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化白酒企業“大單品”模式選擇
從區域龍頭企業產品模式構建而言,目前主要存在兩種模式:
1、單一品牌模式:即一個統一的大品牌下的多產品系列,例如白云邊一個統一大品牌,有年份系列、星級系列、年代系列等;眾多企業均是依靠這一模式快速取得成功。
2、雙品牌模式:兩個產品品牌,產品品牌下多產品系列,例如古井有“古井貢”和“古井”兩大產品品牌,古井貢有“年份原漿系列”、“紅運H系列”等;古井又有“淡雅花系列”等;對于雙品牌運作,往往存在爭議,但是在市場導入期,產品不宜雙品牌運作。
產品實施雙品牌運作,往往是由于老品牌的低端化認知消費者短期內難以改變,企業必須導入高端品牌,同時,又不忍心丟失低端市場的銷售份額,于是乎,企業無奈實施雙品牌運作。
從市場表現看,行業內也很難給出哪類模式孰優孰劣,但綜合而言,對于50億目標的區域龍頭企業,單一品牌模式更有利于聚焦組織和資源,更有利于加快大單品的市場地位構建。
“100元大單品+根據地”策略必將成為中國白酒區域化企業的營銷戰略方向之一。
“大單品”是區域龍頭酒企防御的神盾、進攻的利刃;“根據地”是區域龍頭酒企安身立命之本,是一個守得住的山頭,看看白酒業進入調整期后水井坊、舍得等的慘不忍睹,就應該知道沒有文化可怕,沒有根據地市場更可怕。所以,我認為“大單品”和“根據地”是區域龍頭酒企的兩個驅動輪,既要各司其職,還要相互協同。“大單品”是根據地市場成功的結果,也是根據地市場鞏固的推手;“根據地”是大單品的現實載體,也是大單品走出區域、板塊化或全省化的輸血站。
首先我們就專注于區域龍頭酒企的大單品策略,以景芝為例。
2013年底景芝酒業董事長劉全平提出了“深度全省化、產品結構調整、O2O模式創新、組織模式創新”的營銷戰略;確定以“老友景芝”作為產品結構調整的突破口;4月18日“老友景芝”上市,10月底百商工程的省內布局基本完成,萬店工程的終端鋪貨基本完成,在50億影帝黃渤“哈出朋友味”的拉動下終端動銷順暢。
大單品策略愈來愈成為中國白酒區域龍頭企業的營銷戰略方向之一。景芝為什么要做大單品呢?
首先,從快消品的品牌法則看:偉大的品牌背后一定有至少一個偉大的產品,比如可口可樂品牌以曲線瓶為載體,茅臺品牌以飛天為載體,因此需要一只大單品承載景芝品牌(產品品牌和企業品牌)。
其次,從中國白酒業的成功經驗看,大單品也是成就、夯實區域龍頭企業的重要手段,比如9年、12年成就了白云邊,5年、6年成就了宣酒,年份原漿成就了古井,景芝的魯酒龍頭地位勿容置疑,但要形成相對穩固的地位,除了景陽春外,也必須以大單品實現對濟南、青島等區域中心城市的市場突破。
第三,老友景芝可以全新的產品定位,滿足新興中產階層的需求,也能夠迎合消費升級的需求,盡管限制三公消費縮水了高端酒的容量,但是中低檔酒的價格升級、品牌升級依然是中國白酒當前重要的商機。
景芝如何做好大單品呢?
首先,景芝大單品目標消費群體鎖定為“中產階層”。百度百科認為中產階層是:標準一是職業,二是人均或家庭收入;從經濟地位、政治地位和社會文化地位上看,他們均居于現階段社會的中間水平。這是一個貌似明晰,實則含混的定義。我們認為中產階層就是衣食無憂、前景光明、奮斗路上的一般公務員、大中企事業中低管理層和白領、中小企事業中高管理層、小企業主等。
其次,景芝大單品終端價格定價在88-108元/瓶左右,在新民酒時代,既要看到白酒品牌、產品、性價比的理性回歸,也要看到貨幣增發帶來的民酒消費價格升級機會,所以立足山東、放眼大區域的老友景芝,既要匹配自己的品牌支撐力,也要滿足消費者的“好酒實惠”的需求。
第三,老友景芝產品差異化凸顯在“清雅陳香”的酒體創新上。新興的中產階層相對年輕化,喝酒要求“入口柔,下喉順,不上頭,醒酒快“,所以景芝酒業在2萬人消費者口感測試基礎上選定了清雅陳香的風格,從半年來的動銷看這個酒體創新是十分成功的。
第四,老友景芝的品牌形象和傳播溝通以黃渤代言。選擇黃渤出于三個考慮:一是黃渤的親民形象與景芝大單品的中產階層定位相吻合;二是黃渤是地地道道的青島人、山東人;三是黃渤”五十億影帝“的高票房。
第五,老友景芝1.5批+萬店工程+O2O的銷售方法。將費用投到終端上、動銷上,而不是招商上、返利上,在白酒深度調整期更能贏得消費者的信賴。
其次,從已經成功和正在成功的區域龍頭酒企來看,根據地戰略有三個明顯特征:
第一、一定有根據地市場。要么是酒廠所在地市場,如景芝酒業的濰坊、宣酒的宣城;要么是省會所在地市場,如白云邊的武漢、衡水老白干的石家莊、古井的合肥。
第二、根據地一定有成熟的大單品。比如景芝酒業在濰坊根據地的32 %vol如意景陽春(當地人親切的稱為“小老虎”),白云邊在武漢根據地的9年、12年,衡水在石家莊根據地的十八酒坊,宣酒在宣城的5年、6年。
第三、根據地不全依賴大單品,一般以“全價格帶、全產品線、全渠道覆蓋”來實現高市場占有率和對競爭對手切入的防御。以景芝在濰坊為例,先從“全價格帶”看,100-400元/瓶有一品景芝,100元左右/瓶有老友景芝,20-100元/瓶有景陽春,20元/瓶以下有景芝白干。再從“全產品線”看,從香型分有濃香型、芝麻香型等山東主流香型,還有養生滋補酒。最后從“全渠道覆蓋”看,既抓傳統渠道對酒店、商超、零售店等的終端滲透,又抓團購型市場和電商渠道O2O。
根據地市場的重要性勿容置疑,如果能夠總結經驗、練就團隊,那么更可以復制經驗,再造根據地新市場。但是,新市場的開拓往往與根據地市場的守成還是有很多不同之處,所以再造根據地新市場要注意以下兩點:
首先是目標市場的選擇。戰場的選擇是決定戰役、戰爭成功的基礎性因素,很多二戰史學者認為,諾曼底登陸點的正確選擇加速了盟軍勝利的節奏。營銷站中目標市場的選擇也是這樣,要理性、科學,要調研、分析,切忌“事前拍腦子——就這么定了,事中拍巴掌——報喜不報憂,事后拍大腿——追悔莫及”,特別是要注意區域經濟、文化的聯系性,比如對單一中心型省份,得長沙者可得湖南、得武漢者可得湖北,但是對多中心型省份,得南京者未必得江蘇,得濟南者未必得山東。正是基于此,藍色經典當年的沿江八市布局很值得學習。
其次是區域市場運作策略。在古井貢學習到的再造根據地市場的經驗,概括下來是36個字:“多個產品品牌,分別核心產品,強攻市區終端,構建縣鄉網絡,事件營銷傳播,搶位占有第一”。
綜述:“100元大單品”+“根據地”,區域龍頭酒企的驅動輪,“100元大單品+根據地”策略必將成為中國白酒區域化企業的營銷戰略方向之一。
直分銷渠道模式與深度分銷渠道模式
直分銷渠道模式確定的直分銷的組織模式,深度分銷渠道模式確定的深度分銷組織模式,這兩大模式依然是目前100元價位產品的主要組織模式。
直分銷模式:廠家或當地總經銷控制核心終端和分銷商;區域劃片,每個區域發展分銷商,由分銷商建設其它的市場終端網絡。所以,組織主要分為直營組織和分銷組織。直銷組織負責直營終端的開發、建設、維護。一般按照渠道分為煙酒店部、酒店部、商超部,或者其中兩個結合,或者三個結合,根據組織和市場的情況,自由組合;分銷組織負責各個分銷商的開發和管理,負責各個分銷商終端網絡的督察。包括在城區劃分為分銷1部,2部等,縣城的分銷業務員。
深度分銷模式:是由廠家負責終端的開發、建設和維護,經銷商則承擔物流商的職能。廠家的組織職能深化,深入市場開發,建立了煙酒店、酒店、商超、縣城分銷等各個渠道部門;經銷商的組織職能弱化,負責配送和資金墊付等,與廠家的業務員配合,設立物流部門。
以上為100元價位產品相對比較合適的組織模式,廠商的分工比較明確,要么由經銷商負責主導市場,要么由廠家負責主導市場。但是,這種組織體制,廠家負責產品品牌建設,經銷商負責渠道建設和活動執行,廠商分工比較明確。這種體制的優勢在于廠家和經銷商各司其責,廠家發揮其品牌和資金的優勢,做好面上的品牌推廣和消費者認知;經銷商發揮網絡、網點和組織的優勢,做好產品在市場的基礎建設和推廣活動。廠商通過合作,各項工作相互結合,加快產品的市場建設步伐。但是,由于廠商的利益思維和工作重心不一樣,廠家關注的是品牌,經銷商關注的是利潤。廠家關注持續盈利能力,經銷商則更關心現實的利益,廠家和經銷商由此站在了相互對立的角度,因此,市場上出現了如此多的低價銷售、竄貨等行為。
隨著市場的發展,廠商共同建設一支隊伍,負責市場的開發和建設,廠商合作的一體化傾向明顯。但是,此種組織體制,仍是廠商獨立經營,很難做到廠商真正的一體化。所以,為了更好的建設市場,避免上述矛盾帶來的不良影響,廠商的合作體制逐漸向真正的廠商一體化方向發展。
廠家業務員入股與經銷商成立商貿公司;業務員與廠家成立商貿公司;廠家與經銷商成立商貿公司,是其中的三種代表。
瀘州老窖柒泉模式,由廠家的業務員和經銷商入股,組建區域商貿公司。廠家將產品賣給柒泉公司,柒泉公司對市場開展運作,相當于廠家業務員也成為了區域經銷商的股東。通過柒泉模式,廠家將市場建設全部外包,廠家只負責生產。對于業務員,通過公司股權分紅,激勵了其積極性;對經銷商來說,品牌的興衰與其利益息息相關,經銷商開始關注品牌建設,從源頭開始遏制低價和竄貨。
迎駕酒廠,將重點市場的區域經理發展成為經銷商,廠家以產品入股,與業務員共同成立區域商貿公司,自負盈虧,經營由業務員負責。通過此種形式,提升了業務員的積極性,為業務員以后的發展提供了一條道路。廠家又通過區域商貿公司的發展,獲得了額外的分紅。
茅臺分別與多個經銷商一起,共同出資成立獨立運營的子公司,運作總經銷品牌,如水立方等品牌,是廠商一體化的典型形式和代表。
在單個市場,由于渠道運作的特性,直分銷和深度分銷的模式仍將是主流,景芝以濰坊為中心,東營、濱州、淄博、濟南、青島等市場遍地開花,形成了貫通山東東西的直線市場;白云邊在武漢占據了100元以上政商務用酒的優勢地位。所以組織模式不會有太大的改變。但是廠商的合作體制會向一體化方向發展,除了上述三種形式之外,會有其它的形式不斷延伸。但最終的發展方向就是形成利益共同體,共同建設市場,共負盈虧,共擔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