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由中國消費經濟學會、西南財經大學成渝經濟區發展研究院、中國白酒金三角發展研究院、中國沈酒創新與發展研究院等共同舉辦的“中國白酒消費新常態及對策”圓桌論壇在四川瀘州賴高淮酒文化博物館舉辦,眾多白酒消費領域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就中國白酒消費新常態及產業發展出謀劃策。
今年,五糧液、瀘州老窖、劍南春等多家酒企紛紛上調了核心單品的價格,白酒行業似乎全面回暖。“與此同時,新疆等地進一步加碼‘禁酒令’,明確指出公務接待‘不得飲用任何人和任何單位提供的任何酒類’。公務接待全面‘禁酒’已勢不可擋。”中國消費經濟學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西南財經大學科研處毛中根教授認為,大眾消費成為白酒消費的主戰場,應當通過提升白酒品質,促進白酒大眾消費。
盡管行業景氣度回升,但白酒消費市場仍存在不少問題:產能過剩、企業良莠不齊、行業內部分化嚴重、口味相對單一。須深化白酒行業供給側改革,促進白酒大眾消費。鼓勵行業創新,增加白酒品種;提升白酒品質,維護品牌信任;提倡理性飲酒,杜絕過度飲酒;開拓海外市場,白酒銷售國際化。
西南民族大學副校長恩佳副教授認為,酒業和旅游業都是西南各省的優勢產業,兩者結合具有巨大的空間和潛力,須要盡快改變各自為政,不能優勢互補的弊端。酒業與旅游業具有各自屬性,卻能相互融合,相得益彰。發達國家和國內先進省份的酒業和旅游業相互結合已成為一種趨勢,顯示出了強勁的活力,他們的轉變及模式是可以模仿的。
西南財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書記、四川中國白酒金三角發展研究院副院長章群教授認為,相對于我國白酒產業黃金十年增長期(2003-2012)而言的,高速增長期已經成為歷史。
受通貨膨脹、經濟增速下滑與限制三公經費三重因素的影響,高端白酒量價齊跌,正面臨著成本上升、銷售不暢的壓力。隨著國際酒類品牌紛紛搶占中國市場,白酒產銷量占整個飲料酒總產量的比重逐年下降的
現象也較為突出。盡管白酒行業正在經歷深層次調整,“中國白酒金三角”行業產銷量和收入仍然是上升的,從“中國白酒金三角”白酒企業的市場集中度、企業經營效率看,整個區域整體發展都很健康。這說明對市場對“中國白酒金三角”白酒的需求仍然非常扎實,當前的產業調整是一個擠泡沫、去偽存真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