據前幾個頁面,中低端紅酒多被列為人氣產品,低則三四十元,貴則一兩百元。在酒仙網上,以750ml每支裝的法國進口葡萄酒為例,法國拉菲傳奇波爾多干紅葡萄酒(2013)促銷價79元;12度巴隆世家干紅葡萄酒售價55元;卡斯維拉干紅葡萄酒低至39元。
葡萄酒行業市場調研和咨詢公司酒智發布的《中國葡萄酒消費者細分2015》報告表明,中國進口葡萄酒市場的消費主力正從傳統的高端名莊愛好者轉向年輕、參與度較低并購買“入門級別”葡萄酒的一般消費者。
世界頂級紅酒拉菲也只能順勢而為,大幅降價,原本一瓶一萬的酒,現在四五千便可買到。紅酒行老板稱,拉菲價格走低,一是消費能力削弱的影響;二是,以前許多人對紅酒并不了解,似乎只知道拉菲,現在信息多了,更多紅酒品牌走進消費者視野。
此外,近兩年國內對葡萄酒關稅的下調,也使得進口紅酒價格下滑。新西蘭葡萄酒在2012年實現“零關稅”;根據中國與智利簽訂的自由貿易協定,2014年智利葡萄酒進入中國的關稅額度為1.6%。
2 求證
終端進口葡萄酒不會低于15元
據外媒報道,從2010年起,進口商數量猛增,造成供給嚴重過剩,導致波爾多紅酒15元賤賣。
對此,香港世界葡萄酒中心大陸地區首席顧問曾微表示,整貨柜箱的進口紅酒(如部分低端餐酒甚至歐盟酒)在口岸直接批發給國內進口商或總經銷商是有可能低至15元一瓶,但經過流通環節,終端銷售的進口葡萄酒不會低于15元。紅酒專家李帥甫稱,法國波爾多紅酒進口到中國的最低成本也要30元。
業內算了一筆賬:正常一瓶紅酒再加上48%的關稅和運輸等費用,成本應該在25元,也就是說低于25元的紅酒就要注意了。
亦有業內稱,有一些便宜的紅酒很可能就是國外的洗車酒,它們在外國用作于發酵、烹飪等。還有一些是因為產品本身就不好。有的紅酒在海運的過程中在集裝箱內保存不好、溫度過高,發酵完全,大大降低了口感。購買紅酒時不要盯著保質期,因為 紅酒不講究保質期,更講究適飲期,一定要從口感上決定是不是購買。
針對過去幾年2000多家葡萄酒企業倒閉的現象,業內人士紛紛表示需客觀看待。彭洪表示,最近幾年,的確有一批以單一品種為經營對象或小品牌的葡萄酒企業倒閉,廣東同樣存在類似情況,但這屬于正常的行業調整。
曾微亦強調,去年開始,葡萄酒企業的日子并不好過,很多企業倒閉,可也有很多新企業進入,整體發展情況最終要以兩方數量作差后的數據為準。
3 未來
暴利時代過去 進入微利時代
“進口葡萄酒的暴利時代已經過去,葡萄酒將進入微利時代。”廣州酒類行業協會副會長夏志永說,以前進口葡萄酒能翻四五倍的價格,現在50元的酒最多賣到100多元,價格回歸理性。
然而,進口紅酒價格走低,主要是供求過剩,市場飽和所致。業內人士稱,由于門檻低、稅費低等有利因素,大量資本跨界涌入葡萄酒市場,導致行業競爭加劇,市場供求嚴重過剩。
夏志永還稱,近兩三年來,進口葡萄酒總量以每年20%-30%的速度在飆升,酒的價格則以40%-50%的幅度在下降。
據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酒類進出口分會統計,今年1—5月,我國進口葡萄酒數量同比增長38.09%,金額同比增長22.32%。2015年上半年中國葡萄酒產量為490538.64千升,同比下降8.53%。
值得注意的是,經歷“法國潮流”之后,國產葡萄酒放棄盲目跟風,將自身的獨特風格融入其中,借助本土環境優勢在葡萄種植方面取得卓越成效。國際葡萄與葡萄酒組織指出,中國現在的葡萄園面積甚至超越法國,排在世界第一西班牙之后。
“隨著國產葡萄酒質量、產量的不斷提升,宣傳推廣力度加大,我們自己的葡萄酒會越來越有市場,”曾微如是說。
回歸理性消費 中國市場受期待
曾微稱,如今的年輕消費群體對葡萄酒認識加深,通過互聯網可大量接觸葡萄酒文化、了解葡萄酒產品的價格,透明公開的消費信息讓消費者表現得更加理性。
在紅酒中低端產品走俏、國產酒興起、進口酒不斷促銷的背后,使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五大葡萄酒市場,中國葡萄酒業擁有長期潛力。國際葡萄酒與烈酒調查機構IWSR的2015年報告顯示,中國的葡萄酒零售市場價值約為780億元,進口葡萄酒占三分之一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