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預調酒正從導入期進入成長期,處于需求爆發拐點,主要由于人均GDP、城鎮化率發展一定階段后,預調酒符合低度酒消費趨勢及女性和年輕群體消費口感和感觀。
從預調酒占總體酒類和啤酒比例估算:未來市場空間190億-275億元;一份報告顯示,預調雞尾酒市場進入快速增長期。目前預調雞尾酒行業總量較小,僅占整個中國釀酒行業的 0.12%,還存在巨大的市場發展空間;預計2014年以后預調雞尾酒市場將會持續高速增長,2020年銷售量將達到1.5億箱以上,銷售金額達到百億元級別,有望成為酒類飲品的一個重要品類。
當前預調酒廣闊的發展前景吸引了不少大型企業的目光,其中就有主營豆奶豆漿等傳統液態飲品的黑牛食品。
2014年12月初,黑牛食品公司旗下的廣州達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推出全新產品達奇(TAKI)預調雞尾酒,并重金請來韓國明星金秀賢為產品代言,達奇(TAKI)大有爭奪預調雞尾酒行業第一品牌之勢。
盡管當前銳澳與冰銳形成預調酒市場“雙巨頭”的形勢,不少業內人士仍然看好達奇(TAKI)的發展,認為其或將成為后起之秀,并能與市場上已經發展成熟的兩大預調酒品牌抗衡。
數據顯示,截止五月份,TAKI已經合作的經銷商約有300多家,產品市場分布160 多個城市。
品牌知名度和成熟的渠道網絡無疑是黑牛食品做預調酒的兩大優勢,然而,顯而易見,達奇(TAKI)在市場開拓上并不容易。
不止黑牛集團,傳統的白酒企業也開始扔掉“架子”紛紛試水預調酒市場。
瀘州老窖表示,公司在上個世紀就已有相關技術儲備(指雞尾酒)”,并且“正在密切關注這塊市場發展狀況”。
青青稞酒去年8月舉行的投資者活動日上出示了其稱為“待研發產品”的三款預調酒供投資者品鑒”,同時,對投于資者研發預調酒的建議,青青稞酒表示,“正在研發針對適合年輕人的公司酒,目前項目正在有序進行中。”
今年的二月份,洋河股份也公開表示洋河預調酒產品今年上半年可能就會進入市場,并稱“洋河看好預調酒品類的發展,2015年全年任務5000萬元;用2-3年時間讓其成為行業主流品牌;成為公司新增長極,用3-5年成為預調酒行業領導者。”不過,對于具體的研發進展和產品上市時間,洋河并未給出明確答案。
此外,早在去年11月份實踐預調酒之謀,率先推出德古拉中式預調酒的五糧液似乎也沒能真正吃到這塊“看似鮮美的蛋糕”。
這場酒業大佬們的預調酒之謀似乎有些“雷聲大,雨點小。”可見,白酒企業試水預調酒進行品類創新并不是一件易事。白酒是否可做預調酒基酒、如何實現產品差異化、如果開拓銷售渠道都是必須面對的現實問題,白酒企業的預調酒之路,依然前途未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