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2023年,醬酒板塊整體實現銷售收入2300億元,同比增長9.5%;實現利潤約940億元,同比增長8%。在過去一年外部市場環境諸多不確定因素影響下,從銷售到利潤,醬酒板塊均實現了逆勢增長,這充分說明醬酒依然是白酒行業的優質賽道。
當然,與前些年相比,當前醬酒市場也正在發生著深刻變化,其中最明顯的轉變是,醬酒已從過去的野蠻發展時代進入到品質化、品牌化、精細化發展階段。在此背景下,哪些長期恪守匠心品質、持續精耕市場、大力加強品牌建設的醬酒企業自然將從中受益,貴州全太燒坊酒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全太燒坊酒業”)就是其中一個比較優秀的代表。
全太燒坊酒業坐落于中國醬酒核心產區茅臺鎮,本地獨特的水源、土壤、氣候、優勢微生物群落渾然天成,從而賦予其先天具有正宗醬酒的“高貴血統”。從這個角度來講,離開茅臺鎮生產不出茅臺酒,同樣也生產不出全太燒坊美酒,畢竟二者同享茅臺鎮不可復制的生態釀造環境和資源。
其實,從全太燒坊酒業的發展脈絡來看,其在歷史上也與茅臺存在著一些淵源。資料顯示,光緒五年(1879年),孫全太與仁懷縣大地主石榮宵、“王天和”鹽號老板王立夫合股,在茅臺村開設釀酒燒房。該燒房由股東名字和店名各取一字,故命名為“榮太和燒房”,并由孫全太長期擔任掌柜。(資料來源《茅臺酒廠志》,茅臺酒廠編著,科學出版社,1991年12月第1版)
后來,“榮太和燒房”更名為“榮和燒房”,即王茅前身。而作為榮太和燒房曾經的掌柜和王茅創始人之一,孫全太也在1915年成立了“全太燒坊”,并在此基礎上將“王茅釀造法”進一步傳承和發揚。彼時,坊間一直流傳著“自古茅臺出佳釀,唯有王茅冠群芳”的說法,王茅(包含全太燒坊酒)的高品質及受歡迎程度可見一斑。
關于“王茅釀造法”,業界專家總結為“天地糧曲人法器”七字要訣。相關資料顯示,1959年,國家輕工業部派熊子書等人組成“貴州茅臺酒總結工作組”赴廠,對以“王茅”酒師鄭義興、王紹彬為主的“王茅釀造法”進行全面科學總結,提出了“天地糧曲人法器””七字要訣,并于1960年寫出《貴州茅臺酒整理總結報告》(初稿)共9章38節。
而具體到全太燒坊酒業,其秉承古法釀酒,恪守“天地糧曲人法器”七字要訣,采用“王茅釀造法”釀造大曲渾沙醬酒,以優秀品質傳承了孫全太和榮太和燒房的文化淵源。而在白酒這樣一個講究發展底蘊的行業里,全太燒坊酒業承接上述燒坊深厚文化,自然稱得上是一個“根深”的品牌,也因此其不需要進行過多市場教育便可占領消費者心智。
文化根深的品牌自然枝繁葉茂。全太燒坊酒業一直以優質產品為核心,以服務消費者為宗旨,以忠誠同消費者交心,以利他為發展目標,尤其是以全太燒坊-宗師15、全太燒坊-宗師30等為代表的產品,打動了更多消費者的味蕾,從而也進一步擴大了企業的消費群體。近年來,面對外部市場環境諸多不利影響,全太燒坊酒業之所以能夠保持穩健發展節奏,很大程度上也正是得益于此。
對于企業未來發展,全太燒坊酒業總經理羅羽表示,公司將把長期主義堅持到底,在恪守“天地糧曲人法器”七字要訣的同時,也將一直傳承和弘揚榮太和燒房文化及王茅釀造法,并繼續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客戶滿意度為宗旨持續為廣大消費者提供更高質價比的醬香美酒。
“當前醬酒面臨行業調整和市場轉型的雙重壓力,這是不爭的事實,但醬酒作為行業高確定性的香型品類同樣毋庸置疑,醬酒板塊整體產銷規模持續增長充分說明這一點,我們對未來發展充滿信心。”羅羽這樣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