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多家媒體報道稱,曾經賣到斷貨的銳澳預調雞尾酒,現在卻遇到了一些困境,某媒體報道稱,不少經銷商反映銳澳在市場上出現產品動銷不暢、竄貨嚴重、庫存積壓現象。對此,有業內人士分析指出,一方面,銳澳和經銷商對市場估計過于樂觀,然而市場容量有限,企業原本的戰略發生偏移,與此同時,經銷商投機壓貨,致使產品動銷減緩庫存膨脹;另一方面,動銷困難也因為銳澳的營銷體系存在一些深層次問題。
從“賣斷貨”到“高庫存”,媒體報道下的到底是不是真實的銳澳呢?
因“日期”引起的好奇與關注
天氣在逐漸變涼,銳澳的終端銷售好像天氣一樣在轉入“深秋”。有媒體報道稱,記者走訪多家終端超市發現,目前銷售的產品生產日期多為6、7月。對比去年年底的情況,銳澳在商超渠道的銷售日期與生產日期還非常接近。
對此,中國品牌研究院食品飲料行業研究員朱丹蓬表示,此時在售的預調雞尾酒生產日期為8、9月則為良性動銷,而生產日期偏舊表明庫存偏大,產品動銷率放緩。
“日期”數字的背后,隱現著銳澳庫存積壓的現狀。中泰證券一份研究報告顯示,從銳澳產品陳列日期來看,一線城市生產日期一般在5-7月,二線城市在2-4月,顯示前期存庫仍處于消化中;此外,“百度搜索”顯示,三季度指數環比一季度下降約50%,預調酒熱度不及一季度,產品動銷情況不佳。
銳澳銷售遇“寒流”,是真是假?
近兩年預調雞尾酒走俏市場,銳澳作為領軍品牌銷量節節攀升,今年初多地終端甚至出現斷貨情況,為此銳澳也加大了生產基地的投資規模。
據媒體報道,有多個地區的銳澳經銷商反映,之前銳澳在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的銷售情況表現良好,二、三線市場銷售情況不太樂觀,部分地區酒商反映很難支撐產品的快速流通,但均反映有不同程度的串貨問題。有山東區域經銷商表示,之前在流通渠道每瓶銳澳售價為14元,餐飲渠道則為16-18元。銳澳扣除返利后的進貨價為每箱200元(24瓶裝)。若按照該價格推算,經銷商的毛利并不低。
但是,有北京地區經銷商對媒體反映,在半年以前,銳澳的銷售形勢還是比較火爆,每個月都能順利完成銷售任務,但在10月份以后,只有通過促銷走些量,銷量與之前相比已經大打折扣,廠家也停止了部分渠道的核銷陳列,他同時反映,這種情況不只是自己一家,北京地區很多經銷商都存在類似問題,市面上充斥的串貨價僅需160-170元/箱,更有大量假貨、邊緣產品橫行,而且廠家并不作為,該經銷商稱所屬區域銳澳產品賣不動,無法實現高毛利,現在自己手中壓貨上百萬元。
警惕!“跨區域串貨”成疾患
據悉,為了平衡市場發展,銳澳在不同地區實行差異化的經銷政策,比如,某三線城市的市場發展較為落后,銳澳會給當地經銷商更為優惠的批發價格或返利政策。一些經銷商為了賺快錢,不再辛苦開辟市場、推廣產品,而是選擇直接把貨賣到其他城市從中漁利賺取差價,這也是銳澳串貨嚴重的原因之一。
此外,一些沒有銳澳代理權的大商,在外地收貨倒回去賣,如此一來,便有可能影響到當地其他經銷商的利益。手段繁多的跨區域的串貨行為,導致銳澳市場正常銷售情況受到很大影響。有經銷商稱,不同渠道之間可以低價調貨,同城四五箱即可以按每箱196元價格結算(不開發票),且免費配送。有鑒于此,如果銳澳廠家還不迅速果斷加以解決,恐怕會進一步加劇串貨行為,造成市場混亂。
關于“庫存”不得不提的憂慮
近兩年,銳澳的銷售量極速攀升,據母公司百潤股份之前發布的《發行股份購買資產暨關聯交易報告書(草案)》中提到,銳澳雞尾酒品牌公司上海巴克斯酒業今年一季度營業收入7.75億元,實現凈利潤3.02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銳澳公司對經銷商實行周轉金政策,經銷商提前一個月給銳澳公司付款,廠家根據預定量進行生產。但是,由于前期市場過熱,許多經銷商盲目入市,或者高估了市場潛力,導致經銷商產生大量壓貨。
對于一季度的增長,白酒分析師蔡學飛表示,“企業對于預調雞尾酒市場估計過于樂觀,原本制定的戰略與市場實際情況偏移;經銷商認準銳澳市場火爆,為了完成銷售任務大量投機壓貨。而實際情況是預調雞尾酒市場增速放緩,以致渠道庫存過度膨脹。”
銳澳的業績增長有著大量經銷商投機壓貨的性質,然而隨著預調雞尾酒市場競爭日益激烈,銳澳這種增長模式的隱患開始顯露出來。
下調凈利預期的背后——“市場消化不良”
事實上,百潤股份已經在日前下調了三季度的利潤,由8.5億-9.62億元下調為6.71億-7.38億元,下調幅度近2億元,對此百潤股份方面解釋是基于公司的長期發展規劃,由于三季度對品牌和渠道建設持續加大投入,但受宏觀經濟和前期渠道庫存結構影響,三季度營業收入并未達預期,所以對利潤影響較大,因此對原業績預告做出修正。
朱丹蓬分析,作為生產型企業必須要都要面對產銷矛盾,由于企業消化能力受限,可能使得百潤股份下調利潤預期。隨之而來,銳澳很可能同時下調內部銷售目標,F在銳澳已經形成品牌效應、規模效應和利潤效應,目前企業最重要的就是維穩,在保證現有市場份額的同時,逐漸發展弱勢市場。
據悉,銳澳以經銷渠道為主,銷售分為華東、華南、華北、西南四個大區,設大區經理,再往下按區域設置人員。此外,銳澳對經銷商是有選擇性的,對節奏也有控制,并要求經銷商現款結算,這也提高了產品的動銷要求。
實際上,銳澳在渠道管理方面存在不小漏洞,管控機制亟待完善。銳澳大區經理說到,銳澳經銷商完成全部銷售任務情況下,利潤點會高出很多,但銳澳對銷售目標制定較高,在動銷不暢的情況下,經銷商完成任務難度較高。而且廠家強行要求經銷商為促銷活動埋單,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經銷商的利潤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