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對行業內企業研究發現,上一個行業周期內高成長企業依據戰略選擇及營銷模式的不同分為兩類:全國化細分價格帶壟斷類型企業和區域聚焦全價格帶覆蓋類型企業。
全國化成長邏輯:聚焦價格帶,企業以單產品切入撬動市場。通過具有共性的消費人群、消費場景實現資源、組織、商業的發育,實現全國化擴張,以此獲得良好的成長勢頭。
全國化細分價格帶壟斷類型企業:在全國市場上,針對價格帶所屬的目標消費人群定位,通過品牌塑造和產品導入,全區域持續整合商業資源實現份額占有。這些企業在一個細分價位上獲得了這樣的市場領導地位,因為一個細分價位其實它背后代表的是一個相對聚焦的消費人群以及與這個消費人群相對應的消費行為和消費需求;而他的消費價值是有共性的,所以在這個層面上獲得了一定的市場基礎和消費者基礎以后,在全國更大的區域市場可以獲得持續的高成長。該類型企業有:茅臺、五糧液、劍南春、牛欄山、老村長等。
全國化細分價格帶壟斷類型企業按照價格帶劃分500元以上代表性企業為茅臺、五糧液,80-500元代表性企業為劍南春、瀘州老窖,80元以下為牛欄山、老村長。
以茅臺、牛欄山為代表的典型性全國化細分價格帶壟斷類型企業,初期均以單一產品為品牌支撐,全國范圍內占有消費者心智。該類型企業順應了行業周期的走勢,在過去的“黃金十年”里,保持了年復合增長率30%左右的速度增長,其增長速度高于行業平均水平,成長勢頭良好。
區域成長邏輯:以產品線的完善為基礎,區域性龍頭企業不斷完善組織效能、拉升品牌勢能;谄放频睦瓌优c組織的推動,促使企業完成上一周期的高速增長。
區域聚焦全價格帶覆蓋類型企業:在目標區域市場內,基于全渠道,全價位覆蓋的市場目標,不斷進行品牌塑造、產品體系、組織架構、營銷體系的配稱和優化。這些企業都在過去的黃金十年里快速成長為幾十億規模的白酒企業,而且復合增長率遠高于行業的平均復合增長率,并且在這些區域市場他們具備絕對的消費者心智的占有,也因為市場份額高占有他們獲得了絕對定價權。該類型企業有:古井貢、白云邊、景芝、衡水老白干、四特等。
全符合區域聚焦全價格帶覆蓋類型的企業均為區域龍頭企業。區域性龍頭企業順應了行業周期的走勢,維持了年復合增長率30%左右的速度穩步增長,其增長速度高于行業平均水平,成長勢頭良好。此類企業聚焦省內區域為核心市場,絕大部分資源聚焦在本省及周邊部分省份,產品線由低端到高端全渠道全價位覆蓋。
不同省區市場形成競爭格局
不同的省區市場形成了不同的競爭格局。最為典型的有:山東市場“區域市場割據”的競爭格局,安徽市場“多價位產品錯位競爭”格局,湖北市場“強勢品牌壟斷”的競爭格局。
山東市場“區域市場割據”的競爭格局
山東市場表現為每個地級市場、甚至每個縣城都有自己的競爭優勢品牌,極少數產品能夠跨區域銷售,形成了幾個泛區域品牌。泛區域品牌僅僅占據面上的優勢,在各個區域內,都有自己的競爭優勢品牌。產品流行多年,消費者忠誠度高。
以景芝為例,其優勢產品為“景陽春”系列,市場暢銷產品價位位于“30-100元”,其優勢的市場為濰坊、東營、濱州、淄博,成為泛區域品牌。在這些優勢區域市場內,濱州的天地緣,在濱州市區占據了競爭的優勢地位。以景芝的大本營濰坊市場為例,其下的縣城,也都有自己的優勢品牌。比如壽光市場,雖然景陽春小老虎有很大的銷量,但是此價位的優勢品牌仍然是宏源和齊民思。
雖然山東市場的區域割據嚴重,但是所有的競爭品牌都表現出一個特點:主導產品流行多年,消費者忠誠度高。像扳倒井的藍尊、井窖,景芝的景陽春,瑯琊臺的長生、紅梅;這些產品短的流行三五年,長的流行十幾年,甚至二十年。
上述兩個方面的原因,也就造成了山東白酒市場競爭的“諸侯割據”的競爭格局,酒企特別多,每個縣都有一個品牌,而且活的比較滋潤。當然,山東白酒市場“諸侯割據”的市場競爭格局也僅僅局限在大眾白酒價位,在100元以上的產品,市場競爭格局就比較統一。
安徽市場“多價位產品錯位競爭”格局
安徽市場表現為在30-100元價位,分為多個價格帶競爭,每個價格帶都有自己的優勢品牌,各個品牌價位錯位競爭,在不同的價位和區域都有自己的消費群體。
安徽市場在30-100元的白酒競爭市場,形成了30-50元、50-60元、60-80元、80元以上四個相對比較顯著的價格帶,每個價格帶,都有1-2個本地優勢品牌競爭,在區域、品牌和產品方面形成錯位競爭。這種品牌的錯位競爭,保持了各個地產品牌在中檔價位對市場的持續關注,沒有像其它省份一樣,過度集中在某個價位段競爭。
但是,徽酒的市場競爭雖然相對穩定,但是內部的競爭格局也經歷了較大的洗牌,從2009年開始,古井年份原漿強勢崛起,種子酒也在柔和、祥和取得突破,宣酒在宣城根據地鞏固之后擴展皖南;與此同時,高爐家酒急速下滑,皖酒市場不斷丟失;保持相對穩定的是口子窖和迎駕貢酒。但是口子窖在主力產品5年價格穿底之后,及時推出6年進行置換,逐步完成主力產品的置換。
通過上述表明,安徽白酒市場并非鐵板一塊,雖然一直是地產酒在主導,但是市場主導產品在不斷的進行變化。之所以地產品牌占據優勢,是源于徽酒在渠道運作方面的強勢,特別是在終端,對省外品牌進行終端封鎖,省外品牌在運作終端和渠道時,很難在資源投入方面,叫板地產品牌。
湖北市場“強勢品牌壟斷”的競爭格局
湖北市場主要由白云邊、稻花香和枝江三大品牌主導,其它品牌與這三大品牌相差較遠,這三大品牌在價位、區域展開了全方位的競爭,形成了湖北白酒市場的競爭格局。在50-100元價位,白云邊9年和星級系列、稻花香二號和其收購品牌、枝江王系列,在各個區域、價位展開了激烈的競爭。在三個品牌之外,部分區域也存在著當地品牌,如石花等,但對湖北整體市場的影響不大。
湖北市場在50-100元價位的分布比較集中,相對于安徽市場沒有那么密集。特別是在50-70元價位,白云邊9年,稻花香2號展開了激烈的競爭。在湖北,宴席市場特別發達,百姓宴席市場集中在50-70元的價位。所以,在湖北市場,在中檔產品運作過程中,宴席市場是一個很好的引領渠道。
湖北地產酒的強勢,地產品牌在渠道進行精耕細作,在市場價位進行占位,對市場消費和消費者進行引領,加上一定程度的政府保護,外地品牌在湖北的市場表現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