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30年前的1988年,茅臺酒廠注冊了“華茅”、“王茅”、“賴茅”三個商標。但此后一直從未啟用過,因此與“三茅”的傳人鬧出過撤銷、異議等諸多紛爭。
今年1月6日,國酒茅臺官微發布了為茅臺的新品“王茅”酒、“華茅”酒設計形象的微博,邀請網友參與,而茅臺集團新聞發言人彭云也證實,“賴茅”酒的上市準備工作已由注冊地在貴陽的醬香酒公司開始進行。
這是否預示著商標之爭已落下帷幕?“三茅”傳人對此有何反響?賴家傳人賴亞飛、王家傳人王崇雍和華家傳人華效先均對長記者表示,茅臺應該將商標歸還他們。而茅臺集團前董事長季克良則透露,這屬于歷史遺留問題,相信法律最終會妥善解決。
“賴茅傳人”已成茅臺強力對手
“是我們80年代初提出申請‘賴茅’商標,他們(茅臺酒廠)就發現了,提出了異議,并且一口氣把‘華茅’、‘王茅’、‘賴茅’全部注冊了。”賴永初的孫子、貴州賴永初酒業有限公司總經理賴亞飛對長江商報記者說,“賴茅”的商標爭議,不同的人跟茅臺已進行了四輪。如果有必要,他們會啟動第五輪,“現在講依法治國,法制環境比以前好,我們有信心。”
上世紀八十年代,條件稍有好轉,環境開始寬松,賴永初的經商頭腦又轉了起來。他通過省政協提出提案,希望恢復自己一手一腳創建的“賴茅”品牌。賴永初之子賴世強說,父親的想法是,茅臺酒價格貴,一般人喝不起,我們就生產價格親民的賴茅酒,便可讓天下人都嘗到“茅臺酒的味道”。
年已八旬的賴永初無懼從頭再來。但令人遺憾的是,壯志未酬,賴永初于1981年中腦溢血突發身亡。
賴世強身上也流淌著父親商人的血液。這位1968年的第一批上山下鄉知識青年、1972年的貴陽小河軸承廠工人,決定扔下鐵飯碗,秉承其父遺愿,獨資恢復重建老字號恒興酒廠于茅臺鎮。
廠子建成后,賴世強按照“賴茅”酒的正宗傳統工藝,延聘當年酒廠的主要釀酒師主持釀造工程,很快便喚醒了消費者的記憶,不少老酒民都感慨“賴茅酒”又回來了。
“賴茅”商標暫時拿不回來,賴世強就把所生產的酒產品注冊為“賴永初”酒。2011年,“賴永初酒”拿到除茅臺集團外的貴州第二塊酒業“中華老字號”,成為茅臺集團強有力的競爭對手。
作為“三茅”中做酒最早、身份最顯赫的華家,其傳人做酒的情況又如何呢?
貴陽華家,后人們多在學校、政府、醫院等國家單位工作,教書先生居多。改革開放之后,在貴陽百貨公司站柜臺的華之鴻的曾外孫文嘉禾,曾找華樹人等商量恢復“華茅”釀酒。當時的問題是“沒錢”。2006年,退休后的文嘉禾得到了一位“有錢朋友”的投資,開始小規模地經營酒業,并以華家后人的身份為招牌招徠生意。
華樹人唯一的兒子、也是教師的華效先,1999年也與人合作,創辦了一家“貴州華酒酒業有限責任公司”。這個酒做得怎樣?受大環境影響大嗎?華效先老先生并沒有深談。
“王茅傳人”念念不忘商標
父親被槍斃的王崇雍,五六年以前也開始參與做酒。他把父親的照片和“榮和燒坊”的使用權,授權給了外甥吳明泉。有關“榮和燒坊”的注冊非常熱門,吳明泉注冊到了“王氏榮和”(長江商報記者查詢發現相關申請有500多條)。
不過,目前這個酒做得效果還并不理想。王崇雍說,他目前還沒看到錢,只是外甥平常幫他和老伴買藥。
作為茅臺鎮上的大姓,王家后人做酒的也不少。“王祖燒坊”的品牌持有人劉超偉說,有品牌的至少10多家。
整個茅臺鎮1000多戶,王家人有兩三百戶。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改革大潮襲來,王氏宗族族長、江湖稱號“王保長”的王玉先開始辦廠釀酒。最初叫列合酒廠,后來用大兒子的名字,更名為啟洪酒廠。再后來,他把生意也交給了王啟洪打理。
“王秉乾就是我們的祖祖一輩的。”王啟洪說,2012年,父親王玉先去世,他遷到省府貴陽居住,把酒廠生意交給了兒子王政興和女婿劉超偉。
自家釀的好酒當散酒賣,賣得慢;賣給別人做基酒,是做嫁衣,又甚是可惜。接盤的新一代人決定做品牌,服務小眾人群。他們求“王茅”商標而不得,轉而注冊了“王祖燒坊”。
隨著酒業形勢直轉而下,高端小眾品牌的路變得很難走。去年9月,他們決定跟酒仙網合作,做一款價廉物美的民酒。去年10月28日正式發售,逐漸開始暢銷。春節前,酒仙網的天津、上海、武漢等酒倉都賣斷了貨。
“我不懂電腦,也不懂網絡,我連手機都只會打、接電話。”王啟洪說,自己讀書不多,網上怎么賣酒,是年輕人搞的事情,他只能瞧個熱鬧。
王啟洪的五妹王貞嫁到了廣東中山。2005年起,她也開始做酒。王貞念念不忘先祖的“王茅”品牌。2013年,她在澳門成立了一家“王茅酒業開發有限公司”,并在澳門注冊了“王茅”商標。
2013年成都全國春季糖酒會上,王貞的澳門“王茅”酒跟茅臺集團發生沖突。茅臺集團員工看到澳門“王茅”的會展宣傳,向工商舉報商標侵權,和成都工商聯合打假,“王茅”酒被整改下架。
不過,經營“王祖燒坊”的王家人仍然沒有放棄希望。他們表示,會繼續想辦法爭奪“王茅”商標。
“三茅”傳人反響一致
“賴茅”和“王茅”、“華茅”一道,被茅臺酒廠已注冊快30年,卻從未啟用過。因此還鬧出撤銷、異議等許多紛爭。
“我們注冊了幾百個商標,有的防御商標必須要注冊,但不一定都要用。”此前,茅臺集團知識產權處的楊駿這樣解釋。
1月6日,國酒茅臺官微發布了為茅臺的新品“王茅”酒、“華茅”酒設計形象的微博,邀請網友參與,而茅臺集團新聞發言人彭云也證實,“賴茅”酒的上市準備工作已由注冊地在貴陽的醬香酒公司開始進行。
那么,這是不是意味著貴州茅臺真要開始實施中長期“133戰略”——打造1個世界級核心品牌(茅臺)、3個戰略品牌(華茅、王茅、賴茅)、3個重點品牌(漢醬、仁酒、王子),打造大茅臺“品牌集群”了呢?茅臺的這種轉型真的好嗎?
有分析者認為,如果茅臺能讓“賴茅”、“華茅”、“王茅”復活,三茅聚頂,有故事有內涵有歷史,中端、高端品牌商譽將更加鞏固,“無需再造品牌就可以從中端到高端到超高端全覆蓋。”
也有分析者指出,茅臺以前的系列酒都只能靠捆綁銷售(跟茅臺掛鉤),業績很不好,現在如此多的系列品牌,并不利于認知,不會產生好的效果。而且,這樣講故事還更會引起大家對茅臺三位創始人故事的過分關注,如果被三位創始人的后人利用(譬如賴家),反而會有利于他們的產品營銷。
對茅臺要推出“賴茅”、“王茅”和“華茅”酒,“三茅”后人反響出奇的一致。
賴家傳人賴亞飛對長江商報記者表示,“茅臺做到這么大了,應該踐行社會責任,不要跟別的小企業爭資源、爭政策、爭市場、爭商標,把‘賴茅’還給本來的人。”
王家傳人王崇雍說:“王茅”這牌子是我們王家的,1915年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獲得的國際大獎也是我們的,茅臺請還給我們。
華家傳人華效先說:“華茅”這牌子是我們的,只是我們現在還沒有能力拿回來。
茅臺要推出“賴茅”、“王茅”和“華茅”產品,三個商標都有競爭對手在爭奪,茅臺集團應該怎么辦?對此,茅臺集團前董事長季克良告訴長江商報記者:“以我個人的意見,這是個歷史問題,現在不是要依法治國嗎?我們相信法律會妥善解決。”
記者專門向茅臺集團董事長袁仁國發去采訪短信,但未得到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