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我國經濟增速有所反彈,主要是工業增長出現一定程度的回升,這與政策所起作用和短期因素變化有很大關系。
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方面,去產能、去庫存和加強環保監管的政策產生了調節作用。2016年以來,中央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各級政府積極落實“三去一降一補”的任務,特別是,去產能政策在鋼鐵、煤炭等重點行業得到強有力實施,房地產業的去庫存政策取得了較快進展,對工業等行業尤其是高污染企業的環保督查和監管也全面加強,這些政策措施的效果使部分行業的市場供求關系迅速發生了變化。同時,工業生產者采購價格和出廠價格經過長時間下跌已逐步從底部企穩回升,在供求關系變化的影響下出現了大幅反彈,促使很多中下游企業轉向補庫存、擴大需求量,進一步拉動了工業生產規模的超短期擴張。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另一方面,國際環境回暖等因素拉動了我國外貿進出口較快增長。2017年,以發達經濟體為主導的世界經濟出現了明顯復蘇,帶動了國際貿易和投資的一定好轉,而我國制造企業外貿結構逐步改善,也對利用國際市場變化擴大出口發揮了作用。同時,外貿政策的持續實施使政策效應得到增強,特別是在“一帶一路”倡議及相關政策的推動下,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出口出現了快速增長。
但是,以上兩個方面的可持續性都不強,國內外市場的不穩定、不確定性因素仍較多,拖累經濟增長的需求不足問題仍占主體地位并產生較大的影響。從經濟運行的實際過程看,到了2017年第三季度,我國一些主要需求指標如投資增長率、出口增長率等已開始出現較明顯回落?傮w上看,整個經濟還遠沒有形成足以持續回升的主流趨勢,能拉動經濟回升的重大因素也并沒有出現,在這種情況下,說我國經濟要走出周期制約或開啟新的周期,顯然缺少有力的依據或可靠的力量。
從國際上看,世界經濟仍缺乏持續復蘇的動力。全球經濟增長率從2010年的5.4%下滑到2016年的3.1%,2017年在美國經濟增長加快、歐洲和日本經濟超預期好轉情況下,全球經濟增速出現了較大反彈。但受總需求依然不足等諸多因素的制約,尤其是在美國挑起與多國貿易摩擦、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影響下,世界貿易和投資難以走出經濟周期的困擾。2018年以來全球經濟增長已出現再度回落的態勢,2017年可能成為未來幾年的一個增長高點。這種外部環境對中國經濟增長趨勢形成了明顯的制約。從國內情況看,當前和未來一段時間,中國經濟走勢仍受到一系列周期因素如工業周期、房地產周期、地方政府作用周期等的負面影響,很難在短期內開啟一個新的經濟上升周期。
就酒行業來說,經歷數年的深度調整后,從2016年起已經逐年向好,但在未來復雜的經濟形勢下仍有很大的不確定因素。從近期來看,中國還難以走出周期性問題的困擾,在繼續擴大開放的同時,適當擴大內需已經成為國家發展方向,在未來幾年我國經濟發展的外部環境難以有明顯好轉的背景下,實體經濟還能有哪些機遇?會面臨哪些挑戰?我們將如何應對?中國酒行業怎樣才能做好歷史洪流中的弄潮兒?