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行業將迎來的一個新變化是行業的集中,即優勢品牌向優勢的商家、優勢的企業集中。淘汰落后的產能、弱小的品牌和商家。在這個過程當中,資本的力量也會體現出來。
未來白酒行業中的發展趨勢無外乎大而強、小而美、精而專,大企業吞并小企業已成必然。
10月29日至10月31日,酒行業的盛會秋季糖酒會在南京市召開,探討白酒行業的未來發展。目前,白酒行業觸底反彈的趨勢已十分明顯,但仍然處在深度調整中。規模集中、品牌集中、渠道相對集中都是未來行業發展的方向。會議期間,“并購”、“產業鏈”等詞語多次被提及,由此不難看出,未來幾年白酒行業或迎來并購高峰。
被淘汰或被并購
自從2012年以來,白酒行業就進入了調整期。盡管部分企業仍處于深度調整階段,但大部分企業已經調整到位,整個行業開始觸底反彈。這意味著行業內將加快企業間的并購重組,提升行業集中度,這將成為未來幾年的發展趨勢。
在由新食品雜志社、糖酒快訊網舉辦的 “2015年中國酒類食品產業經濟年會”上,未來五年的酒業大勢成為討論焦點,業內人士紛紛表示,并購與產業集中將成為必然。會上,上海象嶼酒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錢雷表示:“相信在未來的5年,通過資本杠桿的運用,如混改、混合制推進,以及兼并和收購,將會成為行業的主題。”
的確,與飲料等其他快消產業不同,白酒行業存在著巨大的整合空間。
海納機構總經理、酒業評論員呂咸遜表示,中國白酒行業遭遇產品、產能、主體(廠商和酒商)均過剩的困境,在市場從不完全競爭邁入完全競爭階段,需要通過并購整合來解決該問題。
他進一步表示,中國白酒行業的問題首先是產品過剩。自2010年開始由于全渠道發展、新品的不斷推出,白酒行業產品過剩情況嚴重,給經銷商增添了很多麻煩,但這個問題可以通過統購、并購來解決。其次,產能過剩也不容忽視,此前大肆興建的白酒產業園此時也面臨關閉危機。最后,由于中國的白酒廠家和廠商多于市場需要,使得白酒行業主體過剩,預計未來幾年可能會有一批小酒廠和酒商退出白酒行業。
安徽省百川商貿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百川”)董事長賈光慶對以上觀點表示贊同,他認為,產能上,白酒生產企業在十年黃金發展期中形成的產能泡沫還遠沒有消化;庫存上,市場流通不暢導致的庫存積壓仍然相當嚴重;在營銷升級方面,行業仍處于積極探索階段,缺乏成功的典范。
此外,在他們看來,有利于白酒行業并購的條件之一是行業的分散。啤酒行業前五名在中國的市場占有率已經達到了78%,資源優勢相對集中。但與之相比,茅臺、五糧液等中國白酒行業龍頭企業的銷售額加到一起仍不到整個行業的10%。
產業過剩、行業分散,以及社會消費模式的升級換代所帶來的產業調整,使白酒產業的集中趨勢無法避免。五糧液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朱忠玉認為,未來白酒行業將會延續深度調整的態勢,同時進一步擠壓產業鏈各環節的生存空間和利潤,直到部分落后的中小型生產廠家和流通企業被淘汰或被兼并。也就是說,如果白酒行業要真正完成本輪調整,需要實現規模相對集中、品牌相對集中、渠道相對集中這三點,這意味著會有相當一部分中小企業或被破產,或被收購。
“白酒行業將迎來的一個新變化是行業的集中,即優勢品牌向優勢的商家、優勢的企業集中。淘汰落后的產能、弱小的品牌和商家。在這個過程當中,資本的力量也會體現出來。”他如是說道。
行業逐漸步入整合階段
正如上述企業所說,白酒行業產能過剩、行業分散度高等問題都將會推動行業向集中方向發展,進入并購階段。
洋河股份投資中心副總經理莊凱在此次糖酒會期間表示,盡管今年紀念洋河沒有大的投資并購動作,但公司一直在考慮并購問題,主要是主業上的并購。據了解,近幾年洋河一方面與證券公司、投行等保持溝通,一方面也在挖掘、考察新項目。
至于白酒行業未來并購的具體形式,既有行業之間的橫向整合,比如酒企之間、經銷商之間的收購,也有產業鏈上的垂直并購,比如酒企向下游、經銷商向上游的延伸。
安徽小微力量酒業有限公司創始人戴曉虎也曾提道,并購分為四個層面,第一個是五糧液、瀘州老窖等有實力的廠家并購其他廠家;第二個層面是廠家整合經銷商,向下游延伸;第三,是下游經銷商反向收購一些中小規模的酒廠,向上游擴展;第四,是下游商家之間整合,由一些大的經銷商收購一些區域性的經銷商。
有業內人士表示,酒企之間的并購,省內龍頭企業成為買方的可能性較大,尤其是市場占有率較低的龍頭企業。
盡管白酒行業龍頭企業在市場上所占的份額還很低,但三大龍頭企業在所有上市的白酒企業中占據絕對優勢。從今年上半年各大白酒企業半年報來看,茅臺、五糧液、洋河這行業三甲上半年的營收共計365.65億元,而另外15家白酒上市公司的營收總和只有213.17億元。
據中國商報記者了解,五糧液此前收購了河北永不分梨、河南五谷春等區域酒企,且有消息傳出,五糧液也有意向收購東北、安徽的小型酒廠。而針對產業鏈的下游,近期五糧液也提出了一項計劃,引入部分核心經銷商參與持股,試圖通過這種方式加強與經銷商之間的聯系。在此次糖酒會期間,據賈光慶透露,安徽百川作為五糧液核心經銷商之一,就與五糧液股份有限公司達成了戰略聯盟。
如果說五糧液是廠商向上下游拓展的代表,那么,安徽百川可以稱得上是商家加強與上游企業、下游終端聯系的典型案例。尤其是下游,近期安徽百川動作頻繁,連續與多家經銷商實行重組并購。安徽百川已經更名為百川名品供應鏈股份有限公司,并且計劃進入資本市場。
據賈慶光介紹,今年以來百川實施兼并重組戰略,走規;l展道路,先后與松江隆城公司成立“上海百茸商貿有限公司”,與浦東新泰豐公司成立“百川泰豐”,與南匯冬趣、港樂及賢崧三家公成立“百川匯鑫”等,進行了一系列渠道方面的整合。目前,幾家公司均在籌備當中。
在這一系列并購中,百川在聯合公司中的持股比例均保持在51%左右,確保自身對子公司的控股權。
通過安徽百川的一系列收購,百川成立的“百茸”、“百川泰豐”、“百川匯鑫”等公司為了對各自周邊區域市場進行進一步整合,使得公司在上海市場上形成了統一格局。而下一步,百川計劃走出上海,著手向江蘇、浙江、安徽等市場發展,并繼續扶植“上海模式”。
現在安徽百川已經擺脫最初設定的經銷商角色,而向供應鏈整合者的方向轉變。賈慶光提出,對生產廠家來說,百川是有落地能力的品牌運營平臺;對合作伙伴來說,百川是全球化酒品集約采購、多品類優質產品的供應平臺,軟實力支撐平臺和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
而上海糖酒集團無疑是白酒商家向上游延伸的最好案例。該集團已擁有茅臺、五糧液、劍南春等品牌代理權,又于近期再次收購一家黃酒企業,用于拓展自己的黃酒產品線。
確實,在白酒行業并不景氣的大背景下,不僅是廠家,作為終端的經銷商也面臨著一輪洗牌。賈光慶認為,目前中小型商家發展的機會減少,而優勢經銷商將會找準方向、擴大自身優勢,創新、合作、重組、淘汰將成為未來渠道發展的常態。
據賈慶光總結,現在的行業無論是廠家、渠道商還是終端商的集中度都需要提高,進行進一步探索。目前白酒產業價值鏈上的各環節依然在追求保本和合理利潤之間徘徊,并沒能在保證合理利潤率的基礎上找到規模化的發展道路。
跨酒品合作或成新思路
盡管企業間的相互并購在未來幾年將成為白酒行業發展的主流趨勢,但在這些并購與被并購的企業之間,仍存在大量區域性的二三線酒廠。很多企業選擇拓展新的業務領域,跨酒品合作就是其中的道路之一。
在本次糖酒會期間,中糧進口酒和山東景芝聯手成立合資公司可以說是重磅消息之一,兩家企業一家是領軍進口酒全球運營的國企大佬,一家是掌控山東區域市場的白酒龍頭。雙方成立合資公司的消息一經發布,便引起了業界的熱議。
10月28日上午,由中糧名莊薈國際酒業和山東景芝酒廠共同投資的斐王名莊薈(山東)有限公司舉行了成立儀式。據了解,該公司由景芝控股,中糧僅持有新公司35%的股份。雙方將依據股份比例設計董事會成員構成,共同派人負責公司運營,中糧方面負責品牌管理,景芝方面負責渠道管理,并且雙方具有完全獨立的運營管理職權。
“其實早在幾年前我們就確定了酒業多元化發展的思路,當前整個白酒品類進入調整期,而在消費者中葡萄酒的飲用量在提升,消費者對酒的需求更趨理性和多元化。”景芝酒業集團副總經理兼銷售公司總經理鄭明熙表示。因此,這使得景芝在進軍進口酒市場方面躍躍欲試。
但是,如何從白酒銷售運作體系中搭建一個新的進口酒采銷體系、培養推廣體系是景芝現在所面臨的障礙。據鄭明熙介紹,景芝已認識到了自身的劣勢,開始尋找專業的進口商進行合作,因此最后選定了中糧。
與白酒行業的低迷不同,我國進口酒步入了高速發展階段。數據顯示,2015年7月全國葡萄酒進口量同比大增54.9%,1至7月增長29%。而進口酒的市場依然廣闊,有數據顯示,在我國市場中,進口葡萄酒的比例已經達到了30%至50%,但是與國際人均4.6瓶的葡萄酒飲用量相比,我國人均1.65瓶的飲用量還有廣闊的增長空間;進口啤酒占啤酒市場的比例更是不足1%。正是由于進口酒擁有廣闊的市場以及爆發式的增長,讓白酒企業以及渠道商開始紛紛布局該領域,景芝便是其中之一。
據中糧透露,河南最大的水井坊經銷商鄭州云飛酒業未來也將與中糧展開戰略合作,如果效果理想,雙方將采取與中糧、景芝類似的模式,進行股權合作。景芝的這種方式可以說為想進軍進口酒等新業務領域的白酒廠商提供了一個可供操作的樣板。
當然,也有白酒商家為發展進口酒進行上游投資。據了解,今年7月百川在上海就與法國著名的葡萄酒生產商百特集團簽訂全面戰略合作協議,成立了“昆山百特酒業有限公司”。
可以預見,白酒業未來的競爭將會愈加激烈,在解決現存問題的同時,整體行業也將向集中化發展。未來白酒企業或將大規模并購,整合產業鏈上下游,或將創新發展,實現跨酒品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