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微信朋友圈傳出兩則并購傳聞,再次引發行業的高度關注。
第一則是剛剛上市的金徽并購陜西白水杜康的新聞,另一則是洋河跨界、跨區并購貴州貴酒的傳聞。這是繼古井貢并購黃鶴樓以來,行業傳出的最新并購新聞了。
我在今年早些的主題演講中也曾提到過,白酒面臨兩極分化的局面:未來要么更大的好活,要么更小的好活,中間環節會被大企業的碾壓和小企業的騷擾變得舉步維艱。因為白酒已經進入了新品不增量、市場拓展不增量、客戶開發不增量的銷售總量不增加的拉鋸戰里,其根本是消費人群不增和行業總量不增造成的,企業只能依靠結構性增量——并購重組銷售,把別人銷售吃掉維持高增長,這對于一線上市集團軍來說非常重要。未來中國白酒產業的競爭,核心還是在資本運作的整合并購能力上。
在這種并購潮流下,未來二三線品牌,年銷售額在3-5億的企業將成為并購的熱點,將自己融入到大集團中,以保全身家,獲得更好的發展才是出路。堅守的結果是痛苦和挫折,跳出來才能讓產業更好的發展,也讓自己獲得更好的發展。
那么經過了華澤并購潮和聯想并購潮之后,還有哪些企業值得并購重組呢?尤其對于老八大名酒來說,還有哪些企業值得去并購呢?
白酒區域板塊市場分析
川黔板塊(四川、貴州)
傳統名優白酒聚集地。以五糧液和貴州茅臺為代表的全國性傳統名優白酒主要集中于西南川黔地區。
四川除了是中國最大的白酒產地之外(產量在全國的占比約為30%),更是眾多名優白酒的聚集地,其中五糧液、瀘州老窖、劍南春、郎酒、沱牌曲酒、全興大曲都曾在國家評酒會上被評選為國家名酒。
貴州除了茅臺,國臺、董酒、貴酒、貴州醇、鴨溪老窖等經過了資本化運作之后,市場表現也還不錯。
蘇皖板塊(江蘇、安徽)
以洋河的藍色經典和古井貢的年份原漿迅猛增長為標志,蘇皖地區白酒品牌向中高端升級的趨勢明顯,還包括口子窖年份酒、迎駕年份酒等。整體而言蘇皖地區白酒營銷能力強,以口子窖的“盤中盤”終端操作模式和洋河的深度分銷模式為代表,加上宣酒的逆勢發展。蘇皖雖然是白酒競爭的重災區,但還有一定的發展空間和機會。
魯豫板塊(河南、山東)
地產酒眾,省外名酒聚焦中高端市場。山東、河南是白酒產銷大省,地產品牌眾多,但兩省地產酒的品牌競爭力不強,主要盤踞中低端市場。魯豫板塊的中高端白酒市場成為眾多省外二線名酒爭奪最激烈的區域,這個區域哪個品牌來都能夠找到立足之地。
這幾年經過整合發展,山東形成了景芝為首的格局,河南也逐漸形成了以酒祖杜康為首的品牌格局。未來能否成為資本化的盛宴之地,還要看企業操作能力。
兩湖板塊(湖北、湖南)
鄂酒布局全國市場,湘酒資本活躍。
湖北白酒稻花香、枝江、白云邊的收入均早已超過20億,尤其是稻花香號稱超過100億,其收入和產量均位列全國前20名。鄂酒主要優勢在中低端,在全國市場的布局上領先于其他地產白酒。
湖南地產酒少,整體競爭力不強,但湘酒市場資本運作活躍,以華澤集團和瀏陽河酒業為代表,可惜的是瀏陽河這幾年在資本運作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市場越來越小。酒鬼因為塑化劑的影響,股票也一度淪為ST,好在湘泉極力救主。
華北板塊(河北、山西、內蒙古)
地產龍頭區域強勢,省外影響力不高。
河北的老白干、內蒙古的河套王、山西的汾酒無論是收入、產量在相應區域內都具有絕對領先的地位,在全國范圍有很好的知名度,其它還有眾多本地品牌在堅守陣地。
尤其是河北省,形成了冀南以叢臺為首,冀中以衡水老白干十八酒坊為首,冀北以板城燒鍋為首的消費格局。除此之外,作為省府的石家莊雖然有不少白酒品牌,但是沒有形成勢頭,唯一值得一提的是最大的酒廠味道府,除了傳統的白酒之外,還有千年古方羊肉雪梨發酵的羊羔酒。
內蒙古則每個旗都有自己的品牌,但是總量都不夠大。
山西則一枝獨秀汾酒獨大,但是這兩年汾陽王發展迅猛,另外老二梨花春基本淪為老三。
西北板塊(甘肅、寧夏、陜西、新疆)
除了老四大名酒西鳳外,西北酒板塊其實表現不俗,只是被ST皇臺拖累很多年。仔細看看西北軍具有狼虎之勢,新疆有伊力特酒一直表現不俗,甘肅有后起之秀金徽成功上市。西北酒當前正處于集體回歸中,尤其是西鳳這幾年表現突出,正在醞釀上市。
未來西北板塊將承接國家一帶一路的戰略,在白酒消費量上以及文化輸出上具有很大的潛力,本屆政府的國家戰略下,西北軍將獨占鰲頭。
京津板塊(北京、天津)
作為中國首善之區的北京和最早的直轄市天津,這兩個地方無疑是北京消費的重鎮。但是北京長久以來還是本地酒紅星和牛欄山的天下,外來酒除了茅、五、劍、汾、瀘等老八大名酒具有穩定的消費群體外,其它酒品牌在這里起起伏伏。而天津除了津酒、漁陽王等少數品牌外基本沒有其他地產品牌。
東北板塊(遼寧、吉林、黑龍江)
東三省不僅是中國老工業區,而且還是中國白酒主糧——高粱主產區,同時還是中國白酒消費大區,人均飲用量驚人,但是總體消費水平不高,可惜就是沒有自己的主導品牌。大家各自為戰,只有光瓶酒的代表老村長、龍江花園、黑土地等少數品牌走出區域,其它的都是窩里斗。
高原板塊(西藏、青海、云南)
作為高原生態產區,受本地農業及傳統影響,西藏及青海主要以青稞酒為主,其中著名品牌有青海的互助青稞酒的天佑德青稞酒,現已成功上市。其它地產品牌雖然多,但是表現一般。
云南則以小鍋酒、米酒為主,因為民族比較多,所以飲酒文化比較多元化,品牌還沒有形成潮流,目前具有影響力的有滇西1944、保山品斛堂、大理的雪山清酒等一些品牌,最大的量來自散酒消費。這兩個地方是未來生態投資的重鎮,是健康白酒的主產地。
兩廣板塊(廣西、廣東)
兩廣目前沒有主流的白酒大品牌,除了廣東的九江雙蒸酒和梅州的長樂燒酒,還有廣西被勁酒全資收購的天龍泉表現不凡外,基本上沒有什么地產品牌,多數都是外來酒的天下。
閩浙贛板塊(福建、浙江、江西)
這個板塊除了江西白酒有四特酒表現不凡外,浙江是白酒品牌的空白區,沒有自己的產地品牌,全是黃酒天下。
福建是外來酒尤其是洋酒、葡萄酒、啤酒的天下,也沒有自己的白酒品牌。前幾年福州糖酒會出了一個福茅酒,具有一定的市場表現,但是不具備參考價值,F在臺灣的金門高粱在這些區域表現不錯。
哪些品牌值得上市并購
川黔板塊:川豐黔糊涂,云深不知處
雖然川黔是白酒龍頭,但是市場還是有可以整合之處的。此番洋河傳說并購貴酒,也是其中原因之一。川黔地區雖然還有很多基酒生產大戶,但是沒有品牌可以考慮成為基酒生產基地,比如說仙潭、高洲等酒廠。有并購價值的有豐谷、小糊涂仙和貴州醇。
其中首選豐谷,因為生不逢時,否則豐谷自己上市一點問題都沒有。全國有自己的市場基礎,而且銷售規模在2014年突破20億元。
其次可以看看小糊涂仙,因為市場銷售基礎比較好,在醬酒里也是一枝獨秀很多年,并且其銷售主力在華東華南,因此對于想進入這些區域的大集團來說比較好。只是人家小糊涂仙,估計活得很滋潤,很難被并購吧。除此之外,還有貴州醇等品牌可以關注。
蘇皖板塊:蘇皖酒家,看皖喝湯
蘇皖板塊機會不多,古井貢、金種子、洋河、今世緣、迎駕、口子窖等該上市的已經上市了,該重組的也已經重組了。而且市場競爭激烈,留給企業重組的空間不多。
江蘇的三溝一河,也就剩下湯溝了,沒有多少價值,喝湯估計要被嗆到, 留下的高爐家已經被并購重組過一次。最后一個寶也就是皖酒了,而且皖酒在廣東做得不錯,尤其是廣深兩地。
魯豫板塊:豫有寶豐又張弓,魯能泰山還蘭陵
魯豫酒板塊有點委屈,雖然是中國少有的白酒釀造及釀造大省,而且也有眾多閃耀的品牌,如杜康、扳倒井,卻沒有自己的上市酒企,真是比竇娥還冤。尤其委屈的是山東白酒企業,雖然當年秦池、孔府家酒很風光,但是一直沒有走出秦池的陰影,可見做市場不能太狂,還是要腳踏實地。
魯豫板塊除了杜康、景芝估計不好企及之外,以下其它的都可以見好就收: 泰山特曲、扳倒井、蘭陵、 宋河、寶豐、張弓、賒店、仰韶。特別值得關注的寶豐,作為清香型的第二大主戰場,特別適合汾酒集團并購,因為寶豐不管身段還是基礎都還不錯,只是被吸血太多了,估計整合比較困難。
兩湖板塊:天上九頭鳥,還看黃山頭
惟楚有材的南蠻雄地,整合其實不容易。先有華澤拿下邵陽大曲,后有聯想拿下武陵酒,再有古井貢拿下黃鶴樓。除了一家酒鬼上市外,沒有上市的枝江、稻花香、白云邊表現都不俗,基本很難整合。真是天上九頭鳥,地上湖北佬,要想在湖北做出來不容易。
但是并不是湖北沒有機會,還有一些品牌值得關注。比如說黃山頭、楚園春(據傳已經被并購)還可以關注,市場基礎也還不錯。另外湖南開口笑、瀏陽河可以關注,其它的沒有特別可以說的。
華北板塊:冀叢臺里乾隆醉,晉賣春來蒙古王
華北板塊作為中國白酒消費釀造的重鎮,目前有汾酒、衡水老白干、牛欄山三家上市公司,未來可以整合的空間還有以下幾個地方:
內蒙古除了河套王難以整合外,可以關注寧城老窖、蒙古王等區域品牌。
山西雖然是汾老大的地盤,但大樹底下不好乘涼,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因此可以關注一下梨花春和汾陽王,這兩個品牌是進入山西的落腳點。其中汾陽王比較難整合,市場發展迅猛,大有超過杏花村的感覺。但是梨花春歷史底蘊和清香基礎有,所以值得資本關注。
針對河北來說板城燒鍋已經被聯想吃下,衡水老白干已經上市,劉伶醉已經被巨力吃下,接下來可以整合的也就是乾隆醉、叢臺了,叢臺作為邯鄲的招牌,估計很難拿下,乾隆醉還有一定空間。
西北板塊:杜康一去太白貴,九糧液里肖爾布來克的救贖
西北狼一直都是被大家忽略的一個區域,但是其資本表現不凡,不僅有ST皇臺,還有伊力特和新晉的金徽,未來西鳳正在規劃運作中。
這個區域民族比較復雜,所以品牌也比較復雜?梢躁P注的有:
如果陜西的白水杜康已經被金徽瞄準,可以再企及的也就是詩仙太白酒了。
甘肅的九糧液可以并購,尤其適合五糧液并購,其中原因大家可以細細品,此處不廢話。
新疆可以考慮一下肖爾布拉克,這個品牌在新疆表現不錯,而且有一定基礎,想發展一帶一路的企業,可以考慮在這里扎根,對接國家的政策和轉化生產力。
京津板塊:紅星無戲牛欄山,永豐漁陽可稱王
京津版塊可以整合的空間比較少。紅星基本不可能被整合并購,放低要求可以考慮永豐二鍋頭和天津薊縣的漁陽王酒,還有京酒可以關注一下。這個區域沒有可以特別關注的,一是沒有品牌力,二是釀造沒有機會,所以基本可以忽略。
東北板塊 :道光龍口黑土地,榆錢樹里北大荒
人說東北不出好酒,但是東北卻出好高粱。而且前幾年五糧液拿下三溝,以為東北酒業要振興了呢,沒有想到只是虛晃一槍,還是東北人自己耍大槍玩光瓶玩得熱鬧,東北出了個老村長,成為全國人民光瓶酒的榜樣。
東北作為白酒文化濃郁的地方,天寒地凍中卻沒有一個自己的好品牌,有點可惜。但是要想整合東北酒企,以下企業可以關注:遼寧有道光廿五、老龍口朝陽凌塔、鳳城老 窖、鐵剎山這四個品牌;吉林有榆錢樹、洮南香洮兒河、龍泉春、大泉源四個品牌;黑龍江有玉泉、黑土地、北大倉、富裕老窖、牡丹江五個品牌。
我個人特別推薦遼寧道光廿五、老龍口,吉林榆錢樹、龍泉春。黑龍江首選黑土地,北大倉估計難整合,還可以關注牡丹江。為什么這么推薦,因為東三省的白酒品牌命名太粗曠了,適合傳播品牌化升級、有味道的也就是這幾個,其它的都太犀利,不太適合放大。
高原板塊:高原無酒一大撼,生態白酒應見奇
這是未來生態白酒產區,好山好水好文化,國家也會重點扶持的區域。雖然西藏、青海、云南屬于民族區域,白酒消費量不多,但是文化多元化。這個區域雖然沒有可以值得關注的品牌,但卻是省內并購重組的區域,具有內在整合的機會點。
兩廣板塊:兩廣白酒無名牌,九江雙蒸長樂燒
兩廣作為中國經濟的前沿,一直沒有自己的品牌白酒,因此可以關注的品牌也基本沒有,天龍泉已經被勁酒全資收購,廣東的九江雙蒸和長樂燒這兩個品牌已經被資本化運作過,具體有沒有整合空間就比較未知了。
閩浙贛板塊:閩浙白酒零零零,李渡前頭章貢酒
閩浙都是商業比較發達的區域,大家都有大把賺錢機會,所以沒有人關注白酒這種傳統產業,因此這兩個省基本沒有可以關注的白酒品牌。
而相對落后的江西,本地白酒品牌比較多,可以關注并有機會并購的有章貢王和李渡這樣的品牌。但是這兩個基本已經被資本玩過幾輪了,有沒有味道,味道如何還需斟酌。
綜上所述,目前二三線品牌中值得資本關注,具有價值的品牌僅有:豐谷、小糊涂仙、貴州醇、皖酒、黃山頭、瀏陽河、梨花春、汾陽王、叢臺、乾隆醉、寧城老窖、蒙古王、太白、九糧液、肖爾布拉克、道光廿五、老龍口、榆錢樹、龍泉春、黑土地、北大倉、牡丹江、藏泉、長樂燒、章貢王等,區區25個品牌,這些品牌有很多都已經被資本化重組過幾次,但是從長遠來說,還具有很好的市場價值。只是看代價多少,未來兼并的戰略是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