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9“中國白酒國際化發展戰略”座談會上,來自茅臺、五糧液、洋河、瀘州老窖、汾酒、古井貢、勁牌、牛欄山、紅星、青海互助青稞、廣東石灣、塔牌等酒企代表,紛紛結合企業在國際化實踐中的經驗與心得進行了分享。其中,青;ブ囡乒煞萦邢薰竞M獠靠偨浝、技術總監馮聲寶的發言一語破的,堪稱白酒國際化的十二“法門”。
品類名稱要統一
亟需在名稱上進行統一,建議各企業按照中國酒業協會和孫寶國院士倡導的Chinese Baijiu,在產品的國內外包裝英文翻譯上進行統一和規范。
中國標準要先行
白酒香型標準對國際消費者來說無法成為通行的國際標準。建議參照一些國際烈酒的標準制定方法,制定一個統一的《Chinese Baijiu中國白酒》國際標準。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技術故事要講清
中國白酒相比西方烈酒的差異和獨特優勢要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總結提煉出來進行傳播,我們在講好“文化故事”的同時,更要講好“技術故事”。
產品風格要多樣
白酒要圍繞西方人的口感習慣持續進行酒體創新,“變”與“不變”之間,“固守”與“創新”之間,只有一墻之隔,傳統應該堅守,但不能成為不創新的理由。
飲用場景要創新
中國白酒是一種典型的佐餐用酒,但并非不適宜直飲,關鍵在于尋找和西方人烈酒消費場景的結合點,白酒雞尾酒是一種嘗試。
市場價格要合理
中國白酒走向海外后,一方面是關稅原因,另一方面中國白酒因其工藝復雜而成本比洋酒高,若是能和國際烈酒的價格水平接軌,將有利于推進國際化進程。
產品包裝要簡潔
西方烈酒即使是高端品牌,其包裝都是非常簡潔的。建議走向海外的中國白酒,在包裝上多做減法,少做加法。
其他烈酒國際化經驗要學習
古巴朗姆酒、日本清酒、韓國燒酒乃至日本威士忌的成功經驗值得研究,并從他們的全球化之路中找出值得中國白酒可借鑒之處。
政府組織要引導
建議我國政府機構在各類自由貿易談判中為中國白酒爭取優惠的稅率措施,另一方面引導駐外機構在中國產品和文化推介中主動推出中國白酒。
出海酒企要抱團
一是建議共同將“中國白酒Chinese Baijiu”作為各自產品的品類背書;二是抱團出海的企業能共享海外資源;三是加快在世界代表性區域和商圈合作建立“中國白酒體驗中心”。
基礎研究要國際化
引導更多的海外科研機構主動研究中國白酒,使其成為海外科學家的“熱門課題”,研究成果的問世將為加快中國白酒的國際化將帶來深遠的影響。
走向海外要有“四心”
中國白酒的國際化絕對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要有“耐心、恒心、信心、決心”,每一個有抱負的企業都應該有這樣的使命和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