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波蘭政府對內進行經濟改革,對外實施開放政策,使波蘭經濟持續向好,目前已成為中東歐地區綜合經濟實力最強,增長速度最快的國家,由此也吸引了全球的投資者紛紛涌入波蘭。由于波蘭人熱愛伏特加,喜喝烈性酒,世界各國不同種類的酒在波蘭幾乎都有銷售,但是中國酒卻很少。波蘭在酒的進口方面,除了需繳納一定的關稅外,并無其他特殊限制,而且波蘭所處的中東歐乃至俄羅斯周邊地區氣候相對寒冷,適合烈性酒銷售,這給正在尋求國際化突破的中國白酒提供了一條絕佳的路徑。
美國財經股市專欄作家萊恩曾經這樣評價波蘭:“在近1/4世紀當中,波蘭很可能是這個世界上最成功的經濟故事,但是很多人還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波蘭正在勤勤懇懇地構筑著一個現代發達經濟體,如果你的投資能夠參與這一進程,最終的回報肯定不會讓你失望。”我們很想知道這是個什么樣的故事?帶著這份好奇,記者走進了波蘭駐中國使館,專訪了商務參贊羅·古拉爾赤克。
羅·古拉爾赤克身材很高大,看上去很隨和,這使我們在冬天的采訪變得溫暖起來。
經濟領跑中東歐
在人們的記憶中,波蘭曾經是個飽受戰火創傷的國家,經濟也一度面臨崩潰。
對此,羅·古拉爾赤克舉了一個更能反映當時現實的例子。他說:“由于波蘭政府當時的政策失誤,導致貨幣嚴重失衡,匯率失控,貨幣兌換從1美元兌換3個多波蘭茲羅提變成了1美元兌換1000個波蘭茲羅提,甚至10000個波蘭茲羅提,很多波蘭人一夜之間就變得一無所有了,這就是那時的真實寫照。說到這里,羅·古拉爾赤克的臉上充滿了無奈。”
面對如此局面,波蘭人選擇了改革,并做出了一系列重大正確決策:快速實現了工業私有化,讓市場重新恢復自由和競爭的本色;控制稅率,控制債務,獲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2004年加入歐盟至今,波蘭的經濟始終保持著4%的年平均增長速度,是中東歐地區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目前,波蘭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已經超過1.3萬美元。
羅·古拉爾赤克說:“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席卷全球,歐洲也陷入了泥潭,希臘、意大利、西班牙、冰島一個又一個的歐洲國家被卷入其中,被債務壓得喘不過氣來,但波蘭卻受波及很小。”2009年,波蘭成為歐盟國家中惟一一個經濟正增長的國家,創造了歐洲經濟奇跡。
談到波蘭經濟的推動力,羅·古拉爾赤克說:“波蘭的工業私有化程度很高,并且中小企業是經濟的主要推動力,他們創造的價值占波蘭國民生產總值的70%,使波蘭經濟充滿了活力。”
另一個使波蘭經濟能夠良性發展的原因是,他們制定了合理的稅務政策并嚴格執行。企業稅率為19%,是歐洲稅率最低的國家之一。個人所得稅的最高稅率為32%,同樣也在歐盟國家最低之列。同時,政府開支政策也非常嚴謹,哪怕稅收不足,也不得舉債支出。憲法規定,債務對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不得超過60%,目前他們距離這一上限還有相當的距離。
根據歐洲2020發展戰略,到2017年波蘭GDP增幅將達到4.3%。而波蘭財政部的發展計劃顯示,2014年波蘭失業率預計為9.8%,2015年下降到9.3%,到2017年下降到7.9%。2014年工資平均增幅將為3.8%,2015年提高到4.7%,2016年為5.2%,到2017年將實現5.8%的增長。
這一切預示著,波蘭正在創造更大的經濟奇跡。
吸引全球投資者
波蘭的經濟越來越好,全球投資者的目光也越來越多地聚焦波蘭。
羅·古拉爾赤克說:“波蘭一直實施對外開放政策,對各國投資者都敞開了胸懷,目前在波蘭的投資中,歐盟成員居多,但也有一些其他國家的投資者。”
談到這個問題時,他特別提醒:“國外投資者到波蘭投資一定要熟知和遵守波蘭的法律,了解波蘭的風土人情,盲目投資也是有風險的。”
在外國投資者的眼中,波蘭是一個內部需求較高、有著高素質工作人員以及政治穩定的國家。特別是2004年波蘭加入歐盟后,市場的潛力日益凸顯,各國資本紛紛進入,并獲得了豐厚回報。外國企業所獲利潤有相當一部分被再度投入到波蘭,外國資本在波蘭的再投資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伴隨中波經貿關系的不斷發展,中國公司到波蘭投資的也越來越多,這些項目集中在能源建設、基礎設施、通訊網絡等領域。而在眾多的中國公司中,華為無疑是最成功的。進入歐洲市場已經10多年的華為公司,走出了一條以“本土化”戰略推動企業發展的路徑,較好地融入了當地社會,提升了企業形象,在波蘭等中東歐國家贏得了從政界、商界到公司本地員工的一致好評。
當記者說到華為在波蘭的投資時,羅·古拉爾赤克備加贊賞,連連說:“波蘭政府對華為的表現非常滿意,希望有更多這樣的中國公司來波蘭投資。”
與華為形成反差的是,投資波蘭的中國公司也曾有過慘痛的教訓。中國海外工程有限責任公司于2009年獲得承建波蘭華沙至德國柏林段A2高速公路的合同,但開工不久,便遭遇了財務問題,最終被迫終止合同,不得不支付高達1.885億歐元的巨額賠償。談到這件事,羅·古拉爾赤克特別強調:“中海外正是因為沒有讀懂合同導致的失敗。”
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中國企業“走出去”,面對不同于國內的市場環境、法律法規、文化習俗和社會關系,如何化解跨國經營難題,也是必須面對的挑戰。
白酒進入正當時
波蘭人熱愛伏特加。
伏特加在很多國家不外乎是一種商品,但對于波蘭人卻有著不一樣的意義:他們甚至把伏特加當作自己的民族符號。
俄羅斯作家維克托·葉羅費耶夫曾把伏特加稱為“俄羅斯的上帝”。盡管波蘭人沒有俄羅斯人那么煽情,但他們對伏特加的熱愛一點也不比俄羅斯人少。
肖邦是波蘭人的驕傲,而波蘭人把肖邦植入伏特加品牌中,在波蘭最暢銷的三個伏特加品牌中,肖邦伏特加名氣最大,可見伏特加在波蘭人心中的地位。
伏特加進入中國已經很多年了,中國人早已熟知它的味道。當記者問到波蘭有沒有中國酒時,羅·古拉爾赤克搖搖頭說:“雖然波蘭有很多外國酒,但中國酒很少,波蘭人對中國酒的了解也很少。”聽羅·古拉爾赤克這么說,記者便跟他聊起了中國酒。
中國酒源遠流長,釀造歷史就長達9000年。酒也是中華民族的精粹,每一滴酒都是中國人智慧的濃縮。中國人喜歡酒,中國文人更喜歡酒。有人說,俄羅斯歷史和文化中留下不滅痕跡的作家、詩人,幾乎都和伏特加有著不解之緣。在中國同樣如此。也許正是因為有了酒的催化作用,中國的唐詩宋詞才多姿多彩。中國酒伴隨中國歷史的演變留下了許多精彩的故事,當記者講到中國的文君酒就是2000多年前中國西漢大文豪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的愛情結晶時,羅·古拉爾赤克的表情有點驚訝。記者又談起了酒的制作,中國白酒獨有一道制曲工藝,靠制造生物酶來發酵,并在發酵過程中自然生甜生香,這種制作方式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而這樣的美酒不與波蘭人民乃至世界人民同享無疑是一種遺憾。聽完記者的介紹,羅·古拉爾赤克說:“歡迎中國酒進入波蘭市場,波蘭對酒的進口只有關稅方面的規定,并無別的禁忌,中國酒進入波蘭不會有什么障礙。”
以往,中國白酒出口多以東南亞為主,銷售對象也主要是針對居住在那里的華人,這一地區氣候炎熱,并不適合飲用烈性酒。日前,記者也曾采訪過河北衡水老白干釀酒(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永芳。王永芳說:“我們是白酒行業最早"走出去"的企業之一,主要銷售地區是東南亞,在北美也有銷售,但是,銷量增長很慢。”茅臺(600519,股吧)和五糧液(000858,股吧)也是最早開辟國際市場的企業,他們的業績一樣欠佳,海外銷量在公司總銷量中占比很低。這說明,白酒企業僅僅有國際化的意識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對國際市場進行深入的研究,確定真正有潛力的海外市場。
而像波蘭、俄羅斯這樣的國家,氣候相對寒冷,適合飲用烈性酒,并且這些國家的人民熱愛伏特加,對伏特加有著深刻的理解和民族情結,他們也更容易接受其他國家的烈性酒,中國白酒在這些地方才有生存的土壤和空間,也才能真正培育起當地的“本土”市場。
波蘭是中國在中東歐地區最大的貿易伙伴,波蘭的市場對于中國來說,雖然體量較小,但是增長潛力大,后發優勢明顯。波蘭地處歐洲中心,地理位置優越,中國白酒企業如果能夠進入波蘭市場,進而輻射東歐及俄羅斯等周邊國家,或許是中國白酒國際化的一條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